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的自我調適
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照顧這樣的老人實在是一點成就感也沒有,帶小孩還可以看他長大,會有成就感,可是,照顧她那麼久了,她卻連我的名字都叫不出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
「每次我媽媽都會罵我,說我虐待她,不給她吃好的,可是她有糖尿病,吃東西要特別注意……。帶她去醫院時也會大吼大叫,跟旁邊的人說我不孝,沒有好好照顧她。」
「我們家就住在台北橋附近,常常都會有救護車經過,晚上我都會被救護車的聲音嚇醒,好怕我先生又像上次一樣突然昏倒。」
在照顧的過程中,您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類似的情形,常常在愛、關心、無奈、傷心、憂慮、敵意、不耐煩的情緒之中徘徊,有時會對被照顧的親人生氣,卻又不時的感到罪惡感。如果您有這些情緒困擾,不要以為是自己有毛病,因為,幾乎所有的照顧者都會面臨和您一樣的問題。以下介紹一些自我調適的方式,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為自己的情緒找個出口:您可以和朋友保持聯繫,說出自己心中的感覺,透過朋友的傾聽及關心,可以讓照顧者逐漸釐清自己的感覺,找出問題的頭緒。
找個時間讓自己放輕鬆:適當地離開照顧情境是必要的,照顧者可以利用較空檔的時間或是利用喘息服務,讓自己從事一些喜歡的休閒活動,例如:音樂、看電影、散步、做體操等等,這些都可以減輕照顧者的心理壓力。
參加各種活動:許多醫院或社福團體都會辦理訓練班或是支持團體,您可以認識其他和自己相同處境的照顧者,也可以學習溝通、情緒管理的技巧。
和家人一起分工,不要自己承擔所有的照顧勞務:隨著被照顧者的逐漸失能,照顧工作會愈來愈辛苦,您應及早與其他家人討論如何分擔照顧工作,不要自己扛下所有擔子。
善用各種社會資源:目前社會上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照顧者諮詢輔導,例如生命線、張老師等,此外,政府所提供的居家照顧、日間照顧、喘息服務也可以暫代照顧者的角色,讓照顧者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最後,要提醒照顧者的是——肯定自我的價值,絕對要相信您所做的一切是很重要的,但是,您同樣也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本文轉載自2002月5月「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會訊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