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症兒童給人第一印大多是活潑、可愛、開朗、不怕生,也常是家中的開心果,然而由於家庭環境的造化及個人的特質,使得唐氏症的孩子有極大的差異存在。

  因此我們在探討孩子行為輔導前,試問家長們,孩子的問題我們負了多少責任。當孩子能做而我們沒提供機會,而卻代勞之;當孩子需要你協助時,妳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還是你掌握了孩子每個學習的階段,這些種種,你可曾先評估過,再來探討孩子的問題?

  其實,先前我們提及唐氏症的孩子有很多的特質,如:友善、不與人爭、熱心、活潑…,我們的教室裡,他們並不嚴重的造成老師的困擾,反而是出現一些對環境適應的問題。如小惠常分不清你、我的關係,喜歡的東西就往自己書包放;子中從小就很挑食,外面的食物,很難令他嘗一口,說什麼就是不吃;子厚總是牢坐位子不起,因為胖而懶得動,一出教室可一步也不想走,要他單獨走一小段路都很困難;小琪看到同學被老師責罰時,總是主動趨前安慰同學,並生氣的要和老師切八斷,這些行為的表現往往我們都需逐項的指導:

首先做觀察記錄:行為發生時間、次數、反應…。

製作行為改變記錄本,每天確實記錄以明瞭進步之情形。

透過各項有趣的活動,來強化養成好的行為模式。

指導行為的改變原則

1. 給孩子彈性時間緩和情緒:唐氏症孩子有時相當固執,因此處理行為要特別小心,當他把脾氣一擰起來,可能拒絕學習,因此處理方式切勿太過強硬,有時可藉著同學的帶領或暫時忽略或製造較吸引的活動引起他平緩情緒而主動參與。
2. 設計要吸引孩子,很重要的是活動的安排,我門要使學習變成一種遊戲化,學生不但學習快樂,又不會產生不愉快的氣氛。就如不願主動的孩子,我們要指導他"打電話",則安排"尋電話遊戲",即是到學校各個角落找尋電話,找到了即可得貼紙,並可一面進行"打電話"的教學活動。
3. 建立良好的師生(親子)關係;情感的培養,實在是老生常談,身為一位老師,尤其索原教班的老師,更需以一顆包容的心去愛你的學生,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肯信任你,能做到這一點,在處理孩子行為問題上,就更得心應手了。
4. 守原則,唐氏症孩子似懂非懂,他們也會因好玩,而分不清對錯,因此當孩子行為上有觸犯到別人時,即要適時的制止,並讓他們知道錯在那裡,而不能以為他們不懂而藉口寬容。
5. 轉移不適當的行為或建立替代的行為,孩子有些不良或習慣性的行為,若我們強行制止,有時也難以見效,因此當行為產生時,若能將之轉移開,讓他參與其他活動,以減少或避免不當之行為發生,如:

(1)孩子喜歡與人搭訕,則可將之引開,與同學一起玩,或提供更吸引他的活動,讓他主動參與。
(2)喜歡咬手指頭的孩子,可與他玩布偶的遊戲,將布偶套在手指上,一面可玩,一面可防止咬指頭。
(3)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孩子,當他需求不被理解時,會顯得生氣懊惱,可使用溝通板,讓他指出需求,如看電視、肚子餓了、要出去玩…。
(4)習慣出手打人,指導與人握手,以示友善。
(5)生氣時會大聲哭鬧、丟玩具的口讓他在房間內發洩情緒,鎚軟吊筒或大型玩偶,但事後一定指導他收拾。

6. 適當的處罰,對學生施以處罰時,切勿感情用事,要冷靜為之,但處罰過後,必須給予安撫,才不致讓孩子心存恨意。
7. 必要時給予隔離,當孩子情緒失去控制或有攻擊行為時,宜適時隔離,最好有一安全的空間,讓其發洩情緒,以免傷人傷已,待其緩和後再慢慢引導。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