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不讓孩子當特教中輟生

文/江麗真

  我的小兒子是多重障礙的孩子,現就讀國小特教班。6歲之前雖然辛苦,但透過早期療育和復健,在職能老師的訓練下學會走路。生活自理也持續不斷的訓練,大號能在家裡廁所完成,只是小便較難訓練,因為和喝水多少有關。孩子沒有語言能力,也不會表達,只能靠別人幫忙,帶他上廁所、下指令才能完成,不然就尿在褲子上。

  沒想到就讀國小特教班後,是我惡夢的開始。孩子的學前教育是在仁武特殊學校完成的,本來以為能在那裡一路讀上去直到高職,這樣就不必為讀那所學校而煩惱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因為經費有限、不能增班,高雄縣政府叫我們回歸普通學校特教班,所以就選擇高雄縣岡山地區資源最好的XX國小特教班。想不到班上特教老師竟不訓練小朋友如廁,我也不敢怪老師。誰叫自己生的孩子如此笨?

  一度想讓孩子當個特教中輟生,但不忍剝奪他和人群相處的機會,也為了讓他脫離包尿褲的日子,就轉學到住家附近的小學,就此展開求人不如求己、定時往返學校進行如廁訓練的日子。也曾小聲的提醒老師,生活自理不是特教中應該要教的嗎?老師的回答是:「我曾帶他去上廁所,但他不尿有什麼辦法?」根據瞭解,老師只是用口頭提醒,並沒有在旁邊親自下指令教導,孩子當然就不會尿尿。

「尊重」便是最大的幫助

文/李彩菱

  面對身心障礙的朋友,無論是外表上的殘缺亦或是內心的傷害,對一般人而言,會以「害怕」的眼光去看待是無可厚非的。害怕,是因為擔心不曉得如何與「障友」們相處,深怕一個眼神、一句無心之話,都會被解讀成傷害。而在接觸特教領域之後,才發現,其實報以平常心對待,就是對障友們最大的鼓勵了。

  或許對大多數人而言,要接受「身障」一詞仍是很大的障礙,尤其是家有身障兒童時,家長內心的煎熬更是難以承受的。家長的信心是孩子們依靠的力量,而在服務障友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家長無私付出的「愛」,幫助這群折翼天使重新找到笑容、看見陽光。家長們的堅持其實也是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更多人認同並願意接納。

  有時總會想,自己的努力是否真能符合障友們的需求?又該如何化阻力為助力?而在障友眼中,我想我看到了「答案」,對他們而言,「尊重」便是最大的幫助。沒有人希望被他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或許外表上的缺憾是無法彌補的,但是我們都共同擁有的便是「生命」,這是誰也無法拒絕的。我們該學習的是「跨越障礙的距離,尊重每一個生命」!這也是「小太陽身心障礙者家長協進會」所要努力的目標。

台灣心、牡丹情——氣味

文/吳梅相

  戀舊的心,讓我離不開古早的氣味。套句流行的語言,我是個很台的人,不論思想或外在,我始終沈浸在遙遠的記憶中,苦苦追尋。

  友人邀約,一走進高雄市「台灣牡丹咖啡食堂」,就被那大紅的花布幔所吸引,舉凡椅子、壁飾、布簾等等,都頂著大紅的復古花色,沒有一點衝突的分占在餐館的各個角落裹。濃得化不開的懷舊風情,在年近半百的歲月中,竟無法提防的被深深牽引;彷彿看見自己在那冬盡春來的午后,一股腦的鑽進三合院裏的大埕,在那一張張長凳上,裹著同樣花色的大棉被底下玩家家酒,而露出了滿臉是汗珠卻不失天真與滿足的笑靨;霎時間,我在回憶的軌道間迷失了,迷失在過往歲月的惆悵與青春的追憶。

  牆上的那幅刺繡,靜默的數落著我那個家事課作品必須仰賴家人操刀的手拙時刻,也無意間透露出主人的年齡。就在這大紅的牡丹花下,我們時而安靜的聆聽悠揚的音樂,時而雀躍的談論著共同的話題,以及屬於四字頭的年代。

重拾光鮮與亮麗

文/施華真

  我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順利平安的長大。父母供應三姊弟就讀公私立高職,之後我隨著同學學習美容,從學生、學徒直到考過美容師執照,曾當上連鎖美容坊店長,也經營過美容沙龍。

  踏入美容業長達十多年,直到開始厭倦,想轉行,於是邊打工邊玩樂。32歲那年,出了車禍撞斷腿之後,我的人生就好像重新洗牌,完全無法想像。除了住院休養,我帶著差點被放棄的腳,在家裡前後待了八年。

  若你問我:這八年怎麼過的?一句話!躲在家裡,寸步不離。為什麼?不敢也不想面對人群吧!一向光鮮亮麗的我,如何帶著一隻那麼醜的腿出門?又怕給別人帶來麻煩,在家最安心。

  直到好朋友苦口婆心,介紹我到「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認識蔡秀蘭理事長,讓我有了工作機會,在庇護商店「台灣牡丹咖啡食堂」任職。之前我也曾找過許多工作,但只要一經面試,發現我的行走不便。就沒有下文了。但蔡理事長不同,一看到我只趕緊詢問,幫我申請了八年來不曾也不懂的身心障礙補助,鼓勵我走出來。

三輪機車隊遊街宣傳去

文/蔡素越

轉眼間一年已過,猶記得2005年9月,「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旗下「肢體障礙者三輪機車工作隊」的大夥兒才在探討著一些事務的推動。儘管我也曾有過玩票性跑宣傳的經驗,但若要挑戰全職還真是有些膽怯,邊摸索邊學習,也就這樣一路走過來。

  剛開始幾個月都沒有接到案子,雖然因為勞委會職訓局多元就業方案的支持,每月都有穩定的薪水,但面對著責任和使命,壓力卻是很大。還記得大夥兒還曾上媽祖廟求菩薩保佑,早點接到案子,如今想來不覺莞爾。這段期間有汗水也有歡愉,有辛酸也有甘甜,心情是五味雜陳的。

  協會就像個大家庭,2005年年底三合一選舉期間,秀蘭理事長透過個人人脈關係,促成了幾個案子,我們除了感動還是感激。還有春連總幹事的協助和指導,都是我們的助力,我們的專案經理人芸均也常給大家加菜、打氣,最可愛的是我們的就服員慈慧,她常撫慰我們受挫的心靈。機車隊的同仁一年來的同舟共濟,相信彼此都有著相當的革命情感。

快樂的水中海豚

文/陳詩明

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所屬的「海豚游泳隊」,是由一群肢體障礙者及有愛心、熱心的志工教練群所組成,為傷殘朋友們服務,聲勢真是浩大。更有一群熱心的助教們,讓我們這群肢體障礙者充分享受到人間的溫暖。

  海豚游泳隊的水療復健訓練期間為每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止,每週一~週五晚上7時~8時30分,在高雄市立三民游泳池進行,由教練群輪流值班教導。游泳對身心障礙朋友來說是最好、最適宜的運動,有些重度肢障朋友在平地的運動幾乎都無法做,只有在水裡能讓我們全身肢體都靈活的運動。游泳也是水療的一種方式,對身障朋友幫助很大。

從健身到就業之路

文/蔡秀蘭

緣於身心障礙朋友的需求,「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依不同的殘障程度,發展成適性適能的各種復健方式,又以不同的復健方式自然而然的發展成專屬團隊。例如:針對尚能行走的身障朋友,因為要防範筋絡及肌肉的持續萎縮,而藉水療復健,久而久之發展成一個團隊,亦就是「海豚游泳隊」。隊員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 7:00~8:30 於高雄市三民游泳池,由教練與志工陪同做常態練習,每年並舉辦一次「全國自強盃身心障礙復健青年游泳錦標賽」。他們也代表高雄市參加全國性身心障礙者運動會,表現十分優異,成績輝煌。

生命的轉折之後

文/李慧勳

前言

  慧勳是在腎臟有異狀經診斷後,才知道患有「結節硬化症」(簡稱 TSC)的新病友。由媽媽經「罕見疾病基金會」社工伊婷轉介過來的,她的狀況以腎臟部位長了很多結節腫瘤,腦部也結節,目前只能定期回診檢查。

  當媽媽來電詢問時,感覺非常焦慮,不知如何是好。突然而來的變化,總讓人不知所措,希望她們從協會獲得了更多的資訊,解除心中的疑慮,也讓我們了解到母愛的偉大。所以「結節硬化症」不只是罕見疾病,也是一個動力,不光是慧勳,「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與家長、病友們,也共同在 TSC 中成長!

  當協會邀稿時,曾想過是否太殘忍,但如果不這樣,也許她就不會再進一步去體會目前所要面臨的問題,促使她積極成長。慧勳,謝謝妳! 

慧勳的短文

與結節相隨一生

文/張玉屏

  從來未曾想到自己是罕見疾病患者。小時候因為一直看神經內科治療癲癇,只聽聞媽媽說過,我幼兒時就很調皮,跌倒都是往後栽,以為在玩要,久了才發覺不對。三總李剛醫師就診斷出除了癲癇外,還患有「結節性硬化症」。在那時沒人知道這種病,也不曉得要如何醫治,而且癲癇發作會使腦部受損,所以就專心看癲癇。

  小時住眷村,鄰居互動都很好。猶記得吃飯時媽媽叫我,我通常已經在別家吃飽了。直到小三,一次跌倒造成癲癇的大發作開始,每天就只好跟著眷村大姊姊後面上學、回家,人突然變的安靜了。國中是最嚴重的時候,所以國中畢業就休息沒繼續升學,直到病情穩定開始工作後,再去夜間補校念完高中得以夙願,中間還去選修空大現已是全修生。我真的很想念書。

一位母親的心聲──期待充足的優質特教機構

文/李雅靖

  今天,送女兒進小學特教班教室後準備離去,一位她腦性麻痺同學的母親在學校門口與我攀談,關心我擔心女兒上學的狀況。她不斷的敘述她女兒病情的嚴重性與扶養她的辛苦,目的是要我放鬆心情,因為「總有比她更悲慘的例子」、「妳女兒的狀況已經算很不錯了」。雖然,這些年已知道女兒離正常小孩的路愈來愈遠了,也學會接受上天的安排,並開始主動和關心者訴說女兒的情況,也在弱勢團體的發聲上略盡棉薄之力。

  但,我總是怕與這些跟我有類似命運的家長聊天,怕的是他們說出自己從來不敢想與不會去想的「未來小孩如何照料自己的問題」,怕的是觸動心裡對這些受身體與心靈折磨靈魂的同情,怕的是記憶起數次與政府抗爭弱勢福利時所體驗到的「弱勢團體就是得自求多福」的無力感。心裡其實還很脆弱,連訴說女兒的狀況也只敢用最表層的感情,把病名與病灶說明白而已。

  我的女兒岱芳是「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合併自閉症與智能發展遲緩,心臟、腦部、腎臟裡有纖維瘤。她的癲癇在我們旅美時發病,稱為點頭式癲癇(infantile spasm)。醫師當時開的藥是 ACTH((在台灣則多使用「瑟癲」)。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