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肢體障礙員工
文/莊贊靈
肢體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佔了身心障礙者比例超過四成的肢體障礙者,是我們最常遇見的身心障礙朋友,他們的外表是最容易觀察出來的一群:坐輪椅、撐拐杖、截肢、走路一拐一拐的……,我們一定曾經在四周環境中看見他們。
造成肢體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是因為疾病引起的,有些則是因為意外傷害等因素。常見的幾種類別有小兒麻痺、腦性麻痺、截肢、脊髓損傷、腦中風、腦外傷等等,且各類均又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例如小兒麻痺患者視病毒侵犯脊髓部位的不同,而造成單肢或多肢不等程度的障礙;截肢患者則會有單肢或多肢不同部位的肢體缺損;腦外傷和腦中風又視損傷位置的不同,而產生單側肢體完全或不完全偏癱,或兩側肢體不等程度的癱瘓。
由於無法行動自如,活動範圍受限,某些肢體障礙者顯得較孤立,甚或缺乏學習及擴展生活領域的機會。也因為肢體障礙較容易影響外貌和姿態,可能因而增加肢體障礙者社交上的不安,引發自憐自卑、社會適應上的困擾。尤其是中途致殘的肢體障礙者,有時會因外表和行動能力上的改變,而產生沮喪、退縮、憤怒、消極認命等等的負面情緒。
但絕大多數的肢體障礙者,都僅是在肢體行動能力不如一般人,他們的智力、工作能力都不遜於一般人,因此,若能在無障礙環境上加以重視、改善,並避免要求其上下樓梯、搬重物等,肢障者絕對能夠滿足雇主的要求。
人人遲早都會成為身心障礙者,隨著年齡、身體器官的老化、各種意外等,身心障礙這個名詞,是人生階段中,絕大部份人都會經驗的。
但我們遇到身心障礙者都因不曉得如何與他們相處而產生好奇,而在沒有更多訊息或社會資源可供了解下,又產生不安,最後以逃避或不正確的方式、態度:如他們前輩子作了不好的事、他們父母一定有不對之處等等,來掩飾心中的疑問。
所以身心障礙者在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時,必定要比非身心障礙者加倍努力,但社會上有形無形的障礙,卻使他們的處境更加艱難,所以助他們一臂之力,用正確方式拉他們到該站的位置,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