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秀鳳

  士鴻媽媽是我認識這麼多家長中,最積極、最認真的媽媽,而且從孩子小時候到長大都是如此。早期士鴻給人的感覺是超級的過動兒,每次見他總看他豎起頭髮、整身濕漉漉的,一刻都沒停過。要想讓他停一下,只有他喜歡吃的東西能發揮一點功力,因此他從小便依醫師處方,服用過動的藥物。

  小一開始每節下課,媽媽都會出現在走廊上盯著他看,上課鐘響了,他會因玩得忘我而不進教室,媽媽得上前催趕他「上課了!」媽媽從不干涉老師教學,只是盡力的協助老師不讓剛入學的「小野馬」造成老師的困擾。就這樣日復一日,孩子慢慢知道上課要進教室,下課才可出來玩。士鴻媽媽也較放心的利用他上課的時間加入學校義工的工作,而下課仍會注意孩子的動向。

  回到家她非常努力的盯著孩子複習功課,堅持孩子該學好階段性的課程。士鴻剛開始會試探、耍脾氣、不願配合,但最後他發現媽媽比他更堅持時,唯有選擇屈服對他才有好處。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是士鴻媽媽一直以來辛苦帶孩子的信念。從小學、國中到現在的高職,媽媽除了他睡覺後自己才能放鬆外,一路上陪孩子一起研究、討論功課,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最難能可貴,也是我望塵莫及的(因為我只能跟兒子到國中就投降了)。看!她從起初堅持到現在,終於有豐碩的成果,無論是寫日記、背英文單字、打電腦、熟記無蝦米輸入法等,在她們母子的努力下,往往讓同學刮目相看,拿到好成績。

  所有教過士鴻的老師都非常敬佩媽媽的苦心,為人純樸的她,願意為孩子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一步一腳印的陪他,從來不喊一聲累,也不苛求老師一定得善待自己的孩子,反而是盡力教好他,免得成為社會的負擔。老師及學校看到她的用心,不由自主的更願意主動的去關心、教導士鴻。

  我常常在想,如果士鴻不是遇到這樣的媽媽,他可能是學校最頭痛的人物。現在能在升學督導最嚴厲的私立高職就讀,未來還有很大期望的士鴻,不改以往笑嘻嘻的臉及大嗓門,直嚷著:「我還要讀大學!」這就是我們孩子的希望。對我們的寶貝不要輕言放棄,相信唯有「堅持」,你也可以像士鴻媽媽一樣,看到美好的成果!

(作者為「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主任。本文取材自《走出孤獨——成功輔導自閉兒》一書,感謝一家親文化慨允轉載。)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