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長青

  Ohara(於1999年10月)自紐西蘭移民到臺灣,一轉眼已經一年又八個月。還記得在奧克蘭飛回台北的班機上,將近十二個鐘頭的飛行時間,Ohara安靜的趴在我的腳邊,完全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誰會知道身為Ohara訓練師的我,心裡的感覺卻是比任何人都還要複雜。

  和Ohara坐在飛機上的我,心裏當然是非常的興奮;但隱約中又一直有股無形的壓力壓在我的肩上。欣喜的是,我帶著導盲犬回國了,而且是我一手訓練的;然而亦是這個原因,成功與否都將是我的責任,更何況這是第一隻由國人親自訓練再帶回國的首例,要為往後的導盲犬推廣計畫打好基礎,我認為這次的任務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Ohara好像了解我的想法似的,十二個小時的飛行,牠的表現好得沒話說,連機上的服務人員都忍不住稱讚牠。

  欣見這些日子以來,國瑞和Ohara的表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的確為臺灣導盲犬未來的發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對國瑞而言,成為Ohara的主人,除了在行動上更方便、在生活上有了親密的夥伴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將導盲犬計畫推廣給社會大眾的重大使命。 國瑞和Ohara一路走來,其中的甘苦恐怕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國瑞自己最清楚。但我相信,有了Ohara陪伴的國瑞,經歷了生活作息的調適以及心態上的轉變,並體驗到人與狗之間情感的互動,他將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並開啟了更多的可能性。

  導盲犬的推廣是一條漫長的路,但絕對是條值得走的路。導盲犬的發展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絕非短期一蹴可及的。除了時間之外,它還需要許多人力、物力的投入,社會大眾的了解和參與,相關部門的立法保障,以至於整個社會風氣和公德心的提昇等,所有的環節皆環環相扣、息息相關。

  感謝許許多多人的支持與協助,讓我們得以成功的邁出第一步,我相信,導盲犬在台灣絕對有發展的空間;我也相信,擁有導盲犬的盲胞,一定可以在行動上更自主、更獨立,在心理上經由和狗的接觸與互動,體驗到超乎物種之間純真的情感;我更相信,在台灣,有許多有心、有愛、有熱忱的人願意花點時間,或是支持,或是直接參與,來協助導盲犬工作的推廣。我是這麼的相信,在台灣,我們會有一個成功的導盲犬中心,讓台灣的視障同胞擁有使用導盲犬的選擇與權利。

  祝福國瑞和Ohara!

(本文選自《Ohara的導盲日記》一書推薦序,作者為台灣第二隻導盲犬Ohara的訓練師,現任「台灣導盲犬協會」秘書長。感謝日之昇出版社慨允轉載。)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