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庭庭媽媽

  庭出生時是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娃,皮膚漂亮白晢(「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的老師給她取別號叫「牛奶妹」),長得就像我和先生的融合體,家人親友總是對她疼愛有加。但出生之後六個月內,她總是白天睡,晚上睜著大眼睛,而我是個神經敏感的媽媽,庭沒睡,我就無法入眠,也因此身體愈來愈差。

  庭在一歲多時,會跟媽媽做 GIVE ME FIVE 的動作,眼睛也會看著媽媽,曾說過「燒」(台語)及「不行」的話,非常調皮搗蛋的模樣,然而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聲音了。而親友總是安慰我以「大隻雞晚啼」,殊不知可怕的風暴正向我襲來。

  我必須承認自己的錯誤,雖然自己是個知識份子,卻是個不及格的媽媽,在她三歲之前,給她太少的刺激,也沒有為庭做最好的安排。因工作而把庭托給老人家照顧,白天幾乎在娃娃車中度過,沒有爬過,沒有任何聲音,哭了就給牛奶的養育方式,讓她的成長更雪上加霜。在她兩歲多時,庭開始喜歡繞圈圈並有自我刺激的行為,教了她許久「媽媽」,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我趕忙帶到醫院看診,而小兒心智科醫師只告訴我,該把她送到幼兒園,多一些刺激,並未告訴我庭是什麼問題。而她的外表看起來似乎聰明伶俐,不像發展有問題的孩子,於是我繼續過著安穩的日子。

發展遲緩,判定為自閉症

  庭滿三歲時,還是不說話,簡單的遊戲也不太會;帶她坐公車時,害怕的程度好似所有的乘客都是野獸。每當有任何需求時,總是又哭又鬧,甚至像日本摔角選手一樣跳起來摔在地上,我心裡真是又急又氣。再度赴醫院求診,醫生判定為Autism,「自閉症」是什麼意思?天啊!「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便表現出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困難,難與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感官刺激有著異常反應;有八成智商不足,且女生的智商平均較低。

  老天爺,我究竟上輩子做了什麼壞事,為何如此對待我及我的小孩?這時的我猶如身處地獄,再也感受不到任何溫度。想到孩子未來的路,每晚我總是輾轉難眠,望著自己的寶貝,不知流了多少眼淚。黎明時,先生總是擔心的詢問:「是不是又整夜未眠了?煩惱也沒有用,光是煩惱,庭也不會變好。」但我還是擔心我倆終老時,誰來替我們照料孩子?對人生是徹底的絕望。

強忍悲傷,積極尋找資源

  庭在三歲二個月時,終於在增強物的誘導下說出「謝謝」,開始仿說。但每次要求她說話,卻是困難重重。雖然我心裡很慌,還是四處打電話尋找資源。醫院的課程總得等上一年半載,但庭的學習不能等,我已經浪費她太多的療育黃金期了。於是我開始找兒童發展中心,但總是沒有名額,後來終於找到了「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有機會和陳秀鳳主任約談,陳主任見庭有些仿說口語,終於在2003年9月進入下午班,而庭的「個別化教學計畫」(IEP)顯示她的全面性發展遲緩,真是讓我心慌不已。還記得去領身心障礙手冊的那天,我獨自在市公所外面哭了半小時。我想,只有我們這種孩子的家長可以體會這種心情。

智多星分享,獲得寶貴經驗

  第一次參加潛能中心的「智多星親職座談會」,是在2003年9月(庭三歲四個月),其主題為「如何協助及增強自閉兒語言之再突破」,這正是我所亟需的。盧媽媽說:「口語的好壞和媽媽的努力有絕對的關係,若沒有手足,則可以利用娃娃做扮演遊戲,增加情境對話。父母要放下身段,走入孩子的世界,孩子有口語障礙,無法表達,父母要幫他說出來。」另一家長也提出分享:「我們的小孩語言理解能力很弱,自行組合能力也差,因此在語言上也要不斷地變化,才能擴增他的能力。」這時的我一直處於自艾自憐的狀態,而庭的能力也太差了,一直質疑自己是否有幫助庭的能力。但盧媽媽的諄諄告誡、家長分享及努力不懈的態度,激勵了我,我告訴自己:「為了女兒,一定要努力。」

學習口語,從喜歡的東西開始

  本來以為庭開始學說話,會慢慢進步,殊不知自閉症的小孩學說話的過程是如此的艱難。剛開始由她最喜歡的牛奶下手,為了逼她說出「牛奶」兩個字,即使她哭上十分鐘不說話,我仍堅持到底,直至她說出時,才給她牛奶並說她很棒。但家人總在一旁責怪我,仿彿我在虐待小孩,而我認為教養小孩是母親的天職,即使遭受到他人的責怪,只要對我的孩子有益,我是不在乎的。

  而吃、跳、轉、爬、撞、拉、丟等種種動詞,都要實地示範,陪著她跳、滾、爬。一般的小孩,學一個詞,只要一到兩次即可,而庭學一個詞,練習了兩百次,還是會忘。但只要可能學會,就算練習兩千次,還是得做。為了要教庭瞭解「要」及「不要」,我曾經抓著她的手掌打,問她要不要打打,每當她說「要」,我就打她的手心,直到她說「不要」,我才停下來。而她要吃東西時,就要求她說:「我要吃……」,若她抗拒說,則得不到想吃的東西。

  庭在有仿說(三歲二個月)之後,進步緩慢,有時甚至停滯不前,雖依賴媽媽,但每問她:「媽媽在那裡?」她都聽不懂。於是有三個月的時間,每天晚上我和先生利用五分鐘的時間,安排青蛙、無尾熊等布偶,和她玩「有」的遊戲,終於她在三歲八個月的時候,能回答「媽媽在這裡。」

  三歲十個月時,庭可以分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顏色可認識紅色、藍色、黃色、綠色,數字可認出1、2、3、5、7、8、10,但4、6、9不穩定。直至四歲,她認人有很大的進步,甚至看到阿媽時,會想起阿公上班。

隨時隨地,就地取材

  我們的小孩特點就是不敢看人,因此為建立庭的模仿能力,老師建議我要以誇張的表情,並從孩子有興趣的東西吸引她,由玩中學、做中學,並要放下身段與其同樂。孩子在玩遊戲時,很容易以自己的模式玩玩具(固執性強),為引導孩子,遊戲方式可以豐富化,但又不要過於限定孩子玩玩具的方式,以免孩子因沒有興趣更無法配合。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活動,給予解說及鼓勵。因孩子的理解能力薄弱,必須將遊戲過程切割到最細,直到孩子理解為止,並要不斷的練習。但孩子如果覺得不耐煩,就要停止。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就和她說話。開門時,就告訴她「開門」,爬樓梯時就告訴她「我們在爬樓梯」,公園裡有樹、草,「樹好高,草低低的」;騎摩托車時,告訴她「現在是紅燈,紅燈停,不可以走,綠燈了,可以走了」,甚至煮飯時也帶在身邊,有時抱她看媽媽炒菜,將看到的東西,全部講給孩子聽,並要求她仿說,字彙慢慢增加,句子慢慢增長。雖然他沒有立即學會,但透過多次練習,她一定會有吸收的。

  剛開始老師要求我每晚要說故事時,我的確感到困難,因為庭總是無法進入狀況。但講了幾個月後,庭現在會自己拿著書說起故事了,雖然講得很片斷,但還是進步許多。孩子將來主要的學習大都藉由閱讀而來,從小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盧媽媽也建議孩子背唐詩,可利用你一句我一句,來和孩子互動。

情緒問題,以身作則

  當我教庭教到幾十次還不會時,我總會生氣抓狂,並把氣出在小孩身上,而她總是以無辜的表情看著我,還會說:「媽媽,不要生氣。」我想連自己都做不好情緒管理,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呢?老師告訴我,只有認真、耐心及EQ高的家長,才能帶出快樂的小孩;而小孩也只有在快樂、心情好的時候,學習效果最佳。

  孩子有情緒時必須先細心觀察、用心揣摩、深入瞭解,再冷靜思考對策,並適時使用正負增強及交換條件,彼此滿足。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要學習尊重孩子,不要預設立場,替孩子決定心意、想法及選擇。盧媽媽說過:「同理心不等於同情心,當孩子有困難時,不要太快責備孩子,而別人的建議,可以告訴自己照顧孩子的盲點,不要以藉口來替孩子辯解。」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意見。幾位星兒在媽媽及老師的陪同下,參加戶外教學。

  記得剛到潛能中心時,其實並不是非常清楚為何要陪小孩上課,逐漸的才瞭解陳主任的用心。家長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人,任何治療師及老師都只有階段性任務,只能提供方法,而父母是實驗家,孩子會不會成材,那得看實驗家是否有認真。還記得有位家長告訴我,她把小孩當成一位研究的對象,並用攝影機來紀錄她的成長,但要做到這種超然的態度,著實不易。庭現在四歲兩個月,即將從潛能中心下午班結業,非常喜歡唱歌,也開始會模仿同學,並學會告狀:「XX人打我」、「XX人撞到我了」。雖然她始終是隻小蝸牛,但也許是上帝有意的安排,要來磨我一向急躁又不認輸個性。雖說期望愈高,不免會有所失落,但我還是希望庭能夠快樂成長,一輩子幸福滿滿,那我為母的辛勞就不足掛齒了。

以女兒為師,真心感謝

  感謝盧媽媽的無私奉獻、耳提面命,陳主任及老師為孩子真心的付出。在我最挫折的時候,老師總是適時伸出援手,安慰、鼓勵甚至恐嚇(述以失敗案例),無非是激勵家長努力,促成孩子的成長。潛能中心和外面醫療機構不同的感覺是,這裡像一家人,而不是醫師和病人、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感謝先生的支持,在我最痛苦的時候,給我愛的力量,在我失去力氣及信心時,他就當成打氣筒,陪我再出發。我們一起為女兒哭過,一起為女兒歡笑過,我有時甚至汗顏自己對女兒的愛遠遠不及他呢!而感謝女兒,她的問題每天都在教導我學習,如何容忍及培養耐性。雖然撫育自閉兒的確辛苦,但也因此經歷不同的人生,遇見不少善良的人。總之,還是感謝上蒼讓我遇見您們,在我慌亂無依的時侯,指引我一條正確的方向。

  引述教導箴言:

  孩子活在寬容中,便學會忍耐;
  孩子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
  孩子活在讚美中,便學會讚賞;
  孩子活在公平中,便學會處事公正;
  孩子活在安全中,便學會忠誠;
  孩子活在肯定中,便學會喜歡自己;
  孩子活在接納與友誼中,便學會在世間尋找愛。

(本文由「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提供,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