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我不需要被修補:障礙、文化與普世人權

張恒豪 /台北大學社會學系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修Steve在夏威夷大學Manoa分校開設的研究所課程,課名是「障礙與多樣性」(Disability and Diversity)。課程的基本預設是「障礙是人類差異的一種,障礙者不是需要被醫療修補的次等人」。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啟蒙經驗,... 詳細內容
882
0篇

木已成舟,真的只是參觀的身心障礙福利會館

文/林君潔(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擔任總幹事) 受邀請訪身心障礙福利會館因為覺得很生氣也覺得很誇張,所以寫了文章分一、二兩集。第一集請見「不當的空間設置,迫使我們成為失能的依賴者」。 因為是參加「肢體障礙場次」,所以我是以輪椅使用者的個人障礙經驗及無障礙通則知識(現行台灣法規及無障礙概... 詳細內容
607
0篇

不當的空間設置,迫使我們成為失能的依賴者

文/林君潔(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擔任總幹事) 前幾天,社會局邀請了肢體障礙者及團體到新的身心障礙福利會館做參訪,原本抱著滿心期待,想著:「未來台北市會有一個屬於身心障礙者可以活動的新地標了!」但沒想到隨著我開電動輪椅走上通往身障會館不平的小石磚通道,這個想法也慢慢被給震碎了。號... 詳細內容
787
0篇

Magical bridge playground 之旅心得

文/一個極重度身心障礙孩子的母親   一年多前,因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邱春瑜老師的分享,我驚訝看見原來我心裡的那個夢想是真的存在的: 有一個能夠讓我二個截然不同需求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地方。 或許因為台灣傳統的文化氛圍,讓我不敢再多奢求與生活品質有關的需... 詳細內容
624
0篇

創造具有話題性的影像比攝影技術重要

7月21日在台北客家文化園區舉辦2016年「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座談會」系列活動第五場,由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講授紀實攝影課程,當天有34個團體共51人出席。 長期關注非營利組織議題的黃子明,在會中透過許多照片解析圖像資訊的重要元素,並簡述攝影歷史的演進,提醒會中夥伴「拍照... 詳細內容
512
0篇

善用NPO優勢,慢慢磨出好影片

7月14日在台北客家文化園區舉辦2016年「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座談會」系列活動第四場,由公共電視新媒體部PeoPo公民新聞平台企劃王建雄分享影像製作技巧,當天有35個團體共53人出席。 經過會前問卷調查,超過九成的非營利組織夥伴,曾使用手機或相機拍攝組織活動與服務,但是大多數的夥... 詳細內容
498
0篇

北市親子館融合式服務讓所有孩子開心玩

今年1月,台北市親子館開始悄悄進行一場改造工程,具有身心障礙服務背景的台北市社會局聘用研究員郭洛伶也參與規劃工作,協助台北市的親子館部分設備調整、環境改造,讓親子館可以符合「聽障、視障、心智障礙及輪椅使用者」的需求。 郭洛伶表示,為了讓更多的障礙親子,無論是兒童還是家長可以與其他家庭一樣... 詳細內容
672
0篇

文化政策「無障礙」了沒?

文/易君珊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 障礙文化藝術與人文所 博士候選人) (台灣藝文場館忽視障礙者文化參與的機會,經常將輪椅席位安排在最前排「折頸區」, 或是場地最邊緣的「蝦米攏看無區」。照片提供/余秀芷) 日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透過媒體呼籲官員、民代不要索取公關票,要自己花錢買票... 詳細內容
767
0篇

障礙媽媽母職經驗分享

林依婷--聽障媽媽的不放棄 出生就聽不見的林依婷,由於父母工作忙綠,所以從小由阿嬤帶大。就讀幼兒園時,因為聽不到同學說話、無法跟同學溝通,家人因此帶她到語言訓練中心學習唇語,她國小、國中皆就讀普通班,只有部分課程需要到啟聰班上課,不過到了高中改讀啟聰學校,也就是在此時認識了現在的老... 詳細內容
922
0篇

面對網路新力量:社群媒體的經營,要為社群服務而做

5月18日在台北客家文化園區舉辦2016年「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座談會」系列活動第三場,由Yahoo!奇摩內容企劃總監李怡志(Richy Li)分享非營利組織網站的內容與策略,有57個團體共78人出席。 李怡志指出,無論是商業公司,或是非營利組織,網站內容策略規畫都要回到讀者的需... 詳細內容
891
0篇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