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寒冬協力造屋活動

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

  冬天的蘭嶼一點都不可愛,不但容易下綿綿細雨,更常常颳著大風。2006年12月16日,「蘭嶼居家關懷協會」再度發起協力造屋的活動。似乎上帝有意考驗我們的意志,當天剛好寒流來襲,天氣又極不穩定,有些志工原本承諾了要幫忙,卻因為天氣而打了退堂鼓,但是還有更多人依舊風雨無阻的勇往直前,就像我們當初決定蓋房子的時候一樣,若沒有堅定的信念,是無法成就上帝所交辦的事項的。

  當天有人原本穿著雨衣,卻因為一直流汗,汗水無法發散出去,造成裡面濕、外面也濕的情況,於是索性將雨衣脫掉,讓雨水和著汗水,一起摻入混凝土內。這也正是我們協力造屋的最大目的,希望讓整棟房子都摻雜著眾人的汗水。

  由於風雨真的太大,感謝東清村代表謝南海夫婦,不但投入攪拌水泥的吃重工作,更提供了一大桶好喝的薑湯給大家驅寒。在惡劣的氣候下,手中端著那杯熱熱的薑湯,與入口時濃醇甘甜的口感,絕對勝過世上任何的瓊漿玉液。也難怪所有志工都說,那是他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薑湯。

鵬程千萬里 ——候鳥之美、發現新濕地

文/Debra

 

  離預定集合的時間已經超過半個小時,不過人卻都還沒到齊,關渡自然公園的大門口聚集了這次活動的部分成員,算一算也有二、三十人,沒有參與報名工作的我不曉得到底有多少人,不過2007年4月28日一定是個黃道吉日,因為每個人都開開心心,彷彿預知今天一切都會順順利利。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細說從頭

文/徐銘謙

  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面對許多新加入的朋友,或是進行新團體拜訪的時候,總是會被問到「最初是怎麼開始這個構想的?」第二個有關的問題是,「究竟是什麼理念讓這麼多團體願意持續合作下去?」

  二○○四年年初,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十大名山高山纜車計畫」,要在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等百岳上拉設纜車,那年前後出現很多令人憂心的這類「建設」,主要目的都圍繞著「觀光客倍增計畫」,而我們擔心的是,觀光客還沒來得及倍增,自然生態就被破壞殆盡了,觀光資源既毀,何來觀光客?

  在五三○這一天,包括523登山會、生態登山學校、荒野保護協會、師大環教所、自然步道協會、台大自然保育社、週週爬郊山等登山、環保社團發起了「愛山林,反纜車」大遊行,宣示「正宗愛山林的十種方法」:

從菜園到餐桌——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場地勘察記事


文/Debra

 

  2007年3月16日,我跟著「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的夥伴,一同到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進行場地勘察,其實為了今年整年度的活動,工作人員早已拜會了不少的合作團體、進行過數次的場地討論,雖然只是一個月一場的活動,但對團隊而言,卻是馬不停蹄的連絡與確認。

瞭解,永遠不遲——拜訪聾人協會

文/徐銘謙

  植樹節這天約好前往漢口街聾人協會會址,在朝富停好車過來的時間,我先去看了一下場地,心裡盤算著如何以我一人之力將朝富連人帶輪椅弄上三層大樓梯,上去搭電梯。朝富遠遠揮手打招呼時,電梯裡下來三個壯漢,往旁邊環保署走去,回頭抬來環保署的輔助鐵板放在協會樓下的樓梯上,我正想幫忙推朝富上樓,他們就二話不說地把朝富給弄進電梯了,原來他們是聾人協會的朋友。

  在跟理事長正式談之前,我正擔心等下怎麼「談」,聽說聽障朋友不喜歡別人對他們講話「特殊化」,諸如講得特別大聲,或是講得特別慢,但是萬一我講得他們「聽」不懂怎麼辦呢?黃淑芬理事長以豪爽的大姐姿態現身,隨即化解我的疑慮,她說可以讀唇語,我原本擔心聽不懂她說的話,不過多聽幾次她跟朝富的對話,就已經漸入佳境。

 

插出心中的花園

文/徐銘謙

  在十五個NGO團體協力之下,「2007年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相關資料),提供身心障礙者親近自然的深度導覽解說,同時也幫助社會大眾瞭解身心障礙者。

  從2007年四月起每個月舉辦一場自然體驗活動,除了去年開始的獨木舟體驗今年增為兩場,今年更新增「園藝治療」的有機農場體驗活動,由國內首位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帶領,三峽德興有機農場並配合為肢障與視障朋友量身打造合適的種植環境,用心讓身障者能透過志工的協助,克服到戶外的障礙。

不讓外人來照顧——深愛孩子的達悟老人

文/劉欣怡

前言

  在蘭嶼,達悟族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Ma pa kae bo so ka nen sos pa。意思是,你家沒有孩子了,所以才讓人來照顧。ka nen sos pa指寶貝孩子,Ma pa kae bo so指不要疏忽你所擁有的。這句話是說,不要忽略的,你有自己的寶貝孩子,如果你讓外人照顧你,則對不起你的孩子。說得白話一些就是,你不要裝作沒有孩子的樣子,或是,別忘了你還有孩子在。

愛孩子的父母親

  又到了一週一次的居家關懷服務,一群志工媽媽到老人的住所聊天之餘,四周望望,便興起要幫老人的庭院拔拔雜草的念頭,來個煥然一新。大家不約而同的一塊蹲在庭院,動手開始拔雜草。此時,原本和志工們說說笑笑的的老夫妻卻開始出言阻止志工,嘴裡中氣十足地咕嚕咕嚕吐出一串串的母語。最後,不諳國語的老人情急之下更是冒出一句標準的國語:「這是迷信。」

  難道幫老人拔草也是迷信嗎?我不禁疑惑這樣的狀況。

  原來在蘭嶼的文化中,兒子表達孝順父母的工作有:幫父母親撿薪柴、捉魚、修繕房屋等粗活,而女兒的工作則是:挑水、整理家庭環境、上山種地瓜芋頭、送飯等,隸屬於女性的家務。

阿寧與大象屁股

 文/徐君蓉

  阿寧(自閉兒)來到豐原市私立「蒲公英托兒所」已經過了一個學期,蒲公英的人、事、物都是他熟悉的。在經過小班與中班的生活後,阿寧要上大班了,在大班生活中他會接觸新老師與新朋友,在短短一年的大班生活中他與周遭的人、事、物也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火花,阿寧身邊的老師、同學也在這些火花中獲得了許多新體驗。

阿寧心裡想:親愛的蚯蚓大哥請幫我看好小花苗,別讓蟲兒把它吃掉了。<

順子的天空

文/廖滿琴

  順子(肢體障礙兒)回歸豐原市「東之寶托兒所」融合學習半年,因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讓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許多,在小億老師和回歸特教老師用心陪伴下,與同儕間互動關係良好,很快地適應團體生活。我們討論順子其獨立性已成熟,準備讓他轉入一般幼托園所融合學習。

順子(中),小心!慢慢來!你一定可以的。

  合宜的幼托園所是融合學習的最大前提。而順子是單親家庭,每天的接送問題會影響爸爸的上、下班,而由奶奶來接送的話又有安全上的顧慮,基於如此,我們的首要考量便是住家附近的幼托園所。而父親也期待順子能進入社區公托就讀,便主動前往報名,但因園方考慮到本身軟硬體資源均無法給予行動不便的順子有效支持,所以婉拒了家長。

庭萱的假漢堡

文/林旭昌

  帶庭萱(唐氏兒)回(台中縣梧棲鎮「綠太陽托兒所」)已快兩個月,萱的自理能力大有進步,進到教室後能自動做完該做的事,上廁所、喝開水、餐前洗手等瑣事已不大需要我叮嚀,看著萱的進步我也很高興,只是常規上還要努力。心急的萱最討厭等待,所有需要「等」的事情她一律快速解決,「插隊」是萱常上演的小聰明,無奈我技高一籌,大多在其行動前便被我制止。

只剩塗上嘴唇,我就完成了。

  這天小朋友排隊準備盛點心,依規定每位小朋友只能拿兩塊小麵包,為了更快享用,萱又趁小朋友不注意的時候偷溜進前排隊伍,還拿了三塊麵包放在碗裡,可想而知,免不了又是小朋友的舉發,這下人證物證俱在,萱只好認罪並重新排隊。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