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祥
這中間,我不只一次設想,如果我的孩子出生,跟祥祥一樣,我該怎麼辦?我有勇氣面對未來無止無盡的挑戰嗎?沒有!
我,一個受完整高等教育,擁有社會資源相對多者,竟然缺乏面對重度障礙孩子的勇氣。但,祥祥的爸爸與阿嬤,不識字、經濟條件差、身體不好,對社會可運用資源渾然不知,卻承擔了下來。
他們撐著,等到了公益資源、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等到了願意幫助祥祥的社工、老師、復建師、鄰居阿姨。
他們等到了祥祥爸爸好想聽、卻一直聽不到的一聲「爸爸!」等到了祥祥能不靠氣切口呼吸,新鮮的空氣,直接從鼻孔進入肺臟,滋養每一片肺葉;等到了祥祥能以口進食,吃進一片片菜葉、蔬果、肉片、甜點,讓味蕾享受食物的滋味,而不是從鼻胃管直接進入胃裏。
他八歲時,商業周刊〈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報導出刊,以祥祥(大象男孩)為主角之一的同名紀錄片推出,他也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各方協助下,以八歲的遲齡,進入國小就讀,並展開呼吸、吞嚥、語言發聲等復建行動。
這些一般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祥祥卻經過好大的磨難,才逐漸擁有。
別的孩子,一出生就會以鼻呼吸,幾個月就能咀嚼吞嚥,一歲前開始牙牙學語。這些,對祥祥都是奢侈。他用鼻胃管、氣切口、比手畫腳,以難以想像的生命力,在破舊的小公寓中,活到了八歲;終於,上帝藉著許多人的手,把他原本該擁有的,一點一滴還給他。
2012年5月,我又拜訪祥祥。說來慚愧,期間我有數年未探視他,再度見面前,我竟有點緊張。掐指一算,他應是國小六年級學生了,隔了這麼久,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
走進台中市信義國小,學生正在上課。我與羅慧夫中部分會副主任秋容、社工惟茵,輕手輕腳地走進祥祥的教室,正在上英文課,他看著黑板,突然間他注意到窗外有人,並認出我們了,笑了起來。
下課鐘聲鈴響,他跳了起來,趕快整理下一堂課的書本與筆記,衝到走廊、快步跑下樓梯要換教室上課。他像一陣風,與我們擦肩而過,遠遠笑著揮手示意,陽光穿過樹葉照在他臉上,他身邊的孩子,沒有人用異樣眼光看他,他跟大家一樣,穿著制服、捧著課本、跑過穿堂……。這尋常的畫面,竟讓我感動到快掉淚。
七年前,我必須用非常大的理性,才能繼續採訪下去時,我絕對無法想像眼前這一切,有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發生的可能性。但,如今,它在我面前,真實發生了!
如果世界有奇蹟,這就是了。
他的鼻胃管、氣切口早已不見,身上的酸腐味也消失無蹤。他雖比同齡孩子個子小,笑容卻沒有少。他很會查國語字典,喜歡造句,熱愛研究地圖,還會四則運算,分數、小數點計算,加減乘除到萬位數都沒問題。會跟人聊天,沒事會打電話給同學與老師,還會跟社區孩子一起打籃球!這表示,他以鼻呼吸順暢,肺活量是夠的。
他有一點弟弟緣,因為身高較一般同齡男孩矮,又帶著真摯可愛的笑容,班上有些女孩會特別照顧他。男孩們不太會找他一起玩,但也不會欺負他,有時會捉弄他,卻不會過分。縱使這樣,祥祥還是很高興自己有同伴。
他還有一點點小聰明。祥祥爸爸做粗工,逐工地而居,經常不在家,阿嬷也不會簽名,於是,他模仿爸爸的字,每天在連絡本上,簽上爸爸的名字。
他也有點小麻煩。本來膝蓋就不好、因白內障視力不佳、並且重聽的阿嬤,經過這幾年操勞,走路更慢,視覺、聽力都更不好,帶祥祥上學,逐漸成為困難的任務。事實上,祥祥已經可以自己上學,但阿嬤心裏仍住著數年前那個被人冷落欺負、動輒呼吸困難需叫救護車送醫院的幼小祥祥,不放心讓他自己一人走。於是,當阿嬤一拐一拐慢慢走著,祥祥總是快步衝過紅綠燈,讓阿嬤追不上。
並且,祥祥從八歲開始學語言,一開始就學國語,但阿嬤與爸爸卻是講台語,三人經常雞同鴉講,難以溝通。這也使得阿嬤越來越管不動祥祥,且祥祥在家裡越來越待不住。
此外,不能否認的,祥祥的智力仍不及一般孩子,可能是天生,也可能是太晚才開始學習。讀書,考試,絕對不是他以後該走的路。但眼見,他的阿嬤、爸爸,一年年變老,他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殘酷的競爭世界,該怎麼辦?
幸好,根據社工惟茵觀察,祥祥就智力而言,是啟智班的資優生,因此,只要加以訓練,應有謀生能力,例如加油站、烘培店,都有可能雇用他。惟茵以前在勞工局做轉介服務,經手過不少這類案子,她認為祥祥未來就業「很有機會」。
自力更生?
十四年前,當祥祥來到這世上,醫生走出產房,丟給祥祥爸爸只有一句話:「這孩子,飼不起來,沒救了!」
曾經,祥祥爸爸想過,要帶祥祥自殺,同歸於盡。阿嬤聽到,一直流淚,母子哭成一團。不知道什麼力量,讓他們沒有走上絕路,一直活下來。
現在,祥祥在師長社工眼中,居然能有自力更生的可能?醫生判定的人生劇本,竟然整個被改寫了。是誰改變了命運?
(本文摘錄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出版「迎面闖關-關過關卡,缺陷就不再是缺陷」一書,歡迎透過購書支持基金會服務工作,購書請洽微笑小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