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脆弱故事與愛的保護

作者: 
劉淑玉


生命色彩

人們一出生即進入各種故事,有來自於家庭的歷史背景、有的是初生為嬰兒的故事,隨著生命的成長,人們敘述著記憶中的事件,形成了各式各樣故事的片段風貌;一層層色調就像是鋪排著不同的故事,藉著顏料、水與空間,形成了畫面,也開始了故事的起承轉合。這畫面有畫者的世界,他看待作品的視野與內心的視野,畫布的人物刻畫、背景、構圖、主題等呈現了畫風,融合了一個生命作品,全投入在這畫布裡面。

 

小兒呼吸病房的故事

當年因為哥哥在幼稚園得了腸病毒把病菌帶回家中,導致8個月大的「小芬」,出現了發燒、抽筋的症狀,媽媽帶著「小芬」立即前往大醫院就診,經醫生確診後為「腸病毒重症」,並且馬上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之後再也看不到咿咿呀呀出聲的活潑「小芬」;然而醫生認真積極搶救的身影,讓媽媽將一切該進行的醫療處置程序,非常信任的交給醫生們處理,媽媽只能相信醫生會治好「小芬」。

媽媽在病房准許探視時間看到虛弱的「小芬」,因為緊急處理過程中進行了氣切手術,以人工呼吸器來協助「小芬」呼吸,這個陌生的機器,讓媽媽不知如何面對「小芬」的未來,只求孩子能平安與恢復健康。

住院了一個月,經搶救回來的「小芬」靠著人工呼吸器維生,未生病前已經能坐起及扶物站立,現在的她全身癱軟一動也不能動。半年後,「小芬」轉入地區醫院的小兒呼吸照護病房,因為用盡方法搶救「小芬」,半年下來的醫療費用,已經耗盡了家裡積蓄,媽媽必須去工作,只有假日才能到醫院看顧「小芬」;後來媽媽又生了弟弟,家裡的經濟及人力非常的吃緊,媽媽到醫院探望次數也越來越少。

在沒有家人天天照顧陪伴的「小芬」,一天天長大,但身體四肢漸漸攣縮變形,在七歲那年,「小芬」因為呼吸衰竭在小兒呼吸照護病房過逝。

 

早療工作人員另一個看見的視野

我是一個早期療育工作人員,類似像「小芬」這樣的小孩,出現在我的工作周遭,有的在小兒呼吸照護病房內,有的在家庭的某個房間角落。

生命的脆弱,讓人不禁想要保護他們,生命的各種病痛無奈,讓人也不禁思考生命是什麼?耗費大量醫療資源搶救回來的生命,沒有後續的支持,生命的光景難道只是默默的衰竭與退場嗎?「兒童」這個獨立個體的生命權益是什麼?

經由家長的來電諮詢,我認識了另一種生命光景-「小巧」,指導「小巧」多年,教她說話、寫字、識字及認識數學。

小巧閱讀電子書「小巧」出生時因為肺功能不全,緊急開刀,住進了小兒呼吸照護病房,家人因為病房人力不足,擔心照顧品質不佳,爸爸動員全家包括奶奶及姑姑,分三班輪流照顧「小巧」,照顧到兩歲多時,爸爸決定要出院回家照顧,醫院不同意爸爸的決定,讓爸爸毅然決然的轉院至大醫院再返家,媽媽回憶說:「爸爸掉著眼淚說,這個孩子需要靠我們自己,醫院的反覆院內感染,對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成長地方,我們要學習如何照顧。」就這樣全家學習抽痰及如何灌食,一起輪流帶「小巧」去復健治療,「小巧」在三歲多終於會走路,五歲終於會講話,七歲入學開始寫字,現在的「小巧」仍依賴呼吸器及抽痰機,但歡喜快樂的上學,而爸爸媽媽仍全家動員陪讀,小四的她最喜歡學校生活及班上的同學。

「小巧」的故事,讓身為早療工作的我體驗了人間「不設限的愛」。

 

不止息的愛

家人動員愛的力量,創造出生命不同的火花,這個「不止息的愛」讓生命面對困境時燃燒扭轉的能量,創造另一個生命奇蹟,而我是那個觀看「生命」畫布色彩及「愛」的感動者。

(本期專題由「台灣多重障礙兒童暨家長關懷協會」提供,本文作者為資深早療老師,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分類:

家人的愛跟關懷照顧真的很重要,也總是那麼地溫暖。就像是作者

家人的愛跟關懷照顧真的很重要,也總是那麼地溫暖。就像是作者說的,這個「不止息的愛」讓生命面對困境時燃燒扭轉的能量,創造另一個生命奇蹟。看了「小巧」的故事我很感動!他有那樣愛他的家人。也祝福他幸福快樂!^^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