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孩子的特性

心智障礙者的個別差異很大,程度不一,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孩子,其個別需求也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要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符合他的能力,以免造成挫折感,降低學習的欲望。

心智障礙孩子的理解力、學習力和行動能力較遲緩,注意力較短且不容易集中,所以剛開始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看孩子的個別情形決定。一般而言,不要超過30分,以免孩子覺得枯燥而失去學習興趣。 <>

  • 使用簡單明白而一致的指示

教導心智障礙孩子時所使用的口語指示,一定要簡單清楚而具體,同時要有一致性,也就是說同一個口語指示可以重覆使用,以便讓孩子容易記住而學習。 

  • 將活動分成簡單的小步驟來教

教導心智障礙孩子任何技能時,最好將此技能分解成一些簡單易學的小步驟,每次只教一步,等他學會後,再教下一步。 

  • 儘量讓孩子在實際環境中學習

因為心智障礙孩子的類化能力差,不會舉一反三,所以最好是用具體的事物和在實際的環境中來教他,讓他們可以學到實用的技能。例如教孩子與人交往的禮節時,最好的方法是多帶他出外與人見面,在實際情境中告訴他如何與人應對進退。 <>

  • 適時的給予鼓勵

因為心智障礙孩子學習能力較慢,所以一旦孩子有主動學習的意願、有好的表現或有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立即給他鼓勵,告訴他(她)為什麼得到獎勵。 

  • 以耐心和諒解的態度來教孩子

心智障礙孩子的吸收力較慢,對於新技能的學習,要比一般孩子多花好幾倍時間,父母應給他充份時間去適應和學習。對於孩子某些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對別人表現過份親熱的親吻或擁抱)應該適時地給予糾正與指導,而不要迴避問題,否則只會讓孩子養成不當的社交行為,讓別人更難接納他。 

  • 父母管教態度要一致

心智障礙孩子可能會因為溝通障礙,缺乏適當的溝通技巧,或各種原因造成的行為問題,例如過於好動、害羞或攻擊性行為等,父母的處理方式與態度要一致,同時要其他家庭成員(如:祖父母或兄弟姐妹)配合,以免造成孩子的投機心理。對於孩子的行為問題,父母要先查明其可能原因,再針對原因來處理,而不要一味地用溺愛或處罰來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如何協助我們永遠的寶貝」。)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