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遇上不適任老師
文/陳秀鳳
曾經有家長問過我:「該如何與老師溝通才能對孩子有幫助?」我常說:「遇到老師的好壞是要靠運氣的。」當你運氣好時,老師對你的孩子接納與用心,會讓你覺得非常感恩。但若不幸遇到一位非常主觀且不願接納孩子,又不與家長溝通意見的老師,往往會讓家長痛苦不已,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在老師手上,對老師的處理態度也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
旻旻小三時就遇到一位態度非常傲慢的老師。旻媽從小學一年級時開始便進出幫忙,二年下來和老師相處得非常融洽,孩子也有相當的進步。原本媽媽還懷著非常大的信心,告訴旻旻:「長大了要升三年級囉!好棒喔!」可是一開學,媽媽就發現了老師的帶班方式與一、二年級的老師迥然不同。雖然旻旻也有幾個一、二年級的同學一起分發在這個班級,可是在老師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的罵學生及處罰之下,旻旻在這新分發的班級不但沒有更乖巧,反而顯得噪動不安。
旻旻在這樣的氣氛影響下,也開始有了不好的改變。老師見到這種情形,不思想輔導的策略,卻在媽媽面前數落孩子。這樣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有時媽媽觀察並不是旻旻的錯,老師一樣會罵他,讓孩子無所適從,這使得原本每天笑嘻嘻的小臉,已顯得驚嚇不已。媽媽冷眼旁觀思考許久,終於忍不住想要和老師好好溝通,但得到的回應是:「他不乖就要處罰,你不要太寵孩子。」再說兩句,她就別過頭去說她很忙,不願再與家長多談。
面對這樣的老師,家長真是欲哭無淚,經幾番斟酌,媽媽終於找輔導室幫忙,溝通換班級事宜。但輔導室基於學期中難以更換班級,在避免因老師問題造成軒然大波的考量下,直接建議家長轉校就讀。媽媽最後打了電話到「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向我求援,問我該怎麼辦?在了解事情的緣由後,基於「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的立場,我經過深入分析,建議家長進行以下幾項思考:
在學期中轉換班級,學校作業的確有為難之處,因為同事間會為誰接而傷了和氣,接手的老師也會備感壓力。
轉校若是新學期問題較小,但若學期中轉出去,接手的學校一定會問原因。一般而言,傳過去的訊息大概都是「家長比孩子難纏」的說法,自然未進新校卻已臭名滿天飛了。
除了前二項的狀況外,請求學校出面了解老師整個帶班方式,及處理身障學生的學習障礙是否得宜,透過輔導室或校長居間的協調,或許會有轉圜的餘地。
然而旻旻的老師有十年教學經驗,面對剛調任過來的輔導室主任,及即將退休的校長,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直說:「我不排斥這樣的學生,但我有我自己的教法。」她不願接受任何人的建議,這可難為剛上任的輔導主任,不知如何處理。後來,家長只好透過協會居中協調,最後請來校長、家長會長、各處室主任、資源班老師及旻旻爸媽、導師共同參加一場「判決會議」。我代表協會出席,站在校長口中所謂「專家」的立場,給了看法及意見。會議中,旻旻的導師依舊一副傲慢不羈、斜頭對答的模樣,連校長、家長會長都有點看不下去,家長陳述想轉班的原因,導師更不屑地回應:「無所謂啊!不想念我這班就轉嘛!」喝!好一副大牌狀,原來她有恃無恐的是,她已私下放話:誰敢接就跟誰過不去。她以為家長一定鬥不過她,輔導主任見狀無奈低聲的要求:家長是否以轉校為第一考量,她可馬上協助辦理。
但家長在我的分析下,加上自己的想法,相信這個學校一定會有願意接手的好老師,那又何必捨近求遠?燙手的山芋當然沒人敢接,最後在校長的提示下,除了原導師外,其他同年級的班級老師用抽籤決定,中選的人不得推託,沒中選的其他老師必須協同輔導室,給這位老師全力支持,不得有言語上的毀謗,並請求協會在專業上的協助。
這樣的結果雖不是家長所預期的,但經由抽籤產生的新老師雖有些驚恐,但很快的就帶領旻旻進入狀況,和媽媽也溝通融洽。從此,孩子再度展現笑容,媽媽也總算放下一顆心。旻媽偶爾會帶回潛能中心看看我們,都覺得他們得到了依靠,生活更踏實許多。
若您的孩子也遇到不適任的老師時,除了自己的溝通外,忍氣吞聲並不能解決事情,必要時尋求周邊資源是很重要的,不要害怕面對困難,唯有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作者為「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主任。本文取材自《走出孤獨——成功輔導自閉兒》一書,感謝一家親文化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