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作者: 
黃淳偉


在資源教室的期初座談上,老師向大家宣導Be Myself課程,當時對於這課程不是很了解,因為還有參加殘盟標竿營,使我覺得殘盟的活動很有意義,因此去參予看看。

還記得第一堂課的講師是聖弘大哥,他「紅色的羊」自我介紹的方式讓我很快記住他的名字,以他做為課程開頭的講師引起我對這一系列課程的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課程中,講師將複雜權利概念化為簡單、容易了解的例子,且案例慢慢進入我的生活中,讓我感受到課程與自己的關聯很高,這些案例不再是只會在電視上看到,其實這些案例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只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也因長期的忽視,以至於自己慢慢看不到了。在一系列課程快結束時才發現,講師和我們學員都是身心障礙者,因此在討論時,每個人遇到的困難情境都不同,但卻不影響我們討論權利的概念,或許是這些障礙情境,使我們團體間的動力更強,也互相充權了彼此,讓我們打開塵封已久的權利意識。

在參加一系列的課程後,應殘盟邀請加入講師培訓課程,俗話說:「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真得是如此,講師培訓第一階段是聖弘大哥針對每一章的課程內容做講解及一些講師帶領團體的技巧,第二階段就是大家的實戰演練了,因為自己對於課程不熟悉及如何不偏離目標的扣連課程,準備起來格外緊張,課程內容要包含哪些?自己求學過程中有哪些案例?要如何帶領成員討論?這些都讓我思考了很久。當天上場之後有點手忙腳亂,在台上過於緊張,因此有一些冗言贅字,對於主題間的連結也沒有很密切,團體的討論沒有被帶領起來,當下蠻重挫的,但小組成員和聖弘大哥給我許多的鼓勵及改進的地方,這也讓我進到下一次Be Myself課程的講師之路。

在去年五月我和實習夥伴兼同學在一次突如其來的機會之下,以講師的身份去淡江大學帶Be Myself課程課程,或許是因為有人陪伴壯膽,以及培訓課程的改進和事前演練,這一次的課程帶領沒那麼緊張,也因學員們以視障生較多,和我們障礙情境相同,很多問題與案例大家討論起來格外熱烈,感受到大家對於自己的權利更加了解,知道如何和其他人溝通自己的權利,這一次擔任講師結束後,感覺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每件事情都有第一次,在擔任學員時沒想到自己會擔任講師,從一個台下聽講者到台上講授者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學生很難了解老師備課和講課的辛苦,Be Myself課程讓我了解到當學生是幸福的,也在這一系列課程讓我除了不會只講憲法應保障我的受教權、參政權,還會將這些權利背後的原因講得更具體、更清楚。

(本文作者為北大場參與成員,之後接受培訓成為淡江場的講師。本期專題與照片由中華民國殘障聯盟提供,感謝中華民國殘障聯盟慨允轉載。)
 

我的觀感

上了大學,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辦許許多多的演講,邀請講者分享經驗等等,有影展、樂曲欣賞、戲劇、舞蹈好多類別,甚至還有文學、人生相關的講座,真正會坐在那邊一到兩小時願意去聽的,除了本身對演講的內容感興趣之外,大部分不外乎都是為了學校通識課要求的認證,導致很多人一進到講廳,倒頭就睡,甚至我本身也做過此行為,直到看了這篇文章分享,我才覺得我的行為真的很不應該,我們只顧自己的不喜歡和不願意,花時間浪費在沒興趣的專題上面,卻沒想到,即使一開始的動機不是出於我們的自願,我們也應該有著一位聆聽者的風度,「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或許只是一兩個小時的演講,講者可能準備了好幾個禮拜,現在的我們,可能不了解台上人的心情,但是換個角度想,若是現在站在台上演講的人是我們自己,看到台下的不是睡覺,就是聊天,當下的心情想必是十分心寒,但是一位有風度的講者不能因為這樣就拍桌轉頭就走,那我們何不也成為一位有風度的聆聽者,互相尊重,相信即使沒有興趣的演講,在那一兩個小時,也能多多少少得到一些東西,既然花了時間坐在那,何不得到一些東西也比較值得呢?

10023122 游尚儒

每次在聽公開演講的時候,總是會看到很多人一開始進去就開始喬姿勢,然後倒頭就睡,然後就只有結束的時候才會醒來拿認證,完全沒聽演講者的內容,我覺得這種行為真的很不應該,畢竟演講者上台前都準備了很久,不管他上台演講幾分鐘,應該都要尊重演講者。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