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症」知多少?
文/長庚醫院顱顏中心 洪凱風醫師
- 小耳症的成因到底是什麼?
半邊小臉症的主要成因是在於形成下頜部份的胚胎血管產生了病變,造成的後繞影響。當在胚胎時期的早期,第一及第二對鰓裂的形成期產生了病變,造成後續的耳朵、上頜及下頜形成,相續產生了發育中止或發育不良的情形。一般而言,多數小耳症的原因均非遺傳而來,多數是在胚胎期內形成時產生的病變。
- 小耳症的影響範圍有多大呢?
小耳症是簡單所謂的半邊小臉症。一般而言,所見影響範圍包括了耳朵、下頜骨及顱骨的異常。以下頜骨的異常而言這又分為三個差異的分類:第一類,屬於輕微的下頜骨較小,家長也許並不會注意小朋友的臉型是否有不對稱的問題。第二類,屬中度異常,患側的下頜已有明顯的發育不良,患部的臉頰較小。第三類,明顯的下頜完全沒有發育,臉面中線偏斜,咀嚼困難。有少數的半邊小臉症合併有頸椎上的異常,也就是所謂的歪頸。所有的檢查必須配合以X光及三度空間的電腦斷層掃瞄,才可看出所有的影響範圍。
-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什麼醫生要等大一點才能治療?
頭骨的形成,時間上多有限制,例如在嬰兒期頭顯得比較大,那是因為腦子本身的發育相對的要比較大的空間成長,所以顱骨發育也比較快。等到二歲時,乳牙成長期,在上下頜骨內乳牙的牙胞必須要有足夠的骨頭空間,才能長完好的牙齒。所以這個時期也可以看到小朋友的臉型比較長了。
半邊小臉症的治療,主要在於改變下頜骨的歪斜程度,拉長較短的患側下頜骨,從而改變咬合面的歪斜。通常所用的下頜延長器,只能夠改正下頜骨本身長度上的差異,對於咬合面的變化都是經由間接刺激上頜牙床往下發育成長的結果。所以,如果不是顏面歪斜太嚴重,通常都是等到5-6歲時才進行階段性的治療。
- 小耳症到底何時才能動手術呢?要用自己的軟骨,還是用培養的呢?
小耳症的耳朵重建,一般需等到六足歲以後,因為顏面骨的上半部生長會到六足歲時,大半定型,而且正常耳朵的發育到達六歲時,大約是成人尺寸的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耳朵的大小,以及高度位置才能夠畫出適當的手術部位。目前所有手術多半是使用自己的胸部肋軟骨來重建。好像台灣兒童的生長較慢一些,常常因為要等到小朋友身高體重較理想時,已經是八至九歲了。等待,雖然使小朋友在上學時有一些不方便,但是醫生能輕易的取得足夠量的軟骨,手術成效才能維持。
人工培育軟骨,目前仍在實驗室階段,在人體上進行手術,還有一些細節必須解決,顯然在目前不是冒然以人工培育軟骨進行手術的時機。
- 那還有其他的手術方法嗎?
目前比較新的手術方法,是使用骨內種植體。就像人工植牙一樣,將鈦釘先行植入頭骨之中,再用人工矽膠的耳朵固定上去。好處是,耳朵幾可亂真沒有軟骨變形的困擾。主要不利點是目前健保只有手術費的90﹪可以補助,所有材料均得自行負擔。
- 關於下頜骨延長術,下頜骨的延長器到底哪種比較好?
有種是口內固定的延長器,也有一種是三度空間的外固定器,哪種比較好呢?下頜骨的延長,必須由矯正牙科及外科醫師來決定何者比較適合。外固定的延長器,可以達到閉較立體的骨骼延長效果,唯一的缺點,就是鋼釘在臉旁,照顧起來,父母要多費心一些,同時也會在小朋友的臉上,留下鋼釘的疤痕。口內延長器,避免了臉上留疤的缺點。但是只有一個方向的延長,有時不能完全達到延長的效果,是它的缺點。
一般而言,您的醫師以及牙醫師會經由系列的口腔X光片來決定下頜骨延長術所需的角度和向度、和需要的長度,才可以決定哪種手術方式比較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