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溫暖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文/陳淑圓

  2006年,「中華民國失智症照顧者協會」於台中市會址增辦「台中市南屯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社會需照顧者,並持續推動老人福利服務工作。在周邊大同、大誠、大興、同心里鄰長的協助和支援下,廣邀里內長者前來參與,例如重陽敬老等大型活動,並持續配合政府政策、落實福利在地化、社區化之理念。據點服務迄今能透過與當地人士的接觸及溝通,強化社區居民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功能及意義的瞭解,並認同本會深入社區所擴大提供的福利服務進而安心參與。

  該據點主要提供「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關懷訪視服務」及「健康促進活動」三項主要服務。在「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我們針對社區內接受服務的長者提供不定時電話問安,以掌握長輩們平常的生活狀況,及適時給予服務及相關活動訊息。並在互動的過程中,視長輩的需求及意願,事先以電話約定家訪時間,進入長輩居住所進行「關懷訪視服務」,主要由本會社工師或志工到長輩家中閒話家常,期能時時關心長輩的起居生活、時時傳送溫暖給長輩。

分類:

他變成散金老人

文/巫瑩慧分隔線

  由於疾病,失智症患者會逐漸對金錢、財產或生活上的基本行為失去辨識與處理能力。但困難的是,在失智症發展過程中,患者有時清醒、有時脫序,如果家人或委託照顧者對失智症不夠了解,就很容易錯將失智視為老化,而忽略異常行為,這也導致患者不自覺的揮霍財物,或遭人有計畫設計和欺騙。

  曾有失智症患者攜帶大量現金,購買不需要物品、搭車任人收取費用、非理性贈與動產或不動產、錯認人際關係為人作保等。這些事件輕則財物損失,重則造成家庭經濟危機、親屬間猜忌、失和,甚至涉及法律訴訟與賠償。就現實而言,如果財務問題發生在正式診斷為失智症之前,任何損失或所發生的借貸、抵押和贈與,比較難以失去認知或行為能力來宣告無效。但若患者已有診斷證明,相對較有保障。

  曾有人假扮失智榮民的義子,企圖侵佔其土地。但因為土地買賣過程記錄交易過戶登記時間,而這位榮民早已被診斷為失智症,公權力得以介入,經檢察官起訴,法院判決制裁被告圖謀不軌的行為。

  針對防患或避免失智症造成財務危機,有下列建議:

分類:

我家有個遲語兒

文/黃雅慧

親子運動會熱鬧又好玩。

  當別人家的同齡的孩子,嘰哩呱啦的童言童語,Kris 卻還是「一ㄧㄚㄚ」的。

  長輩一直告訴我:「男孩子語言發展本來就是比較慢」、「先會走路的小孩語言發展會慢些」、「大隻雞慢啼」,我無法寬心,引頸企盼 Kris 的開口。

  2006年4月帶著19個月大的 Kris 開始一連串的檢查,認知評估、會復健科、會語言治療師、聽力檢查……,報告出來診斷是語言發展遲緩,伴隨輕度認知遲緩,原因不明,給的建議是語言治療及提早進入團體生活(幼兒園)增加語言剌激。

  該年10月Kris 開始了早期療育。

  每個星期五上午固定的請了假,帶 Kris 去接受早療課程。

分類:

震動聲音的翅膀

文/陳美榛

  初見 Kris 是在2006年10月。Kris 長得白白淨淨的,相當可愛,但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一雙咕嚕咕嚕轉的靈活大眼及有著防備的眼神。我事先為 Kris 準備的教材教具,Kris 一下子就操作完成了。太過於簡單的課程似乎無法繼續吸引 Kris ,我不禁懷疑,我收到的聯合評估報告是否有誤。雖然 Kris不會說話,但觀察他的反應及看他操作教具的情形,不像是個認知發展遲緩的孩子。於是,我將我的疑惑告訴 Kris 的媽咪。Kris 媽咪嘆一口氣後,告訴我,有關 Kris 接受聯合評估時的情形。評估時,Kris 無法以口語回答,且配合度差。由言談中,可以感受到 Kris 媽咪的傷心及對聯合評估的質疑。暸解 Kris 接受聯評時的情況後,我跟 Kris 媽咪解釋我的評估方式,且會利用三次的課程時間來進行 Kris 的能力評估。

伯利恆基金會邀請豆子劇團的老師前來講授說故事課程。

分類:

最接近天堂的孩子

文/楊雅婷

  「……小伯利恆,耶穌誕生的地方,沒有人知道它就是世界的光,小伯利恆,耶穌誕生的地方,充滿希望無限,燦爛的地方……」

每個遲緩兒都是最接近天堂的孩子。後方戴帽者為甘惠忠神父。

  剛到台南縣「伯利恆文教基金會」日托班就職時,班上每天都放著很好聽的兒童詩歌給幼兒聽,但不知為何,自己唯獨對這首歌最印象深刻。

  從前的伯利恆是基督徒的希望所在,現在我所任教的伯利恆則是發展遲緩兒童的希望所在。來到了伯利恆的日托班,是我第一次這麼親近的接觸發展遲緩的孩子,班上共有12個孩子,每個孩子的特性都有很大的差異性。

友善的社會,特別的寶貝

文/陳怡靜

  大學時期由於自己的興趣修了學前特教的學分,當時學前特教的課程遠比一般幼教課程來得沉重又嚴格,幾乎快把原先的滿腔熱血給磨光了。真正進入職場後,發自內心感謝當時的自己,撐過一學期近30學分的生活,才能讓我有機會踏進這個領域中,讓我更加了解早期療育和特殊教育。

透過親子旅遊活動,家長們也能彼此認識、互相支持。

  前些日子,順手翻了翻大學時的舊資料,看到了特殊教育的發展史。最早接受特殊教育的是視障和聽障的孩子,其他障礙類別卻因為醫學上尚未研究而被忽略。看到這些字句後,在腦海裡思考著,當時的人們會是如何看待這些既不是視障也不是聽障的孩子呢?而這些孩子又在當時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又承受著 什麼樣的異樣眼光呢?

三千個老闆

文/陳正霖

  我想,應該沒有人像我這麼幸運,一份工作擁有三千位老闆,……您就是其中之一。您們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很有錢,但卻是既慷慨又具善心,因為會出錢或出具心力來共同關懷台南縣「伯利恆文教基金會」的這群孩子。重要的是,您們的每一分錢是辛辛苦苦、省吃儉用,由最真切的內心而來。這種既慈悲又願慷慨助人的胸懷,我是何其有幸能獲得信任,讓我可以為您工作。

每個遲緩兒都是伯利恆文教基金會的寶貝。

  如何讓這裡的孩子獲得最大的照顧,是您們賦予我們的責任與期許,擔子不輕啊!卻是一種快樂。其實,很少有工作可以凝聚這麼多人共同的目的的。

  在伯利恆上班,雖然辛苦卻很快樂,因為有您們的支持,我們才得以幫助這群孩子。而我們都是抱著兢兢業業的態度,深恐違逆了您們的善心,這罪不輕啊!

分類:

復健五年有感

文/陳保成

  50年次的我,25年前經醫師判定罹患「小腦萎縮症」。幼兒時期,我學走路就比一般小孩慢個一年左右;小學、國中考試時明明都會寫,但都寫不完,因此成績不太理想。回想20幾年來,都不知道小腦萎縮症的嚴重性及影響程度,比如說:說話、動作的協調性。直到5年前才警覺到,但已經錯過復健的黃金時期。經過慢慢的摸索後發現,時間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一般人每天有24小時,但是我可能要多個2、3小時才夠用。

2008年7月12日,首次在南區企鵝之家舉辦「音樂輔療課程」。

分類:

台灣版「一公升の眼淚」

文/高宜鳳

  一百多年前,「小腦萎縮症」就已存在於每位病友的家中,只是早期大家誤以為,漸漸不能走路的現象就是中風。直到二十多年前,醫學進步後讓大家對這個困惑數代家族的病症,有了新的概念,也確知它真正的病名叫做「小腦萎縮症」。

2008年4月20日,南區企鵝之家成立的歡樂氣氛,大家彼此寒暄問暖。

  說到小腦萎縮症,可能有很多人不了解這是個什麼樣的疾病,但兩年前的一部電影、連續劇及書籍「一公升の眼淚」,讓很多年輕學子及他們的家人落下感動的淚水。而在真實生活中小腦萎縮症病友家庭,也同時上演真人真事的「一公升の眼淚」。

  七年前,一群渴望尋求支援的病友及家屬,共同組織「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目的就是想藉由彼此的經驗分享、互助、共同尋找資源,以幫助世代受疾病所苦的家人及發病的自己。

分類:

南部企鵝家族的安樂窩

文/李佳容

  在踏進「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的第一步,我便知道有個重要的使命有待我去執行。

2007年長期照護活動,租用了高雄市無障礙之家的場地。

  2007年10月間我剛進協會服務,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回到高雄來服務南部的病友們,只是到底是哪一天卻沒個準頭。先待在中區辦公室服務著遠方的南部病友,說真的,能做的真的不多,我無法就近去家訪,看看大家的生活狀況;無法提供即時的訊息與服務。唯一只能從遠方以電話問候病友的狀況,但冰冷冷的電話能傳達多少熱情關懷的心呢?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