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佳儀

  2003年年初,我進入苗栗市幼安教養院的早療中心擔任職能治療師。在這之前,幼安只有請治療師part-time來這裡,針對特教老師們的問題作解答,或是開會討論小朋友的復健目標,一直到幼安和大千醫院合作之後,我們才進駐到幼安教養院。

  因為是第一次有復健部門進駐到早療中心,所以很多制度都要重新建立,像:治療與上課的方式、時間該如何協調、復健部門應該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幼安和大千醫院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該如何取得平衡。又加上和特教老師們、學生們都還沒有建立關係,剛開始的心情其實是相當忐忑不安的。

  我們的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抽離式,就是將小朋友帶離教室做復健,另一種是融合式,也就是直接在教室裡做復健。剛開始我們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家長比較難接受融入式的復健方式,因為他們習慣於醫院一對一單獨治療的模式;或是老師們受到之前的治療師所影響,會質疑我們進行的治療是否有效。所以剛開始我們多使用抽離的方式,也就是將學生帶離教室進行復健,利用平時多跟老師們解釋溝通我們的評估結果以及實行的治療方式,及記錄當次所做的活動及項目,讓老師及家長們了解我們的目的。等老師及家長們對我們比較信任之後,才慢慢採取融入式的教學。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及溝通,總算獲得了老師家長們的信任,而小朋友們也有明顯的進步。其實,看到他們的進步,才是最有成就感,也是促使我們一直努力不懈的原動力。

(本文作者為苗栗市大千醫院派駐幼安教養院的職能治療師)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