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野銀村的老夫妻

文/陳仁謙

  2006年3月,台東縣政府社會局由於經費拮据,雷厲風行的徹查了所有送餐的老人資格,發現蘭嶼61個接受送餐專案的老人裡面,有8個超過65歲的老人不符合中低收入戶的資格,於是通知「蘭嶼居家關懷協會」,要對這8個老人停止送餐的服務。開始實施的時候,就引來許多的耳語,大家認為,這8個老人當中,有2位野銀村的老夫妻年邁無法上山或下海採集食物的人,而且小孩也都在台灣,是真的獨居老人,比起其他老人更需要受到照顧,為什麼我們要那麼狠心的把他們的送餐服務停掉?

  這就好比說有一個老人,每次經過一個交通路口的時候,路口的交通警察都會去扶他過馬路。有一天警察局規定交通警察不得擅離指揮交通的檯子時,老人心裡一定覺得不是滋味,甚至如果在過馬路的過程中扭傷了腳,可能還會責怪警察,認為是因為警察沒有扶他過馬路所造成的。

  國中課本聽說刪掉很多文言文的文章,不知道那一篇還在不在。裡面提到,有一個人家裡地板下陷一個洞,剛開始每次讀書踏到,都會被嚇一跳,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不久家人把洞填起來,他每次走過去反而覺得那個地方好像比其他地方高凸。

張淑蘭——親吻達悟的皺紋

文/劉曉頤

  有一部備受矚目的紀錄片《面對惡靈》,拍攝者張淑蘭,不是電影人,她是蘭嶼人所稱的「老人的天使」。她的紀錄片極受好評,但重要的不在作品本身,而是握著鏡頭的那一雙手,所撫平達悟老人的皺紋與斑痕,不知凡幾。

  濃眉大眼、原始健康的膚色和長髮,年輕蓬勃,微笑起來又無限溫柔。張淑蘭,屬於她的花樣年華,毫無保留地綻放給有需要的老人們,輕輕撫平一聲聲呻吟與嘆息。老人們說,她是上帝給他們的天使,她卻說:「他們才是我的天使!」

  她的付出,人們看得見。但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蘭嶼殘病老人能夠被看見!

擁抱蘭嶼

  淑蘭在高中時被保送到中台灣地區念護校,畢業時原本還留戀不返,後來,卻選擇用生命所有熱情擁抱家鄉蘭嶼。當初好不容易爭取到在台灣繼續念專科,可以多延續幾年多采多姿的生活,卻也在那個時期,家鄉傳來的新聞每每牽動她的心,不間斷地召喚著她最內在的柔情。漸漸,她真正想要回蘭嶼服務了。

2006年度家屬座談會

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

  蘭嶼地區由於氣候與地理位置的關係,經濟一直無法發展起來,島上居民的生活大多相當清苦,青壯人口外流嚴重,然而即使到了台灣謀生,也是相當辛苦,自顧無暇。所導致的現實狀況,就是被迫的在小孩與老人間做出分配微薄資源的抉擇。

  如此殘酷的現實環境,著實使家中有老人的家屬們內心遭受相當大的煎熬。有鑑於此,「蘭嶼居家關懷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家屬座談會,一方面跟家屬溝通與報告協會的工作內容,另一方面也讓家屬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與感想,藉此抒發長期以來在家屬心中的壓力,同時也加強家屬們的堅定信念,畢竟他們才是照顧老人生活的真正英雄。在座談會中當中,許多人分享了她們自己的遭遇。

  其中有一位身材非常瘦弱的女性,由於父親罹患消化系統的疾病,後送到台灣開刀後,長期臥床不起。她的兄弟姊妹都到台灣本島謀生,照顧父母的工作莫名的落到弱小的女子身上。由於她從事餐飲方面的工作,早出晚歸,工作時間相當的長,回家後又要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剛開始她非常怨恨其他兄弟姊妹,為什麼要把照顧父親的重擔都推到她身上?她也覺得老天非常的不公平,為什麼別人都是由繼承家產的兒子照顧父母,她卻要幫她的兄弟照顧。

寒冬協力造屋活動

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

  冬天的蘭嶼一點都不可愛,不但容易下綿綿細雨,更常常颳著大風。2006年12月16日,「蘭嶼居家關懷協會」再度發起協力造屋的活動。似乎上帝有意考驗我們的意志,當天剛好寒流來襲,天氣又極不穩定,有些志工原本承諾了要幫忙,卻因為天氣而打了退堂鼓,但是還有更多人依舊風雨無阻的勇往直前,就像我們當初決定蓋房子的時候一樣,若沒有堅定的信念,是無法成就上帝所交辦的事項的。

  當天有人原本穿著雨衣,卻因為一直流汗,汗水無法發散出去,造成裡面濕、外面也濕的情況,於是索性將雨衣脫掉,讓雨水和著汗水,一起摻入混凝土內。這也正是我們協力造屋的最大目的,希望讓整棟房子都摻雜著眾人的汗水。

  由於風雨真的太大,感謝東清村代表謝南海夫婦,不但投入攪拌水泥的吃重工作,更提供了一大桶好喝的薑湯給大家驅寒。在惡劣的氣候下,手中端著那杯熱熱的薑湯,與入口時濃醇甘甜的口感,絕對勝過世上任何的瓊漿玉液。也難怪所有志工都說,那是他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薑湯。

鵬程千萬里 ——候鳥之美、發現新濕地

文/Debra

 

  離預定集合的時間已經超過半個小時,不過人卻都還沒到齊,關渡自然公園的大門口聚集了這次活動的部分成員,算一算也有二、三十人,沒有參與報名工作的我不曉得到底有多少人,不過2007年4月28日一定是個黃道吉日,因為每個人都開開心心,彷彿預知今天一切都會順順利利。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細說從頭

文/徐銘謙

  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面對許多新加入的朋友,或是進行新團體拜訪的時候,總是會被問到「最初是怎麼開始這個構想的?」第二個有關的問題是,「究竟是什麼理念讓這麼多團體願意持續合作下去?」

  二○○四年年初,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十大名山高山纜車計畫」,要在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等百岳上拉設纜車,那年前後出現很多令人憂心的這類「建設」,主要目的都圍繞著「觀光客倍增計畫」,而我們擔心的是,觀光客還沒來得及倍增,自然生態就被破壞殆盡了,觀光資源既毀,何來觀光客?

  在五三○這一天,包括523登山會、生態登山學校、荒野保護協會、師大環教所、自然步道協會、台大自然保育社、週週爬郊山等登山、環保社團發起了「愛山林,反纜車」大遊行,宣示「正宗愛山林的十種方法」:

從菜園到餐桌——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場地勘察記事


文/Debra

 

  2007年3月16日,我跟著「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的夥伴,一同到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進行場地勘察,其實為了今年整年度的活動,工作人員早已拜會了不少的合作團體、進行過數次的場地討論,雖然只是一個月一場的活動,但對團隊而言,卻是馬不停蹄的連絡與確認。

阿寧與大象屁股

 文/徐君蓉

  阿寧(自閉兒)來到豐原市私立「蒲公英托兒所」已經過了一個學期,蒲公英的人、事、物都是他熟悉的。在經過小班與中班的生活後,阿寧要上大班了,在大班生活中他會接觸新老師與新朋友,在短短一年的大班生活中他與周遭的人、事、物也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火花,阿寧身邊的老師、同學也在這些火花中獲得了許多新體驗。

阿寧心裡想:親愛的蚯蚓大哥請幫我看好小花苗,別讓蟲兒把它吃掉了。<

順子的天空

文/廖滿琴

  順子(肢體障礙兒)回歸豐原市「東之寶托兒所」融合學習半年,因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讓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許多,在小億老師和回歸特教老師用心陪伴下,與同儕間互動關係良好,很快地適應團體生活。我們討論順子其獨立性已成熟,準備讓他轉入一般幼托園所融合學習。

順子(中),小心!慢慢來!你一定可以的。

  合宜的幼托園所是融合學習的最大前提。而順子是單親家庭,每天的接送問題會影響爸爸的上、下班,而由奶奶來接送的話又有安全上的顧慮,基於如此,我們的首要考量便是住家附近的幼托園所。而父親也期待順子能進入社區公托就讀,便主動前往報名,但因園方考慮到本身軟硬體資源均無法給予行動不便的順子有效支持,所以婉拒了家長。

庭萱的假漢堡

文/林旭昌

  帶庭萱(唐氏兒)回(台中縣梧棲鎮「綠太陽托兒所」)已快兩個月,萱的自理能力大有進步,進到教室後能自動做完該做的事,上廁所、喝開水、餐前洗手等瑣事已不大需要我叮嚀,看著萱的進步我也很高興,只是常規上還要努力。心急的萱最討厭等待,所有需要「等」的事情她一律快速解決,「插隊」是萱常上演的小聰明,無奈我技高一籌,大多在其行動前便被我制止。

只剩塗上嘴唇,我就完成了。

  這天小朋友排隊準備盛點心,依規定每位小朋友只能拿兩塊小麵包,為了更快享用,萱又趁小朋友不注意的時候偷溜進前排隊伍,還拿了三塊麵包放在碗裡,可想而知,免不了又是小朋友的舉發,這下人證物證俱在,萱只好認罪並重新排隊。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