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的部落格

【公益2.0筆記本】感動交流

文/Bart(桃園縣文化基金會企劃組長陳玉澤)

創造經驗交流的空間與平台

文/開拓文教基金會研究員Debra

  今年11月底所舉辦的「身障團體暨非營利組織資訊運用座談會」,記得邀請函剛發出去沒多久,就陸續收到了團體的報名,原本以為年底大家都忙碌,可以出席的團體不會太多,沒想到邀請函發出的三天內,報名的人數就近30人,著實嚇了我一跳。

在按摩院與調音室裏 看見自己(上)

文/賴智傑(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視障鋼琴調音教師)

我希望社會上很快出現舉止有禮、散發自信,並且懂得感恩的視障調音師

  24歲那年,迫於視力退化,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到位於新莊的台灣盲人重建院學按摩,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以按摩為生活技能的我,幾年後很快的又接觸了鋼琴調音的職業訓練。

  一開始,我對視障者能不能學會調音,心裡並沒有定見,不過當時在調音界與國樂界頗有名氣的陳坤晉老師,評估後認為我適合訓練,兩年孤獨漫長的學習之路,就此展開。

在按摩院與調音室裏 看見自己(下)

文/賴智傑(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視障鋼琴調音教師)

分類:

視障者求職面面觀

文/郭亦倫(點譯員、視障電腦教師)

國外視障者常以輔具輔助來從事專業工作;輔具不及協助的,還會有視力協助員報讀,在台灣則困難重重……

  我算是個幸運兒,一畢業就找到工作了。我認識一些在不同行業工作的視障朋友,也看過或聽過一些情況。但總體而言,提到視障者在職場上的情況,真是讓我感到無奈,滿腹苦水不吐不快。

給他一個機會,撒下希望的種子

文/藍介洲(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就服暨社工督導,也是視障者)

  當一位重度視障者,順利考上大學,準備開啟人生另一個重要的旅程時,他們所得到的往往不是旁人的祝福與期待,卻是他人懷疑的眼光與一盆冷水。他們常被問「大學畢業以後還不是去做按摩,幹嘛還要去讀大學呢?」;或更直接的質疑「大學畢業以後還不是去做按摩,那不是等於學非所用,這樣不會很浪費教育資源嗎?」然而試問,多少大學畢業生真的都能學以致用?且視障大學畢業生也未必全然都從事按摩。

  以下我將分別介紹兩名「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歷年就服員所輔導成功的視障案例,期望能從他們的就業歷程中,可看出他們是如何突破萬難與限制,雇主與同事是如何支持與接納,以及就服員是如何協助與輔導,將一般人所認為的不可能化為可能。

  首先,我們要介紹 Ken 順利就業的故事。Ken 是一名法律系畢業的全盲生,對於法律事務通滿興趣,並以從事法務工作為其最大志向。在本會就服人員的協助下,順利幫 Ken 推介至國內某一知名法律事務所,擔任法務助理一職。

分類:

我在幫視障者找頭路

文/王琪惠(就業服務員)

  從94年7月以來,「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一直承接勞委會職訓局委託案「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計畫」,我也有幸能擔任此案的就業服務員;96年,另一位就業服務員聿琳也來到協會,和我一起幫助更多有就業需求的身障朋友。

  如今,我們共已服務超過65位的身障朋友,成功推介約27位身障朋友至一般性職場就業,職種包括:行政助理、客服人員、點字校對員、鋼琴調音員、電腦工程師、社工員、包裝人員、按摩師、資料輸入人員、便利商店員工、西式點心三廚、技術人員等等。我們服務的障別,並不僅限於視障,但因協會具有視障專業的身分,所服務的業象仍屬視障者居多。

  服務的過程中,我看到每位視障朋友成長過程中的故事,也瞭解到視障者在求職過程中所遭遇到的辛酸與困難。

  阿志(化名)自某研究所外文系畢業,但因為他全盲,所以在求職過程中,很難被雇主信任而聘用他,看著同時畢業的同學,都成了上班族,而自己卻仍然只能每天不斷在電腦前搜尋工作。

  小美(化名)自幼教系畢業後,原本應該進入幼稚園或托兒所擔任老師,但因為視力的關係,園長擔心小美無法即時照顧小朋友的需求,故也未聘用她。

分類:

破蛹而出〜一位聽障者的成長歷程

文/劉勁麟

  我的父親是診所醫師,母親是助產士,家中有三兄弟,身為長子,可想像小時親朋好友爭相襁褓的光景。但上天作弄人,約1歲時高燒不退,約2歲時,因無法言語而沒辦法跟上一般兒童的學習成長進度,母親懷著焦急不安的心情帶我四處求醫,結果均証實失聰。這件不幸的殘酷事實,使我父母有如晴天霹靂受到很大的打擊,然而母親堅強的不向命運低頭,擦乾眼淚後,希望我能在成長階段中更正常,能以一般方式與人溝通。這樣的信念支持著母親每日不遠千里的陪伴我搭車,從高雄至台南啟聰特殊學校接受「唇語」的訓練。費盡心思不讓我接觸「手語」是主要原因與動力。

  20多年來,在父母付諸心力、愛心灌溉下,從國小到高中都在一般班級上課,和聽力正常的同學一起上下學。但求學的過程坎坷,面臨大小考試、升學的壓力、曾受到少數同學的排斥、在課堂上的孤立無援等等一連串的打擊,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使我幾度陷入低潮。唸國中甚且被老師虧說「上課聽不懂!還是回到啟聰班唸書算了」,使我的情緒更為鬱悶。

分類:

無聲卻精彩的手譯員生涯

文/陳智美

  對我而言,接觸手語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高中選社團時,一心想踏入吉他社的我,一出門就被人絆倒,經過包紮後再回到選社攤位時,驚覺大部分的社團早已額滿撒走了,於是我很莫名的就被人「牽進」了手語社。

透過手語翻譯員協助,聽障者獲得良好的溝通,瞭解自身身體健康狀況。

分類:

手語服務的世界

文/黃惠英

  許多人或許會有疑問:「這麼多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附設身心障礙關懷中心」為什麼一直從事手語相關的服務?」其實並不是因為對於手語有特別的偏好,實在是由於大環境社會對聽障者的需求,經常帶有一種矛盾和不解的情結,所以我們不得不繼續努力,試圖破解各種迷思誤解,期待早日恢復聽障者的基本生存和溝通權利——手語,乃是許多聽障者的母語。

▲	成人聽障者個案服務~中心社工進行會談,提供相關服務。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