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職訓局微電影「相信」畫面

勞委會職訓局於11/11發表了一部視障多元就業微電影『相信』,電影改編自國內第一位通過高考的全盲諮商心理師朱芯儀的故事,描述她17歲失明後,父親訓練她、相信她可以自立生活的故事。

影片最後說明「最好的對待不是保護,而是放手」、「台灣現有15-64歲視障者26,890人,透過職業重建服務,他們也能重返職場成為勞動的一份子」,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表示,視障者有能力從事按摩以外的工作,對待視障朋友,不只要提供機會與友善環境,更要『相信』他們具有工作的能力。

然而我們若到勞委會職訓局「身心障礙者就業開門網」下載各縣市政府辦理職業訓練課程,以北區職訓中心所補助辦理的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為例,適合視障者的12個訓練職類裏,只有按摩相關、電腦技能應用、行政助理養成三大類,其中按摩訓練課程佔了8門課,而新北市所辦理的身障職訓課程裏,針對視障者所設計的4門課程只有一門是電話值機服務人員養成班,其他三門皆為按摩相關訓練課程。

反觀其他障別或一般民眾的訓練課程內容,從園藝、手工藝、汽車美容到美食、商品設計等選擇相當多,學員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適性的課程,未來在就業市場上好好發揮「成為勞動的一份子」,職訓局呼籲社會大眾給予視障朋友工作機會與支持,我們不禁要問只有「按摩、電腦技能應用、行政助理養成」三類選擇,職訓局自己有沒有給予視障朋友機會與支持?

再者,聯合報10/17曾有一篇讀者投書「余秀芷:生命的出口」,文中提到:小穎在復健之餘,也不忘投入喜愛的烘焙,小小的廚房就是夢想的創造地。一心想更精進烘焙的他,決定暫停復健參與職訓班。卻在面試時,由於職訓處沒有無障礙環境,以安全為由拒絕了他。

經過陳節如立委辦公室的關心,職訓局目前所屬的財團法人東區職業訓練中心、桃園職業訓練中心場地並沒有無障礙設施及設備,但職業訓練局已推動「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計畫」多年,若訓練中心相關設備、機具或環境不符身心障礙者需求,是要如何協助雇主或身障者職務再設計?

政府的政策、服務計畫影響了社會大眾如何看待身障者的能力,職訓局若希望社會大眾「相信」身障者有能力從事各種工作,就該扮演引導、開創與資源支持的角色,投注各種支持身障者的職訓課程、就業資源,會比拍一部呼籲國人要「相信」身障者的微電影來得實際與有效益。

註:2014年2月17日,勞委會改組升格成勞動部,職訓局則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相關連結:

相信

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其實不能抱有歧視的眼光,很多人都可以做得比平常人更好,不能一開始就貼上標籤,給平常人的機會,我們應該也要給身心障礙者更多機會。「最好的對待不是保護,而是放手」,他們只是視障,並不能剝奪他們工作與生存的機會與權利,建議企業也可以保障並釋放更多名額,幫助他們走向社會。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