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

我們要當永遠的好朋友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課後服務員 李若菱
課服員的督導會議,討論過去一年的服務與未來建議。 剛開始接觸個案B時,他是一個很愛笑的學生,很健談。 雖然對讀書寫字有學習障礙,但沒想到會影響到他的幼小心靈。 第一天初到個案B家課輔時,他有功課做不完請我協助,但遇到難題時就開始捶打自己胸口然後哭泣,說自己是笨蛋,我安撫他... 詳細內容
285
0篇

不只是課後服務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員 蔡宜軒
一年結束後,協會邀請課服員及參與課服活動的工作人員一起討論過去一年的服務狀況。   我是負責弱勢家庭子女課後服務的社工員,從事這份工作已一年多,從剛開始還在和每個孩子及家長建立關係,彼此互相熟悉認識,到現在較能夠深入地協助處理每個孩子及其家庭的課後服務,看到孩子們因為課後... 詳細內容
317
0篇

【解碼自立生活。精神障礙】人生病 不是病人

林玉娟
扣上「瘋子」的帽子,「人」的模樣就消失了, 只剩下扁平、模糊的影子,以及疾病的標籤。 如果說社會對智能障礙者的刻板印象是「沒有能力」,那麼,對精神障礙者的則是將一切不符合社會期待的言行,都算在他們的帳上。2014年發生在台北捷運的隨機殺人案件,就是一例。嫌犯難以讓人理解的動機與無差別殺... 詳細內容
589
0篇

等待撥雲見日

林玉娟
  想找一個人來談精神障礙者的自立生活,很自然地想到她:滕西華。在精神障礙領域服務近二十年的滕西華做過第一線社工、政策倡議者,目前是「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秘書長。不過談理念之前,滕西華邀請我們先聽兩個故事... 故事一:主角A,男,當時六十多歲。 A是我剛踏入社工界... 詳細內容
349
0篇

其實我可以

林玉娟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輔導個案:阿輝(化名) 我做三份工作。平日一大早我在台北市各大捷運出口發傳單,七點就要抵達派報地點,所以我每天五點就得起床,等到九點上班人潮散去,我再趕去麵店收碗筷,忙到下午一點半,假日白天則是去花市當保全。我沒有周休二日,但是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因為有長達十年的... 詳細內容
441
0篇

相信的力量

林玉娟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輔導個案:育清(化名) 因為璇蓉相信我,因為家人相信我,因為主治醫師相信我,因為工作坊老師相信我,這些相信的力量幫助我過去一年穩定出席工作坊的活動,這是去年一整年讓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未來一年我期許自己從出席三天進步到五天,循序漸進朝外出就業的目標邁進。... 詳細內容
374
0篇

「思覺失調症」正名 別再叫精神分裂症!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編輯部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長久以來因為對疾病的未知導致許多誤解與偏見,對精神疾病烙印的恐懼害怕,導致許多可能罹患精神疾病的民眾隱瞞病情、不願就醫、中斷治療等狀況。2014年台灣精神醫學會及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正式宣布,Schizophrenia更名為「思覺失調症」,讓【精... 詳細內容
911
0篇

甘八爹的工作

協會行政組推展員 盧大偉
作者正在整理發票,希望可以中大獎。 我在孫媽媽工作坊參加復健活動時,常常在想何時才能破病而出,我感受到很多的絕望,不知道自已的春天何時到來,有了醫生的鼓勵以及孫媽媽工作坊老師們的幫助下,我有一點的認知進步,和我一樣都想要更上一層樓的病友們,互相打氣加油,我們是一群好朋友,更是像自已的家人... 詳細內容
355
0篇

看見生命的力量

就業準備戲劇團體計畫執行專員 劉怡妏
「我的就業圖」活動 「精神疾病」對於以前的我來說,是個充滿不確定甚至帶著侵略性的名詞,直到因緣際會下成為協會辦理的公彩計畫職前準備團體助理,才發現實際情形跟原本的想像有著天壤之別,也因為這份工作,讓我深切的感受到真正對於「人」的尊重與信任,在協會裡,我們稱呼所謂的「精神病患」為「精神... 詳細內容
428
0篇

污名、陪伴、支持

支持性就業服務員 李岱羽
陪伴就是最好的支持與服務,圖為與精障服友討論工作內容照片。 從碩班畢業後便投入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至今已經將近三年。每當被問到自己的工作是做什麼的時候,一開始我總是很難說明,直到後來才發展出一套說法:「我在幫持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朋友找工作。」通常聽到的人第一反應總是:哇,那你一定很有耐心!... 詳細內容
490
0篇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