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昀儒會走路了!

文/鄭宗訓

自由落體

  球池一向是昀儒(肢體障礙兒)的最愛,每次一到球池玩,都掩不住他的興奮及喜悅,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情……

多好聽的故事,讓昀儒我(左方坐沙發椅者)都著迷了。

  這一天,他一樣坐在遊戲架上和小朋友玩丟球的遊戲,小朋友會拿球給他,跟他玩互丟的遊戲。由於他的肢體穩定度尚不足,一旦坐不穩便會往後傾倒,平日我都會提醒他我要離開他背後了,請他要自己坐好,否則掉下去撞到可是會很痛的喔!而我認為平時都不會亂動的他,這一天,就在我離開他身後去撿球要和他互丟時,他竟從遊戲架上掉下去,幸好底下有著一大層厚厚的地墊,保護他的安全,讓他不致於受到傷害。當天,昀儒、我和小朋友都著實嚇了一大跳。

暴躁的小金剛

文/李瑞珍、黃君蕙

  第一次到新環境,原本是非常興奮的,但或許是待在教室的時間太長,阿剛(多重障礙兒)開始顯得焦躁。記得「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老師曾告知,當阿剛有情緒時,可帶離當下情境予以轉移。故當察覺他的焦躁後,立即將他帶離教室,以走樓梯方式來舒緩及轉移他的情緒。樓梯的佈置非常吸引阿剛,我們上上下下來回走了半個小時,阿剛才肯再度進教室。孩子們對於阿剛的「暴躁情緒」都覺得不可思議,就像「喝水」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但若這時阿剛的情緒一來,就會只見他喝水的「小黃杯」就被丟了出去,而我們會立即要求:「撿回來!」阿剛剛開始會極度不願意,但在溫柔的堅持下,慢慢地能配合且重新將杯子裡的水喝完,不致影響到教室秩序。

阿剛,來,讓我看看手掌中有什麼東西?

家有亞斯伯格症國中生

文/林秀美

  曾經,我也是資優班的學生,求學之路一路順暢。直至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瞭解學習障礙的困難與苦楚。

  我曾埋怨孩子帶給我不堪及恥辱,因我和我的先生均受高等教育,怎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拒學且科科紅字?

「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南部家長會」的三位要角,許鈺玲會長(左前)、林秀美副會長(右前)、王靜雅副會長(後)。

一位亞斯伯格醫師的成長心路歷程

整理/李老師

  大家好,我(L 醫師)以前當過地下電台的名嘴,這次演講是聽講者是最多的一次。很榮幸能有這機會和大家談一下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人格特質

2007年1月7日舉行的研習課程「回首來時路:一位亞斯伯格醫師成長心路歷程」,會場擠滿了家長聽眾。

讓大孩子走入陽光——亞斯伯格症大學組家長經驗分享

文/張簡秀月

我兒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我的孩子小威國中畢業,參加第一次基本學測,可以說是他人生第一次接受最嚴厲的考驗。雖然他平日成績並不怎樣,仍一心嚮往著高雄高中,成績公佈,連前Χ高中都登記不上,自感深受挫折、沮喪,情緒大壞,一直抗拒去學校自習準備第二次學測。到後來,老師也不讓他去教室以免干擾別人。

  有一天晚上,他很激動、哭泣的告訴我:「我也不願這樣呀!可是有些動作、有些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做、這麼說?我就是沒有辦法控制。」我覺得事態嚴重,既然不能控制自己,那就該看醫生了,他也同意。

踏上戀愛的旅途~「亞斯伯格症家庭喘息遊憩夏令營」之感想

文/許鈺玲

  籌辦這一次2006年7月28~31日「亞斯伯格症家庭喘息遊憩夏令營」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很重要的學習經驗,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面對。能夠成功的完成這項活動,這當中聚合了很多的條件,歸功於「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與兩會的家長聯誼會成員、老師及一些工作人員,大家攜手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兩團體家長在美麗的肯納園民宿舉行座談會。

天,總是攏會光

文/許鈺玲

  2005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在高雄長庚醫院辦理「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研討會」,我也參與其中,接受教授們的指導,學習如何將自己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教好。因為長時間在高雄長庚兒心科陪孩子上兒童團體治療課程,因而認識一些家長,也和自閉症基金會「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北部家長會」會長有所接觸,因緣際會之下當上「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南部家長會」的會長,南部家長會也在這一天成立。

分類:

樂與精障朋友相伴終生

文/儲虹芸

  我成長在花蓮的一個純樸小鎮——玉里,相信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玉里是全台收治精神病患的「大本營」(署立玉里醫院、玉里榮民醫院),事實上整個玉里鎮的經濟可說是靠精神病友來支撐的,因為鎮上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醫院上班,此外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批病患由工作人員帶到鎮上的市場或商家消費,這些病友都是鎮民的衣食父母,鎮民也都很習慣和他們相處。

奇夢子手工香皂坊的產品。

  我的父母和親友都在醫院服務,從小在院區裡進進出出的,當然有很多和病友接觸的機會;長大後走上護理的路,也回到家鄉服務,最後還嫁給精神科醫師,所以我常開玩笑說,我是台灣三十年來精神病患照顧進步的見證人。也許是自己的成長環境比較特殊,我對精神病友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害怕,除了把病房當自己家廚房一樣熟悉之外,在鎮上也常看到病友,媽媽還常帶在院區裡幫忙的老病友回家吃飯,和病友的相處都十分自然。

小小社工的大大世界

文/賴姳君

  鬧鐘鈴聲又在催促我趕快起床,在這寒冷潮濕的清晨,窗外還飄著裊裊的霧氣,有誰願意心甘情願的離開溫暖的被窩啊?但是在新竹市「修德康復之家」上班,卻可以讓我隨時充滿了元氣,隨時不懈向前衝。說起來也沒什麼秘訣,居民的純與真,就是支持我可以帶著輕快腳步上班的動力。

  光哥是機構彪悍的守門大將,每天都是請他替懶惰的我開門,為了認同他的認真,我都以真摯的感謝來鼓勵他的盡忠職守,但是緬靦的光哥總是酷酷的沒什麼回應。突然有一天,他終於笑著對我緩緩的說出「不—客—氣」,哇!那感覺好像是受到天使的加持。在這段日子的努力下,終於打進了他的心房,讓他接受了我這個新來客。

家屬座談會總是高朋滿座。

我們的桃花源——精神復健園區

文/儲虹芸

  「修德康復之家」草創於1999年。原本是因為顧問醫師林正修於醫院的精神科病房中,看見許多病友必須出院,卻又無法立刻回到職場或家庭,甚至有些家人根本不願讓他們回家。這些病友在出院後,沒有得到妥善的復健治療及持續服用藥物,很快的就因為病情復發再度回到醫院,除了讓病患的各項功能更加退化外,也增加了社會的成本。所以在林醫師提出構想後,林醫師的雙親就號召熱心的親友,一起出錢出力,經過四方奔走及各界善心朋友的幫忙,在各種挫折中摸索,歷經兩年的時間,終於創立修德康復之家。

精神復健園區一角,仁草咖啡坊所在位置。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