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我們的中途照護之家

文/巫忠興

  2006年6月2日,「中華民國多發性硬化症協會」吳登良理事長偕同夫人、女兒珍玓(病友,也是協會理事)連同我,一起造訪位於台中縣霧峰鄉的「忠三護理之家」,獲得院長林忠三醫師與夫人及公子林子傑先生的熱情招待。

  忠三護理之家環境優美、設備完善、並有專業醫師及護理人員進駐照護。林醫師曾考察澳洲當地的多發性硬化症專屬護理之家,公子亦為病友,對「多發性硬化症」有深入的了解。本次造訪相談甚歡,雙方決定合作,朝成立專屬「多發性硬化症協會中途照護之家」努立。

地理位置

  位於台中縣霧峰鄉大台中山莊,毗鄰霧峰高爾夫球場,在綠林青山中陽光充足,與藍天白雲相擁抱,全新華美健築,全棟冷暖氣設備,設有保健指導,復健器材設施完備。

院內設施

困境與挑戰

文/巫忠興

  罕見疾病大部分的主要成因是基因發生缺陷,而基因缺陷大部分是來自遺傳,但也有部分是突變而來。然而「多發性硬化症」(簡稱MS)雖已被發現達200多年,但以現在的醫學科技還無法找到確實的致病原因。

  也就是因為不明的原因,此病無法進行篩檢,也無法預防,而且多好發於20~40歲的青年黃金時期,就業、就醫、就養的問題接踵而至。

與結節相隨一生

文/張玉屏

  從來未曾想到自己是罕見疾病患者。小時候因為一直看神經內科治療癲癇,只聽聞媽媽說過,我幼兒時就很調皮,跌倒都是往後栽,以為在玩要,久了才發覺不對。三總李剛醫師就診斷出除了癲癇外,還患有「結節性硬化症」。在那時沒人知道這種病,也不曉得要如何醫治,而且癲癇發作會使腦部受損,所以就專心看癲癇。

  小時住眷村,鄰居互動都很好。猶記得吃飯時媽媽叫我,我通常已經在別家吃飽了。直到小三,一次跌倒造成癲癇的大發作開始,每天就只好跟著眷村大姊姊後面上學、回家,人突然變的安靜了。國中是最嚴重的時候,所以國中畢業就休息沒繼續升學,直到病情穩定開始工作後,再去夜間補校念完高中得以夙願,中間還去選修空大現已是全修生。我真的很想念書。

一位母親的心聲──期待充足的優質特教機構

文/李雅靖

  今天,送女兒進小學特教班教室後準備離去,一位她腦性麻痺同學的母親在學校門口與我攀談,關心我擔心女兒上學的狀況。她不斷的敘述她女兒病情的嚴重性與扶養她的辛苦,目的是要我放鬆心情,因為「總有比她更悲慘的例子」、「妳女兒的狀況已經算很不錯了」。雖然,這些年已知道女兒離正常小孩的路愈來愈遠了,也學會接受上天的安排,並開始主動和關心者訴說女兒的情況,也在弱勢團體的發聲上略盡棉薄之力。

  但,我總是怕與這些跟我有類似命運的家長聊天,怕的是他們說出自己從來不敢想與不會去想的「未來小孩如何照料自己的問題」,怕的是觸動心裡對這些受身體與心靈折磨靈魂的同情,怕的是記憶起數次與政府抗爭弱勢福利時所體驗到的「弱勢團體就是得自求多福」的無力感。心裡其實還很脆弱,連訴說女兒的狀況也只敢用最表層的感情,把病名與病灶說明白而已。

  我的女兒岱芳是「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合併自閉症與智能發展遲緩,心臟、腦部、腎臟裡有纖維瘤。她的癲癇在我們旅美時發病,稱為點頭式癲癇(infantile spasm)。醫師當時開的藥是 ACTH((在台灣則多使用「瑟癲」)。

有愛有朋友,我們何懼之有?

文/李適煜

  從台灣罕見病類不斷發覺的過程中,「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的成立,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這一天也許只是罕見疾病的一日新聞,但對結節性硬化症(簡稱 TSC)患者來說,卻是黎明曙光的開始。

  在醫療資源不均與特殊教育制度不足的環境裡,「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凝聚所有患者力量,協助健全法令制度,配合醫學與藥物研究並提供完整充裕的資訊,這些都不是單憑個人或其他團隊力量所能完成,因為我們是真正的 TSC 團隊。

  回顧過去三年多來,TSC 聯誼會(協會前身)的會員每年不斷的快速增加,現有的資源與人力早已負荷不了,功能正逐漸降低中。所以協會的成立將可以讓專業專職的人全心投入,讓長期犧牲奉獻的志工幹部能夠兼顧公益與家庭。

  雖然成立協會的過程中波折不少,但是我們深信我們不會結束。我們有最多的人才與熱心的家屬,我們有最厚實的本錢,那就是我們自己。即使是真的結束,也只不過是回到原點,所以「有錢辦協會、沒錢辦聯誼會」。我們有對孩子的愛,再苦的日子都能捱得過,我們有各界相挺的朋友,受傷的心靈也得以撫慰,所以我們何懼之有?

任重道遠,一條漫長及真實的道路

文/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簡稱 TTSC )成立於2006年1月15日。猶記得當時的記者會來了大陣仗的記者,採訪病友及家屬。但在這一日的消息後,TSC似乎就被人淡忘了!

  TTSC 成立後,礙於經費問題,目前只有一位專職工作人員,是由病友擔任,其餘理監事(包含理事長)也皆由家屬們義務來共同分擔。人員雖非專業,但是對於 TSC 家庭的狀況及情緒可以很清楚地掌握。TSC 家屬也由聯繫中,得以分享以前無法表達的內心感受,因而與協會產生互信互助的良好互動。

  在2000年時,一位結節家屬虎子媽媽,透過醫療網協尋到同樣是罕見疾病「結節性硬化症」(簡稱TSC)的家屬。經由聚集的家屬們熱心的奔走及連繫後,將一個個的家庭串連起來,成立了協會的前身「結節硬化症聯誼會」,組成了TSC的大家庭。四年期間舉辦了許多活動,大家互相關懷和交換經驗,使得 TSC 家庭不再感到孤獨!

台灣心、牡丹情——氣味

文/吳梅相

  戀舊的心,讓我離不開古早的氣味。套句流行的語言,我是個很台的人,不論思想或外在,我始終沈浸在遙遠的記憶中,苦苦追尋。

  友人邀約,一走進高雄市「台灣牡丹咖啡食堂」,就被那大紅的花布幔所吸引,舉凡椅子、壁飾、布簾等等,都頂著大紅的復古花色,沒有一點衝突的分占在餐館的各個角落裹。濃得化不開的懷舊風情,在年近半百的歲月中,竟無法提防的被深深牽引;彷彿看見自己在那冬盡春來的午后,一股腦的鑽進三合院裏的大埕,在那一張張長凳上,裹著同樣花色的大棉被底下玩家家酒,而露出了滿臉是汗珠卻不失天真與滿足的笑靨;霎時間,我在回憶的軌道間迷失了,迷失在過往歲月的惆悵與青春的追憶。

  牆上的那幅刺繡,靜默的數落著我那個家事課作品必須仰賴家人操刀的手拙時刻,也無意間透露出主人的年齡。就在這大紅的牡丹花下,我們時而安靜的聆聽悠揚的音樂,時而雀躍的談論著共同的話題,以及屬於四字頭的年代。

重拾光鮮與亮麗

文/施華真

  我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順利平安的長大。父母供應三姊弟就讀公私立高職,之後我隨著同學學習美容,從學生、學徒直到考過美容師執照,曾當上連鎖美容坊店長,也經營過美容沙龍。

  踏入美容業長達十多年,直到開始厭倦,想轉行,於是邊打工邊玩樂。32歲那年,出了車禍撞斷腿之後,我的人生就好像重新洗牌,完全無法想像。除了住院休養,我帶著差點被放棄的腳,在家裡前後待了八年。

  若你問我:這八年怎麼過的?一句話!躲在家裡,寸步不離。為什麼?不敢也不想面對人群吧!一向光鮮亮麗的我,如何帶著一隻那麼醜的腿出門?又怕給別人帶來麻煩,在家最安心。

  直到好朋友苦口婆心,介紹我到「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認識蔡秀蘭理事長,讓我有了工作機會,在庇護商店「台灣牡丹咖啡食堂」任職。之前我也曾找過許多工作,但只要一經面試,發現我的行走不便。就沒有下文了。但蔡理事長不同,一看到我只趕緊詢問,幫我申請了八年來不曾也不懂的身心障礙補助,鼓勵我走出來。

三輪機車隊遊街宣傳去

文/蔡素越

轉眼間一年已過,猶記得2005年9月,「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旗下「肢體障礙者三輪機車工作隊」的大夥兒才在探討著一些事務的推動。儘管我也曾有過玩票性跑宣傳的經驗,但若要挑戰全職還真是有些膽怯,邊摸索邊學習,也就這樣一路走過來。

  剛開始幾個月都沒有接到案子,雖然因為勞委會職訓局多元就業方案的支持,每月都有穩定的薪水,但面對著責任和使命,壓力卻是很大。還記得大夥兒還曾上媽祖廟求菩薩保佑,早點接到案子,如今想來不覺莞爾。這段期間有汗水也有歡愉,有辛酸也有甘甜,心情是五味雜陳的。

  協會就像個大家庭,2005年年底三合一選舉期間,秀蘭理事長透過個人人脈關係,促成了幾個案子,我們除了感動還是感激。還有春連總幹事的協助和指導,都是我們的助力,我們的專案經理人芸均也常給大家加菜、打氣,最可愛的是我們的就服員慈慧,她常撫慰我們受挫的心靈。機車隊的同仁一年來的同舟共濟,相信彼此都有著相當的革命情感。

快樂的水中海豚

文/陳詩明

高雄市傷殘服務協會」所屬的「海豚游泳隊」,是由一群肢體障礙者及有愛心、熱心的志工教練群所組成,為傷殘朋友們服務,聲勢真是浩大。更有一群熱心的助教們,讓我們這群肢體障礙者充分享受到人間的溫暖。

  海豚游泳隊的水療復健訓練期間為每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止,每週一~週五晚上7時~8時30分,在高雄市立三民游泳池進行,由教練群輪流值班教導。游泳對身心障礙朋友來說是最好、最適宜的運動,有些重度肢障朋友在平地的運動幾乎都無法做,只有在水裡能讓我們全身肢體都靈活的運動。游泳也是水療的一種方式,對身障朋友幫助很大。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