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可能的事
口述/林昭坤,整理/陳惠萍
我受傷到現在已三年四個多月。那時我晚上念夜二專,也在晚上發生交通事故,念到二上就沒有繼續完成。受傷之後,可能因為個性的關係,我沒有像其他患友經歷那麼長的低潮期。我受傷六個月的時候,我們台南縣脊隨損傷者協會的前理事長跟啟智就到醫院探訪我,帶我到校園宣導。
我覺得受傷後過得滿順利的,可能是因為家裡的支持,還有家境讓我沒有其他顧慮。倘若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不佳,家裡的人就放心不下,要專心發展第二專長就比較困難。
我家在台南,2002年在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受訓,今年(2003)留在桃園工作。我做到讓我的家長、親戚朋友放心,讓他們知我一個受傷的人跟看護到桃園是沒有問題的。若能讓他們放心,家裡長輩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少。
我是頸椎高部位受傷,比較不方便,活動能力上比較沒有那麼靈活。像我的手,雖然沒有抓跟握的功能,但是透過適合的輔具,仍然可以從事電腦相關的工作。有一些更高部位的患友就需要像頭控、嘴控的滑鼠,這就是屬於職務再設計的部分,配合個人受傷程度去設計一些適當的工具。
我在巴迪網路資訊公司工作,真的很感謝中心讓我機會繼續留在這裡,發揮所學的技能。剛開始到公司,也很擔心自己一年學到的能不能派上用場,所以我剛開始壓力很大,甚至還後悔當初怎麼不認真學一點,只忙著交女朋友。後來慢慢的,師傅還是會在旁邊指導,雖然某些程度上還不夠,但是自己要多充實自己,多去try、多去摸,不懂的地方要主動問。
中心提供我們的環境真的滿不錯,沒有空間上的障礙。我因為頸椎受傷所以還是需要帶一個看護在旁邊,可能到外面的職場就會更不方便了。我的職場心得是,四個月來我得到的工作經驗跟歷練還不算多,但是我深刻體認到自己能力要多加強。沒有不可能的事,就看你願不願意去做!
(本文為2003.4.19.「輪椅後的推手──脊髓損傷者就業支持系統研討會(北區)」就業心得分享單元的內容,陳惠萍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社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