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

在別人的生命故事中留下足跡

戴伶娟
  2008年在新竹舉辦的「全國身心障礙者親子運動大會」上,我看到一個個天真的憨兒克服其身體或智能的障礙,努力朝目標邁進,其專注的模樣加上在一旁忘情加油吶喊的家長,讓我內心感觸良多。正如大會的精神標語——「父母深情,永不放棄」,而這些家庭的背後都有一則令人動容的故事... 詳細內容
2,124
0篇

用愛戰勝不景氣

黃鈺淇
  2008年7月加入「屏東縣啟智協進會」工作團隊,擔任「惜寶資源回收中心」的職訓老師。剛進惜寶時正值炎熱的夏天,在沒有空調的鐵皮屋下工作,如同悶在蒸籠裡,每天汗水如雨水般滑落。常常覺得這車回收物都還沒分類完,另一車回收物又倒下來,把剛才做完的空間又補滿了,「怎麼會一直做都做不完?」但再回... 詳細內容
1,593
0篇

有愛相伴,看見力量

黃宗屏
  27歲以前的宗屏,非常的單純,生命一如常軌的生活著,有疼惜她的老公及一個可愛的女兒,無憂無慮。但自從生下老二(唐寶寶),讓這個人生變調。當看見產房一排出生的嬰兒中,最醜的是她的孩子,又在醫生的證實下,痛哭失聲,心想:「我到底是做了什麼壞事,生到這種孩子?」在其大哥的鼓勵下:「這孩子非凡... 詳細內容
1,939
0篇

當紙飛機飛近我身旁

郭文珠
  看到中時電子報報導:三年前,有一個小四生注意到同校心智障礙生遭同學欺負,還有家長叮嚀子女不要和「傻瓜」玩,她感慨地寫了以「天空上的紙飛機」為題的作文,意外感動一位視傳系講師。促成這位老師帶學生含淚拍攝啟智班故事的同時,頑皮的孩子也受到感化,從此善待她筆下的「紙飛機」。在此摘錄部分報導內容:「... 詳細內容
2,064
0篇

重獲新「聲」命

黃俊生
  世界於1980年代研發電子耳,讓聾啞兒童恢復聽覺,我於1985年引進台灣並命名為「人工電子耳」。因為當時社會大眾不知道什麼是人工電子耳,且電子耳很貴沒錢接受手術,所以我於1998年成立「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理念為: 讓大家知道什麼是人工電子耳。兩側重度聽障者特別是小朋友,過去都安排... 詳細內容
1,777
0篇

蝸蝸樂家族出遊去

小草
  2009年12月27日,週日,「蝸蝸樂家族」舉辦了一場桃園知性美食之旅,共有56位參加。第一站至花卉中心DIY,一家人合力拼裝組成創意中型盆栽。中午聚餐最是熱鬧,除了家族成員彼此交流聊天,特別的餐點也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為我們開啟電子耳之窗的黃俊生醫師及其夫人,亦一起參與活動。聚餐結束後... 詳細內容
1,526
0篇

聽損者的一道曙光

鄭德志
  提到長庚醫院,最為人熟知的是醫療科技的健全及王永慶董事長給予社會大眾的關懷,尤其是對於弱勢者更關懷有之。1998年,在網上流傳的一封信中,看到王永慶董事長善心捐贈了400套人工電子耳,成立「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事後更為大眾媒體所報導,引起社會大眾的注目。   早年由於我的家庭生活... 詳細內容
1,689
0篇

我的美麗人生

林佑宗
  兩年前(2004年),我與她向所有人見證我們的愛情。   「這是全台灣第一對人工電子耳夫妻喔!……」   「要好好照顧她喔!……」   兩年前的1月12日這一天,是我們與大家分享結婚喜悅的日子,恭賀聲不絕於耳。而我的腦子呈現... 詳細內容
1,613
0篇

浴火重「聲」的七彩鳳凰

科林聽力保健中心
  嬌小的身軀,卻塞滿無限旺盛的生命力與正義感;燦爛的笑容源源不絕,不時洋溢在臉龐;單純的心中,彷彿住了一顆初夏的太陽,讓身邊的人永遠不缺溫暖,也因此獲得「可愛姐」的封號。任誰也難以相信,她的生命有如鳳凰浴火,一次次幾近毀滅的考驗,也讓她的人生更加充滿驕傲與色彩。   蘇玉華,也曾經度... 詳細內容
1,443
0篇

福學苑——高雄在地化的多元治療模式

詹一隆
  工作不僅可以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更是個人社會定位與身分的認定。有了工作,才能夠感為社會的一份子以及自我的存在價值。但,對於精神疾病患者這卻是何等的苛求。再加上社會對精障者的不瞭解,更使得原本就狹隘的精障者社區生存空間,被壓縮的更加緊迫了,也使得精障者回歸社區之路,更加漫長了!   ... 詳細內容
2,329
0篇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