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復30週年──感恩與祝福
文/吳道遠神父
有一個想要懂得人生道理的信徒,碰到一個跟他長不一樣的人之後,去問師傅說:「我今天見到一個雙腿彎曲、嘴臉的表情愚蠢、跟他說話時感到他反應很遲鈍的人,請問,這個人自小時長了這個樣子,是誰犯了罪?是他的祖先,或是他自己呢?」師傅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祖先犯了罪。有這樣的人,是上天所允許的;祂要在他身上彰顯祂的作為。」(參:若望[約翰]福音9,1~3)
在瑞復益智中心三十年的歷史中,上天是怎樣顯得出祂的作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有一顆既虔誠又謙虛的心,因為有誰會完全瞭解上天的旨意呢?
1943年生於瑞士的我,小時候看了某本兒童書之後,就開始對書中描述又大又奇妙的亞洲產生興趣。20歲,我到比利時留學,研讀哲學與神學。27歲時,天主以特別的方式祝福我,要我當神父。一年之後,原本要到馬來西亞的我卻迷路來到台灣,很快地我就喜歡上這充滿人情味的好地方。1992年,我被派往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擔任主任,在這裡更進一步認識心智障礙的朋友,並發現到他們有許多的優點及可以發揮的能力。十二年來我深深感觸到:
心智障礙及多重障礙的朋友不但做我們很忠實的學生,其中反而有一些能夠做我們很好的「老師」。他們自小時開始面對無數必須克服的障礙,天天遇到新的挑戰與奮鬥。不過,雖然如此,我們看他們常常樂觀,而不會失望,放棄一切的期待。上天給予我們這些有各種障礙的朋友,難道不是為了要他們來做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用更大的勇氣去面對所遇到的問題,並用兩倍的耐力去克服困難嗎?原來依賴他人協助的弱者,很奇異的變成能幫助他人的強者!
「給予」,從自己所擁有的拿出一部分給予別人,一般而言,不是人人容易做到的事。在給予時,有人可能覺得將會少了一件東西、一枚幣錢,或一些可用以做點事的時間,換句話說,他們認為自己變得較貧乏了。其實,有許多人的體驗剛好是相反的:他們會感到「給予」使他們變得更為富有。所謂「富有」,是指在生命更高的層次──心靈的層次──上可找到快樂及幸福。相信在瑞復三十年的歷程中,提供奉獻的「瑞復之友」定能體會到這種福分。同樣的,當今我們被鼓勵為在2004年12月南亞海嘯中受害的災民作慷慨的捐助時,我們也會有類似的體驗:大方的給予,不但不使我們變得貧乏,反而使我們更為「富有」。
因為有社會人士、慈善會及企業不斷的「給予」關心和協助,所以瑞復益智中心才能繼續為心智障礙及多重障礙的朋友服務。在我心裡,我聽到我們學生的聲音說:「不要灰心,要有期望;只要下定決心,讓瑞復的服務擴及更多需要幫忙的人,並使群眾知道,你們為我們做那些事時,將會有更多的人前來幫助!」
歡迎您為興建「瑞復安南分部」、瑞復的助學金和經常費來奉獻,並謝謝您把瑞復的需要告訴您的親友和同事。
我要向三十年來,所有幫助瑞復成長的社會人士、義工和同仁,表達最深的謝意,上天曉得您們每一位的付出及給與。我也歡迎新朋友加入,參與瑞復的第二個30年。但願上天的平安、喜樂和愛永久住在您們的心裡。我更要感謝天主,讓我認識台灣,更感謝祂在很多人身上──男女老幼、健康的或有障礙的人──使我體會到祂的愛、美、善。
(作者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主任。本文轉載自2004年12月《瑞復三十週年特刊》,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