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

扮演書的橋樑

文/楊秋玉   十八年可以讓一個出生嬰兒成長到即將成年。我在二十年前離開護理教學的工作,走入家庭兩年之後,受到「清大盲友會」創辦人李家同教授的感召,一起參與「 唸書給盲友聽」的行列,一做就是十八年了。   在「清大盲友會」將近十八個年頭中,我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將印刷書找到適合的義工... 詳細內容
1,272
0篇

數位時代有聲書的誕生——母帶數位處理及數位錄音

文/清大盲友會   「清大盲友會」有聲書的借閱與流通現已全面MP3化,而之所以有如此豐富且不停增加的MP3有聲書供盲友們借閱聽讀,最大的幕後功臣當然是我們的錄音志工。不論日夜寒暑,志工們持續不斷地獻聲,錄製好的書籍從台灣的各個角落集中到盲友會來。   目前錄音志工主要以兩種形式進行... 詳細內容
1,767
0篇

太晚讓女兒學手語了!

文/心心的媽媽   女兒今年8歲,我在她出生20幾天的時候,就發現她的聽力跟一般小孩不太一樣,所以我就抱著求心安的心態去做檢查。當時心裡面當然是希望沒有問題,可是一檢查出來後確定是重度聽障,我還跑了許多的大醫院做了更確定的檢查,她在5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配戴助聽器,而且在11個月大時,就已經開... 詳細內容
1,874
0篇

破蛹而出〜一位聽障者的成長歷程

文/劉勁麟   我的父親是診所醫師,母親是助產士,家中有三兄弟,身為長子,可想像小時親朋好友爭相襁褓的光景。但上天作弄人,約1歲時高燒不退,約2歲時,因無法言語而沒辦法跟上一般兒童的學習成長進度,母親懷著焦急不安的心情帶我四處求醫,結果均証實失聰。這件不幸的殘酷事實,使我父母有如晴天霹靂受到... 詳細內容
1,565
0篇

無聲卻精彩的手譯員生涯

文/陳智美   對我而言,接觸手語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高中選社團時,一心想踏入吉他社的我,一出門就被人絆倒,經過包紮後再回到選社攤位時,驚覺大部分的社團早已額滿撒走了,於是我很莫名的就被人「牽進」了手語社。   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似乎真的會再幫你開另一扇窗。在手語社,我認識了第... 詳細內容
1,637
0篇

手語服務的世界

文/黃惠英   許多人或許會有疑問:「這麼多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附設身心障礙關懷中心」為什麼一直從事手語相關的服務?」其實並不是因為對於手語有特別的偏好,實在是由於大環境社會對聽障者的需求,經常帶有一種矛盾和不解的情結,所以我們不得不繼續努力,試圖破解各種迷思誤解,期待早日恢復聽障者的基... 詳細內容
1,375
0篇

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指「難」

文/許淑雅   每當看到一位又一位的身心障礙者尋求就業服務,我的心就浮上一層既莫名又複雜的感受。為什麼一個人找工作是這麼困難呢?連一份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都沒有辦法得到保障!幾乎每一位身心障礙者,從小就背負著家庭的擔憂、以及教育成長過程的艱辛,成年之後,也經常無法維持自己基本生活的需求,這個社會... 詳細內容
1,654
0篇

陪伴失智牽手

文/朝權   內人在國小服務了41年後,於2000年8月退休,榮獲李登輝總統宴請並表揚。當時(三、四月)退休的理由是由精神科醫生以「精神虛弱不堪再任教,極需調養」一紙證明,以專案辦理退休。   2000年,很不幸的經幾次門診後,醫師懷疑有失憶症,應做腦部詳細診斷(檢查)。6月掛中山... 詳細內容
2,235
0篇

記陳慶餘先生的義行

文/費廣明   陳慶餘先生現於中部某安養養護機構受頤養照顧。陳先生祖籍山西省趙城縣,民國9年生於大陸祖籍老家,早年入伍於大陸並隨國軍轉進台灣,迄民國48年以少校軍職階級因傷病辦理退伍。當時身體尚為硬朗,退伍後復在外任職各項工作二十餘年,一生為國家及社會付出,備極辛勞。   陳伯伯直至民國... 詳細內容
1,401
0篇

一場完美的演出

文/王豫華   2008年6月18日「2008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大賽——阿公阿嬤健康活力SHOW」台中市初賽,「中市南屯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阿公阿媽終於完美演出了。雖是一陣兵荒馬亂,但我感受到的是阿公阿媽的潛力不可思議。一直到彩排當天還會搞錯方位的長輩們,居... 詳細內容
1,236
0篇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