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早期療育到宅親職示範服務

作者: 
施懿芬


常聽到家長面臨在家中不知如何教導特殊幼兒之難題,此時,社工便經由資料審閱、家庭訪視等程序,評估家長目前需要提昇親職知能、示範與特殊幼兒互動方法等,便建議家長接受早資中心提供之「到宅親職示範服務」。

到宅服務,大多因幼兒體弱不適出外、未有療育或教育經驗、家長需要居家活動示範者為對象。其中因幼兒年齡、能力、障礙類別不同,而有不同的活動、目標設計;當然家長的教養能力亦需考量,方可避免教保員之活動設計無法落實於居家生活之中的困境。

雖然社工與教保員已於初次家訪中與家長懇談,但在第二次按下大門門鈴的那一剎那,迎面而來的仍是許多未知數;對特殊幼兒而言,適應力原本是弱項,即使是在最熟悉的環境、最親密的人身旁,要面對一個侵入地盤又陌生的人,保持冷靜真是一大挑戰,遑論要露出笑容。

因此,雖然目標是利用家中現有環境與物品,營造出一個親子良好互動的活動空間,但教保員仍要向哆啦A夢看齊,由自備百寶箱中取出任何一件可化解尷尬的寶物,可能是一顆色彩鮮艷的小球、一張色紙、一盒積木,重要的是,吸引孩子的目光,使小小身軀願意再多靠近一公分,讓家長了解「增強物」如何使用與其重要性。接下來,要將手上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項功課付予魔法,使它們在親子之間變得有趣、還要能發亮發熱,點燃親子共同向前飛馳的動力引擎。

其實家長不見得明白孩子的困難,總認為孩子能跑能跳、會說會唱、會玩會做事,何來的障礙?用幾小時、數個重複的活動,清楚的讓家長自己體察出孩子原來跑姿不協調,跳下時平衡不佳,構音並不正確且難以自我察覺,會獨自玩卻完全無法等待輪流與忍受挫折……;會比其他人苦口婆心勸說孩子發展異於常態來得有效。

設計簡單、適合發展現況、家長於示範後可獨力引導幼兒之活動,也是到宅教保員的工作。在示範後,要求家長按圖索驥再操作一回,往往要解釋活動本意、過程中的細節要如何反應等,有時還需要花上二、三次的活動時間,才能使家長悟得個中祕辛。 

深入社區中服務,發覺許多小家庭考慮經濟能力,選擇套房式住宅,大樓內出入人多複雜,也有深居窄巷彎弄內,當獨自跼躊於此,往往同仁們的叮囑鮮明躍出,連忙捉起手機緊握手中,期待有人正巧來電,可於言談中感到安心莫名。  

閉門羹也偶爾吃上一回,家長也會因忽有急事外出,卻忘了告知;或因家中突發狀況,如孩子出現嚴重外傷、家庭嚴重失和、孩子有生命威脅之虞等,當第一線面對現場的教保員發現,施行通報,而家長卻百般不悅,此時,重新建立信任關係又成為重要任務。當家長不再信任,或拒絶服務進入家門,這是另一場硬仗;需要以耐力、愛孩子的心來重新建橋舖路,定能再走近案家大門,這才不惘為孩子謀福利之初衷。

由於一個陌生人對孩子付出耐心、愛心、支持、陪伴殊幼兒,使得部份家長了解原來這樣的孩子是值得被善待的;原來情緒高漲如火山的孩子,其來有自的情緒一直是被誤解的;原來堅持是可以如此溫柔的呈現,而非劍拔弩張的對峙;原來除了認知能力外,生活自理、遵守規範也是成長的考量之一;在到宅服務之中,深入家庭,面對面地實戰操演,在自然熟悉的環境中,孩子與家長隨時可拋出艱難的考題,這些問題也許已造成困擾、影響家庭生活作息,使得親子關係緊張,更不利於孩子應在愛中成長的考量。

重申早期療育對特殊幼兒之重要:解決發展遲緩兒童各方面之發展落後或異常問題,並開發孩子的潛能,以減低其未來形成障礙之可能,或減輕其未來形成障礙之程度的一種人性化、主動而整體性的服務。(引用馬偕醫院)。

早資中心團隊便致力於使「家」成為特殊幼兒最佳的早期療育環境,也許其中有重重困境,經各種策略運用,力圖目標之達成,到宅親職示範服務亦是其中一環,仍有許多社會福利資源是應被善加利用的。

光仁社福基金會承台北市社會局委託辦理大同、中山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已邁入第三個年頭,服務人次達七百餘人次,相信仍有需要服務的家庭與幼兒尚未熟稔此項特別的服務,仍期待家中育有幼兒却有疑慮、或希望更了解幼兒發展的家庭,與我們聯繫,接受應得的服務與福利,使育兒大業這條大不易之征途,有我們成為併肩之同袍、同行之夥伴。

(本文作者為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大同中山區早療社區資源中心的教保員,本文摘錄自基金會會訊光仁之愛第7期,感謝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