部落格

用祝福代替憂慮

文/Johnny 媽媽

  Johnny 在出生後,就有全面遲緩的現象,像是脖子軟軟的,沒辦法把頭撐起來;吸吮力很差,連喝奶都沒力氣。因為 Johnny 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我們並沒有經驗,阿公阿嬤也很久沒照顧這麼小的小孩,警覺性比較不夠,只認為他是比較難帶而已。

Johnny 練習畫圈圈。

分類:

幫孩子找到自己的翅膀

文/謝佩蓉

佩蓉老師(左)訓練小朋友練習用湯匙舀東西。

  我為什麼會踏入特教的行業?回想在讀專科時,我選擇去特教機構實習,這也是我第一次到特教機構接觸特殊孩子的經驗。當我接觸到這群孩子時,我心裡的感受是:雖然他們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甚至在肢體動作上也有許多的限制,但他們喜歡人的方式讓我感到十分的誠真。這群孩子的心更單純,而在表達上是更直接的。與他們相處,真的讓我很快樂,而在那時也感到自己真的很幸福。因為我不再抱怨我自己的外觀(異位性皮膚炎),反而要感謝上帝給我健全的身體與頭腦。同時我心裡也默默的跟上帝說:「好希望能夠有機會來服侍這群特殊的孩子。」

小蝸牛走過的路

文/主任媽咪

  先分享一篇短文。

~~牽蝸牛散步的故事~~

  上帝給我一隻蝸牛,

  要我陪牠散步,牠走的很慢,

  不管我如何催牠、打牠,讓牠遍體鱗傷,

  牠仍用牠的速度慢慢的走……

  我問上帝:「為何叫我牽蝸牛散步?」

  有一天我放棄催促牠了,

  這時突然我才發現,原來花園裡開滿了花,

  淡淡花香讓我心裡舒爽,

  終於我瞭解到,其實是「上帝叫蝸牛陪我散步」。

  相信很多身心障礙寶貝的家長看了這篇短文之後,都會很有感觸。是的!!我們的寶貝有他自己的步調,而這種步調是催、打、罵都急不來的,我們只能讓寶貝依照他自己的速度前進,然後有一天發覺到,原來這樣的步調自有他的道理。

  主任媽咪想提醒大家的是,就算是蝸牛的步調,他還是在前進的喔!只是我們通常僅往前看,使勁地催寶貝們要跟上別人的步伐,卻忘了回頭看,看看蝸牛走過的路,其實他已經向前邁進了許多,也進步了許多。

推動輪椅與搖藍的手

文/Debra

  跟鍾美玲講電話,耳力要很好,甚至面對面聊天,也要很專心,因為她聲音很細小、講話很客氣,對於自己生命各階段侃侃而談,臉上卻沒有任何無奈的表情。

鍾美玲開心的帶著孩子參加「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的活動。

分類:

卷柏與我

文/Iris

  2006年參加「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我只是報名參加的「一般民眾」。當時參與的身障者寥寥無幾,導覽解說加志工數十人,幾乎可將我們這些輪椅團團包圍。我覺得很新鮮,沒想到山上的植物、小動物有這麼多名堂。那位還在台大就讀的大男孩指著一叢枯黃蕨類,說它叫「卷柏」,乾旱時會將葉片蜷縮起來,度過艱難的日子。它把外露的葉片收進來,吸取生存所需的元素降到最低,僅留的能量保存給心。因為心還沒有死,只要雨露來臨,它便會重新舒展變綠。我向解說者索取那小段觀摩用的卷柏,仔細用餐巾紙包起來,收入背包夾層。

行在處處綠蔭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二子坪步道,參加「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的身障朋友沈浸在難得的森林饗宴中。

志當身障朋友的解說員

文/簡伶光

  回想起2004年參與第一屆「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台大保育社成員之一的黃怡蓉仍是直呼瘋狂。那天正是中秋節,在烏來孝義跟桶后辦的活動,志工人數比身障朋友還多,從下午的孝義步道解說,到傍晚從岸上一個個扛身障朋友到溪邊的橡皮艇玩水,晚上賞月看星光。參加的身障者不但有視障、肢障,還包括成骨不全症的君潔,當時的活動分工由「523登山會」出壯丁、「週週爬效山」社團出廚師,台大保育社則是擔任解說工作,玩到晚上八點多才陸續回家。黃怡蓉說,現在想起來依然是不可思議的舉動。

自立生活的實踐者——林君潔

文/Debra

  拜訪林君潔的那天,是個常下午後雷陣雨的下午,拿著傘走在昆陽街上,既沒有人行道也沒有騎樓,下大雨的天氣讓常人不耐與不方便,但若不是接觸了「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的相關工作,我無法聯想到下大雨對坐輪椅的身障朋友而言,更是辛苦。

大眼睛的林君潔(左)正在辦公室與同事KIMI討論。

  君潔屬於成骨不全症的患者,曾在2006年「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的記者會上示範划獨木舟,引起許多媒體朋友的關注。由於景文高中玻璃娃娃事件,不少人對於成骨不全症的身障朋友敬而遠之,更別談要抱他們上下獨木舟,君潔表示一般人對於成骨不全症的身障朋友其實有些誤解。當他們成年之後,骨骼的密度增加,並不會讓他們那麼容易受傷,「玻璃娃娃」對他們的稱呼,並不真的適當。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細說從頭

文/徐銘謙

  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面對許多新加入的朋友,或是進行新團體拜訪的時候,總是會被問到「最初是怎麼開始這個構想的?」第二個有關的問題是,「究竟是什麼理念讓這麼多團體願意持續合作下去?」

  二○○四年年初,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十大名山高山纜車計畫」,要在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等百岳上拉設纜車,那年前後出現很多令人憂心的這類「建設」,主要目的都圍繞著「觀光客倍增計畫」,而我們擔心的是,觀光客還沒來得及倍增,自然生態就被破壞殆盡了,觀光資源既毀,何來觀光客?

  在五三○這一天,包括523登山會、生態登山學校、荒野保護協會、師大環教所、自然步道協會、台大自然保育社、週週爬郊山等登山、環保社團發起了「愛山林,反纜車」大遊行,宣示「正宗愛山林的十種方法」:

從菜園到餐桌——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場地勘察記事


文/Debra

 

  2007年3月16日,我跟著「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的夥伴,一同到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進行場地勘察,其實為了今年整年度的活動,工作人員早已拜會了不少的合作團體、進行過數次的場地討論,雖然只是一個月一場的活動,但對團隊而言,卻是馬不停蹄的連絡與確認。

瞭解,永遠不遲——拜訪聾人協會

文/徐銘謙

  植樹節這天約好前往漢口街聾人協會會址,在朝富停好車過來的時間,我先去看了一下場地,心裡盤算著如何以我一人之力將朝富連人帶輪椅弄上三層大樓梯,上去搭電梯。朝富遠遠揮手打招呼時,電梯裡下來三個壯漢,往旁邊環保署走去,回頭抬來環保署的輔助鐵板放在協會樓下的樓梯上,我正想幫忙推朝富上樓,他們就二話不說地把朝富給弄進電梯了,原來他們是聾人協會的朋友。

  在跟理事長正式談之前,我正擔心等下怎麼「談」,聽說聽障朋友不喜歡別人對他們講話「特殊化」,諸如講得特別大聲,或是講得特別慢,但是萬一我講得他們「聽」不懂怎麼辦呢?黃淑芬理事長以豪爽的大姐姿態現身,隨即化解我的疑慮,她說可以讀唇語,我原本擔心聽不懂她說的話,不過多聽幾次她跟朝富的對話,就已經漸入佳境。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