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瞭解,永遠不遲——拜訪聾人協會

文/徐銘謙

  植樹節這天約好前往漢口街聾人協會會址,在朝富停好車過來的時間,我先去看了一下場地,心裡盤算著如何以我一人之力將朝富連人帶輪椅弄上三層大樓梯,上去搭電梯。朝富遠遠揮手打招呼時,電梯裡下來三個壯漢,往旁邊環保署走去,回頭抬來環保署的輔助鐵板放在協會樓下的樓梯上,我正想幫忙推朝富上樓,他們就二話不說地把朝富給弄進電梯了,原來他們是聾人協會的朋友。

  在跟理事長正式談之前,我正擔心等下怎麼「談」,聽說聽障朋友不喜歡別人對他們講話「特殊化」,諸如講得特別大聲,或是講得特別慢,但是萬一我講得他們「聽」不懂怎麼辦呢?黃淑芬理事長以豪爽的大姐姿態現身,隨即化解我的疑慮,她說可以讀唇語,我原本擔心聽不懂她說的話,不過多聽幾次她跟朝富的對話,就已經漸入佳境。

 

插出心中的花園

文/徐銘謙

  在十五個NGO團體協力之下,「2007年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相關資料),提供身心障礙者親近自然的深度導覽解說,同時也幫助社會大眾瞭解身心障礙者。

  從2007年四月起每個月舉辦一場自然體驗活動,除了去年開始的獨木舟體驗今年增為兩場,今年更新增「園藝治療」的有機農場體驗活動,由國內首位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帶領,三峽德興有機農場並配合為肢障與視障朋友量身打造合適的種植環境,用心讓身障者能透過志工的協助,克服到戶外的障礙。

不讓外人來照顧——深愛孩子的達悟老人

文/劉欣怡

前言

  在蘭嶼,達悟族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Ma pa kae bo so ka nen sos pa。意思是,你家沒有孩子了,所以才讓人來照顧。ka nen sos pa指寶貝孩子,Ma pa kae bo so指不要疏忽你所擁有的。這句話是說,不要忽略的,你有自己的寶貝孩子,如果你讓外人照顧你,則對不起你的孩子。說得白話一些就是,你不要裝作沒有孩子的樣子,或是,別忘了你還有孩子在。

愛孩子的父母親

  又到了一週一次的居家關懷服務,一群志工媽媽到老人的住所聊天之餘,四周望望,便興起要幫老人的庭院拔拔雜草的念頭,來個煥然一新。大家不約而同的一塊蹲在庭院,動手開始拔雜草。此時,原本和志工們說說笑笑的的老夫妻卻開始出言阻止志工,嘴裡中氣十足地咕嚕咕嚕吐出一串串的母語。最後,不諳國語的老人情急之下更是冒出一句標準的國語:「這是迷信。」

  難道幫老人拔草也是迷信嗎?我不禁疑惑這樣的狀況。

  原來在蘭嶼的文化中,兒子表達孝順父母的工作有:幫父母親撿薪柴、捉魚、修繕房屋等粗活,而女兒的工作則是:挑水、整理家庭環境、上山種地瓜芋頭、送飯等,隸屬於女性的家務。

野銀村的老夫妻

文/陳仁謙

  2006年3月,台東縣政府社會局由於經費拮据,雷厲風行的徹查了所有送餐的老人資格,發現蘭嶼61個接受送餐專案的老人裡面,有8個超過65歲的老人不符合中低收入戶的資格,於是通知「蘭嶼居家關懷協會」,要對這8個老人停止送餐的服務。開始實施的時候,就引來許多的耳語,大家認為,這8個老人當中,有2位野銀村的老夫妻年邁無法上山或下海採集食物的人,而且小孩也都在台灣,是真的獨居老人,比起其他老人更需要受到照顧,為什麼我們要那麼狠心的把他們的送餐服務停掉?

  這就好比說有一個老人,每次經過一個交通路口的時候,路口的交通警察都會去扶他過馬路。有一天警察局規定交通警察不得擅離指揮交通的檯子時,老人心裡一定覺得不是滋味,甚至如果在過馬路的過程中扭傷了腳,可能還會責怪警察,認為是因為警察沒有扶他過馬路所造成的。

  國中課本聽說刪掉很多文言文的文章,不知道那一篇還在不在。裡面提到,有一個人家裡地板下陷一個洞,剛開始每次讀書踏到,都會被嚇一跳,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不久家人把洞填起來,他每次走過去反而覺得那個地方好像比其他地方高凸。

張淑蘭——親吻達悟的皺紋

文/劉曉頤

  有一部備受矚目的紀錄片《面對惡靈》,拍攝者張淑蘭,不是電影人,她是蘭嶼人所稱的「老人的天使」。她的紀錄片極受好評,但重要的不在作品本身,而是握著鏡頭的那一雙手,所撫平達悟老人的皺紋與斑痕,不知凡幾。

  濃眉大眼、原始健康的膚色和長髮,年輕蓬勃,微笑起來又無限溫柔。張淑蘭,屬於她的花樣年華,毫無保留地綻放給有需要的老人們,輕輕撫平一聲聲呻吟與嘆息。老人們說,她是上帝給他們的天使,她卻說:「他們才是我的天使!」

  她的付出,人們看得見。但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蘭嶼殘病老人能夠被看見!

擁抱蘭嶼

  淑蘭在高中時被保送到中台灣地區念護校,畢業時原本還留戀不返,後來,卻選擇用生命所有熱情擁抱家鄉蘭嶼。當初好不容易爭取到在台灣繼續念專科,可以多延續幾年多采多姿的生活,卻也在那個時期,家鄉傳來的新聞每每牽動她的心,不間斷地召喚著她最內在的柔情。漸漸,她真正想要回蘭嶼服務了。

2006年度家屬座談會

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

  蘭嶼地區由於氣候與地理位置的關係,經濟一直無法發展起來,島上居民的生活大多相當清苦,青壯人口外流嚴重,然而即使到了台灣謀生,也是相當辛苦,自顧無暇。所導致的現實狀況,就是被迫的在小孩與老人間做出分配微薄資源的抉擇。

  如此殘酷的現實環境,著實使家中有老人的家屬們內心遭受相當大的煎熬。有鑑於此,「蘭嶼居家關懷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家屬座談會,一方面跟家屬溝通與報告協會的工作內容,另一方面也讓家屬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與感想,藉此抒發長期以來在家屬心中的壓力,同時也加強家屬們的堅定信念,畢竟他們才是照顧老人生活的真正英雄。在座談會中當中,許多人分享了她們自己的遭遇。

  其中有一位身材非常瘦弱的女性,由於父親罹患消化系統的疾病,後送到台灣開刀後,長期臥床不起。她的兄弟姊妹都到台灣本島謀生,照顧父母的工作莫名的落到弱小的女子身上。由於她從事餐飲方面的工作,早出晚歸,工作時間相當的長,回家後又要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剛開始她非常怨恨其他兄弟姊妹,為什麼要把照顧父親的重擔都推到她身上?她也覺得老天非常的不公平,為什麼別人都是由繼承家產的兒子照顧父母,她卻要幫她的兄弟照顧。

寒冬協力造屋活動

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

  冬天的蘭嶼一點都不可愛,不但容易下綿綿細雨,更常常颳著大風。2006年12月16日,「蘭嶼居家關懷協會」再度發起協力造屋的活動。似乎上帝有意考驗我們的意志,當天剛好寒流來襲,天氣又極不穩定,有些志工原本承諾了要幫忙,卻因為天氣而打了退堂鼓,但是還有更多人依舊風雨無阻的勇往直前,就像我們當初決定蓋房子的時候一樣,若沒有堅定的信念,是無法成就上帝所交辦的事項的。

  當天有人原本穿著雨衣,卻因為一直流汗,汗水無法發散出去,造成裡面濕、外面也濕的情況,於是索性將雨衣脫掉,讓雨水和著汗水,一起摻入混凝土內。這也正是我們協力造屋的最大目的,希望讓整棟房子都摻雜著眾人的汗水。

  由於風雨真的太大,感謝東清村代表謝南海夫婦,不但投入攪拌水泥的吃重工作,更提供了一大桶好喝的薑湯給大家驅寒。在惡劣的氣候下,手中端著那杯熱熱的薑湯,與入口時濃醇甘甜的口感,絕對勝過世上任何的瓊漿玉液。也難怪所有志工都說,那是他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薑湯。

讓大孩子走入陽光——亞斯伯格症大學組家長經驗分享

文/張簡秀月

我兒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我的孩子小威國中畢業,參加第一次基本學測,可以說是他人生第一次接受最嚴厲的考驗。雖然他平日成績並不怎樣,仍一心嚮往著高雄高中,成績公佈,連前Χ高中都登記不上,自感深受挫折、沮喪,情緒大壞,一直抗拒去學校自習準備第二次學測。到後來,老師也不讓他去教室以免干擾別人。

  有一天晚上,他很激動、哭泣的告訴我:「我也不願這樣呀!可是有些動作、有些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做、這麼說?我就是沒有辦法控制。」我覺得事態嚴重,既然不能控制自己,那就該看醫生了,他也同意。

踏上戀愛的旅途~「亞斯伯格症家庭喘息遊憩夏令營」之感想

文/許鈺玲

  籌辦這一次2006年7月28~31日「亞斯伯格症家庭喘息遊憩夏令營」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很重要的學習經驗,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面對。能夠成功的完成這項活動,這當中聚合了很多的條件,歸功於「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與兩會的家長聯誼會成員、老師及一些工作人員,大家攜手合作才能順利完成。

兩團體家長在美麗的肯納園民宿舉行座談會。

天,總是攏會光

文/許鈺玲

  2005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在高雄長庚醫院辦理「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研討會」,我也參與其中,接受教授們的指導,學習如何將自己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教好。因為長時間在高雄長庚兒心科陪孩子上兒童團體治療課程,因而認識一些家長,也和自閉症基金會「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北部家長會」會長有所接觸,因緣際會之下當上「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南部家長會」的會長,南部家長會也在這一天成立。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