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患者的就業現況分析
要談脊髓損傷模式之前,先讓我們來認識脊髓損傷,瞭解它和其他障別的不同。
一、脊髓損傷的特性
- 年齡輕。
- 受傷原因以交通意外為最多,高處摔下次之。
- 心智無障礙,頭腦好,經過訓練後幾乎皆可回到就業職場上工作,近年來政府亦相當重視。
-
脊傷後遺症包括:張力、褥瘡、泌尿系統障礙、神經痛及心理障礙等。
- 泌尿系統的感染幾乎是跟著脊傷朋友一輩子的。
- 由於頸椎的朋友無法順利排汗,而職業訓練每年都開班,冷氣空調必須開動,否則頸椎的朋友相當容易中暑、休克。
- 褥瘡對脊傷朋友影響很大,往往一住院就大半個月,根本不可能完成職業訓練的時數,並順利結訓。
二、脊髓損傷的重建
- 醫療重建:醫療院所復健
- 心理重建:各地協會團體支持
- 生活重建:脊傷中途之家生活自理訓練
- 社會重建
三、脊傷朋友就業分析
-
已就業者
- 就業率:27.6%有工作,72.4%沒有工作。8.5%的患者為非就業人口,即年齡在15歲以下、65歲以上以及目前在學或準備升學者。91.5%的患者為就業人口,此與患者年齡大致分布20~40歲的就業年齡組相關。
- 薪資所得:將月薪區分為三類,低薪(2萬元以下)占45.7%、中薪(2~4萬元)占42.0%、高薪(4萬元以上)占12.3%。顯示患者月薪普遍分布在中低薪資。
- 轉換行業:72.2%的患者從事與受傷前不同的行業,27.8%則維持與受傷前相同的工作。顯示絕大多數的患者在成為脊髓損傷後無法繼續原工作,需要轉換不同行業,因此傷後的職業訓練與就業媒合的工作對患者是非常必須與迫切。
- 工作類別:其他項目占38.3%,諸如:手工、自營商店、開計程車、教師、經商、壽險業等,顯示現今患者就業種類呈多元化發展。此外,擔任公務人員16.0%,從事電腦相關行業14.8%,彩券經銷商13.6%,社會服務9.9%,攤販3.7%,刻印2.5%,舊衣回收1.2%。
- 工作性質:大多為經常性工作占76.2%,有穩定收入,屬於臨時性、短期性或季節性工作占23.8%。
- 從事工作原因:該問項採複選答題方式,選項以三個為限。調查結果顯示,負擔家庭生計占68.7%,其次工作地點/環境合適28.9%,不願賦閒在家26.5%,擴展人際關係21.7%,擴展生活領域20.5%,發揮所學/肯定自我19.3%,吸收社會經驗15.7%,學習工作技能13.3%,其他6.0%。
-
最大工作困擾:以「沒有協助下難以獨立工作」居多。沒有任何工作困擾占22.1%,有工作困擾者77.9%。最大的工作困擾的成因詳如下表。
成因 % 沒有協助下難以獨立工作 16.4 沒有升遷機會 14.9 工作場所缺乏無障礙設施 14.9 人格不受尊重(受歧視騷擾) 10.4 缺乏本職位所需的技術 10.4 因自卑感而人際關係差 6.0 薪資受到不平等待遇 6.0 工作地點偏遠常遲到 3.0 與非殘障的同事相處不易 1.5 工作適應困難 1.5 因記憶差常發問或常犯錯 1.5 雇主的態度傲慢 1.5 常因不當操作而發生危險 1.5 其他 10.4 -
工作滿意度:針對工作內容各項滿意度調查,患者大都認為滿意或尚可。
工作內容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工作收入 11.1 21.0 44.4 22.2 1.2 工作地點 18.8 41.3 36.3 2.5 1.3 工作技能 8.1 41.9 39.2 6.8 4.1 工作保障 6.7 25.3 40.0 20.0 8.0 工作升遷 7.6 22.7 31.8 30.3 7.6 工作創意與變化 8.5 28.2 39.4 14.1 9.9 同事關係 12.1 48.5 39.4 0 0 訓練與進修 5.1 39.0 32.2 23.7 0 職場無障礙環境設施 14.1 36.6 40.8 5.6 2.8 工作安全衛生 11.3 45.1 31.0 9.9 2.8 交通便利 8.6 48.6 38.6 1.4 2.9 -
無障礙設施:患者工作環境裡,無障礙設施設備的設置與需求狀況。
無障礙設施設備 有設置(%) 沒有設置(%) 正在籌建(%) 沒有需要(%) 電梯 39.1 30.4 30.4 1.2 輪椅斜坡道及扶手 52.1 21.1 0 26.8 身心障礙專用廁所 56.9 29.2 0 13.9 自動大門 37.7 33.3 1.4 27.5 電子語音播報系統 23.9 41.8 1.5 32.8
-
未就業者
- 未就業原因:該問項採複選答題方式,選項以三個為限。調查結果顯示以身心障礙程度嚴重占53.0%,其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28.8%,缺乏一技之長19.5%,復健中17.7%,雇主不願晉用12.1%,缺乏就業資訊10.2%,工作場所缺乏無障礙環境6.5%,其他原因6.5%,個人不想就業6.0%,家人反對或捨不得3.3%,工時太長2.8%,薪資太少2.3%。
- 參加過職業訓練的比率:未就業的患者有81.1%沒有參加職業訓練,18.9%的患者曾參加過職業訓練。
四、建議
- 通報系統的建立:由於目前脊髓損傷潛在人口不明,無法確實提供患友所需幫助。本中心將於今年在各醫院及協會進行通報系統的巡迴說明,希望能促成脊髓損傷患者之通報系統建立,使中途致殘之脊髓損傷患者及早進入職業重建流程,以期早日回歸社會成為一個生產者。
- 進行普查及需求調查:進行脊髓損傷患者普查及就業需求調查,結合社政與衛政資源,落實心理、生活、職業及社會適應等之重建。
- 建立人力資料庫:建立脊髓損傷患者人力資料庫,做為個案管理、訓練、轉銜之依據。
- 建立評估制度:建立適用於脊髓損傷者之職業輔導評量制度。
- 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自患友受傷開始,由醫院進行轉介,再由中心及各協會社工員介入。
- 就業轉銜的制度:脊髓損傷患者多為中途致殘,在就業轉銜方面特別重要。
- 脊傷族群的統合:協會與協會間的合作和互助。
-
職業輔導評量:由於缺乏脊髓損傷患者職業輔導評量本土化的量表、工具及專業人員,因此無法實施有效的評量。為落實提升適性的訓練以及就業輔導,急需在此一方面加強。
- 建立本土化之職業輔導評量工具與常模。
- 設立脊髓損傷的評量機制。
- 適當就業輔具的提供:與各輔具中心加強合作。
-
職業訓練:
- 成立全國性脊髓損傷職業訓練中心:若由地方政府各自辦理,在患友設籍、師資及就業媒合方面都有困難。
- 訓練職種:辦理市場需求調查,並據之開發脊髓損傷患者職類職種與多元化職訓模式。請職訓局獎勵各訓練單位開創或設立新職種,並補助師資及設備費用。目前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開設兩個班別:網頁設計及電腦應用。明年(2004)以3D動畫為市場需求,將朝這方面努力。由於是進階性的訓練,將考慮歷屆表現優良之學員。
(本文取材自2003.4.19.「輪椅後的推手──脊髓損傷者就業支持系統研討會(北區)」手冊,作者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訓練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