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癲癇合併精神科疾病之治療

文/李宇宙

  在過去神經醫學尚未發達的時代,癲癇經常被與惡靈劃上等號,讓許多病友除了長期未控制病情所苦之外,還需要承擔外界誤解的壓力。但是由於腦波檢查的發現和抗痙攣藥物的引用,使得今天癲癇的診斷和治療有了比較正確的方向。然而有許多家屬和病友們也許會發現,長期的痙攣發作還是可能會出現一些情緒、思想以及行為上控制的困難。

  某些特殊部位的癲癇發作,對於腦部或生活上的影響,的確會造成精神科的問題,譬如:智力發展上的障礙或是思考上的遲滯等。但是這些現象都僅僅集中在某些患者,而且在治療上也必須和一般的精神科疾病分開來考慮。

  有些病患曾經驗過發作前有情緒或精神上的前驅症狀,譬如:情緒低潮或產生恐懼感、思緒混亂或精神無法集中等,可能在延續幾分鐘、幾小時、甚至一兩天後發作。這種前驅症狀有可能是發作的一部分,或者是發作的誘發因素,假如能夠儘早發現,做必要的預防處置,是有可能預防癲癇發作的。有的病患在真正進入發作期時,會先出現局部性的預兆,注意到自己有幻覺的現象或夢幻般的感受,可能還有少部分的知覺。這種經驗和精神病患的聽幻覺是不一樣的,不需要太害怕,因為它往往會隨著發作的完結而消失,不需要賦予太多的解釋。病友和家屬需要留意的,反而是發作剛過之後,意識上未能完全恢復時的混亂現象,可能更容易受傷,或發生在判斷力不佳的狀況所發生的危險行為。

  在日常生活上,少數病患可能被家人或同事朋友認為思想比較沒有彈性,不容易溝通和相處,或者比較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現象其實也會出現在一般人的身上,如果周圍的人能夠瞭解這種性格上的特質,在應對上給予一些指導和帶引,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衝突。有時病患會有類似於躁鬱症一樣的情緒起伏兩極化的現象,這種現象目前已經有療效肯定的藥物給予幫忙,只要不排斥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都會獲得相當的助益。

  癲癇是一個長期困擾著病友和家人的疾病,臨床上因此而導致焦慮症或憂鬱症的情形也很常見。在整體照顧上,如何增進生活適應與提高生活品質,是值得大家未來努力的另一個方向。心身醫學的研究曾經提出,改善精神和生活品質,的確能夠減少發作的頻率。

(作者為台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本文由「高雄市超越巔峰關懷協會」提供。)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