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扶持夢姻緣

台中市國光路的巷內有一對奇特夫妻,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情節,更沒有家財萬貫的歷史背景,卻能譜出一段不平凡的愛情故事,彼此的信念就是欣賞對方的才華,互相的堅持就是包容對方的缺點。

這對夫妻在這個宜人的中部城市裡有一個溫馨小窩,女主角總是自謙地說:「我們只是一對平凡的夫妻。」可是,以她一個正常亮麗的小姑娘,如何能夠拋棄世俗眼光,選擇一個患有腦麻的人為終身伴侶,實在令人無法理解。

薇莉說她的先生威廉,父母都在教育界服務,爸爸在大學教書、媽媽在高職服務,而且威廉的父母都非常支持他。她之所以會嫁給威廉,是因為他是一個很有智慧、很有自信的人,有時甚至有點自信過了頭,她還認為威廉的思維很前進、很寬廣。談到兩人的相處,她說行動上當然是由她協助他,但說到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卻是由威廉決定,都是他幫助薇莉。

她認為威廉很有意思,不會因為行動上的不方便,就影響其人格特質,威廉的優點很多,譬如交友廣闊、懂得體諒別人、喜歡閱讀,無論宗教、歷史、文學都有涉獵。此外,威廉對教育的看法也很獨特,大家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他卻問:「起跑點在哪裡?」他認為,每個孩子的起跑點都不一樣,當然終點也不一樣,而目前所認為的終點,也不見得真的是終點,不是嗎?

因為威廉的父母親都獻身教育,從小就對他以對談、商量的方式來溝通,尤其是威廉的媽媽對他付出更多;薇莉自評她的成長過程,認為自己不像威廉那麼自由,因為她的父親在警界工作,篤信權威教育。

威廉成長過程中比薇莉自由,因為個別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差異,影響現在的觀念不同,威廉的觀念比較開放,薇莉觀念較為保守。所以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所不同,威廉比較不注重孩子的在校成績,薇莉比較看重這個區塊,這也是常發生的爭執議題。

由於明白自己身體上的障礙,所以威廉一直不敢結婚,除了婚姻問題不敢面對,收入問題也是他另一個考量,直到有固定收入,他才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在36歲時步入結婚禮堂。

面對威廉的障礙,當初薇莉要嫁給威廉時受到很多人反對,不過她很清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薇莉為何有勇氣嫁給威廉?薇莉以幸福的口吻分享自己對愛情的看法,她說:「一開始,我也沒想到結婚這問題,因為他實在是很不方便,剛好他有一個同學是我的同事,每天我們一起騎腳踏車去上班,在上班途中,他經常說到威廉多有才華,說他會英文、懂文學,還很風趣。每次到園藝公司,我也看到很多人來幫他,他也可以開玩笑,不會把自己的不方便當成障礙,也大方承認自己的不方便,別人幫忙是應該的。沉穩的他讓人佩服,美麗的詩篇讓我陶醉。他有很多有成就的同學經常來他的住處談天說地,讓我有機會接觸那些我從來沒有機會接觸的地方,也讓我有機會瞭解不同的知識領域,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在驚奇又喜歡的情況下,我當然選擇他,成為我終身伴侶。」

夫妻倆的家中有許多威廉充滿創意發明的設計,例如裝置在樓梯扶手上的簡易型復健器,他把鐵桿橫架在扶手上,用來拉手臂筋骨,上面緮了條繩子,是用來拉手指筋,因為不拉筋的話,手部會一直萎縮,還會痠痛。

此外, 他還把一般人用的腹部按摩器,改裝成適合他全身運動的專用器材,這個儀器可以快速轉動,他只要手拉著就可以讓全身抖動,促進血液循環。威廉說:「不運動,手會痠痛,還會越來越緊,因為痛,就會逼我動腦筋,去創造發明,解決自己的痛苦。有時太勞累,腦部發出奇怪的信息,讓身體有一種拉扯的痛,尤其感冒、生病或長途旅行,一生病或旅行回到家就會全身痠痛。小時候不懂,長大後才慢慢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慢慢學習讓自己的身體適應日常生活,大概在5歲左右,我就知道這種情況。

喝酒也可以放鬆身體,當年我們要拍結婚照時,我還帶一瓶酒去攝影棚,攝影師還以為我是酒鬼。哈!哈! ……,游泳也是一種放鬆的好方式,在水中很舒服,沒有阻力,柔軟度會變好,因為我的身體變形,在陸地上我要努力平衡身體,所以我會很緊張,在水中就沒這個問題。」

想不到一個深受障礙之苦的人,會有如此一連串的問題,如果不說出來,一般人應該是很難理解行動不便之苦的。

坎坷不平求學路

威廉的求學歷程非常辛苦,甫出生,他就出現腦性麻痺症的徵象,他的父母到處求醫,仍然無法醫好他的病。當年,台灣的醫療技術不是很好,早療系統也不完善,5歲以前,他仍不會坐,直到有一天晚上,就好像神經通了,突然間,他自己坐了起來,全家頓時歡欣鼓舞。

上小學前,威廉媽媽會在家裡教威廉認字,除了中文還有英文。經常給威廉一盤花生,不能用嘴巴直接吃,一定要用手拿一顆一顆送進嘴裡,生活自理訓練。

由於腦性麻痺的關係,威廉的右手無法拿東西,左手又不聽使喚,但他的母親始終未曾放棄要教他寫字,因為右手實在無法握筆,所以她握住他的左手,一筆一筆地勾畫著每個字,因為威廉的手會不停地顫抖,所以每次寫完,母子倆都滿身大汗,雖然辛苦,他的母親仍舊都笑著鼓勵他,甚至,她還發明反向書寫法,以因應威廉不平穩的身體。小學三、四年級時的級任老師非常照顧他,會一個字、一個字,不慌不忙地指導他,至今雖然威廉還是無法寫在固定格內,但他說自己已經很滿足、很感謝這位老師。

由於身體因素,威廉到9歲才進入小學,每次月考,他的母親都會陪他一起上學,幫他將考試卷折成好幾折,以便他書寫。

威廉的父親是植物病理系的教授,平常在家時,就常與他母親討論有關化學、生物或很多知識性的材料,而威廉就像一部吸塵器,在旁邊拚命地吸收各種知識。威廉自承,幸好他的父母有好的知識水平,還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才能提供他完善的生存空間,他認為像他這麼幸運的人還是不多。

對威廉來說,除了國文,其他科目都還可以,因為他入學時年紀比較大,理解力相對比同學強(同屆同學只有7歲)。小學畢業後,他進入東豐國中,續升台中高農。中學時代的師長比較功利,認為他讀書沒意義也沒用處,不但浪費父母親的心血,還浪費教育資源,對他非常的冷漠。其實這些為人師表者都忽略了到學校的目的,除了知識的追求,還可以學習與人互動,最重要的是可以交朋友,豐富自己的人生,一個人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習知識只是一小部分。不過,因為當時威廉還小,還不懂得如何表達內心的想法,也不敢告訴老師他的看法。

不過,中學師長的態度一直讓他耿耿於懷,他不了解為何他們要剝奪他唸書的權利?

威廉中農畢業後,大學落榜,又無法就業,他的人生陷入第一個低潮,畢業後的三個月,他非常茫然沮喪,對未來充滿惶恐,後來他就跑去大學旁聽,是無奈、也是比較好的選擇。沒想到中興大學的師生對他都很好,讓他打開眼界,學會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事情。

在那段時間裡,他大量閱讀中英文書,慢慢讀出興趣,知道讀書是怎麼一回事。

旁聽生活至大學四年級時,挫折更大,認識的同學一個一個畢業、就業,或出國留學,他再度陷入人生第二個低潮,在那個年代,只要能考上大學的,都是社會的精英,只要肯努力,都可以在社會上表現很好,看著同學一個個找到自己的出路,自己卻漫無頭緒,他當時的心境真是跌到谷底。

幸好,他的高農同學退伍回來,提議共創一家園藝工作坊,就這樣,他一頭栽進園藝六年,直到人手不足經營困難,最後導致歇業,加上他同學的父親要收回工作坊的空地蓋房子,才不得不結束園藝工作。

威廉重回校園,他從很早以前就有一個想法,他不認為自己是要來工作的,他是要來玩的。重回學校接觸另外一個層面,更熟悉的地方,一個人經過歲月的增長,對歷史越來越有興趣。他平常就喜歡閱讀有關歷史方面的書籍,促發他報考歷史系的原因是因為讀了《達文西密碼》這本書,因為他覺得這本書對歷史有全新的解釋!

2011年,威廉重回校園,以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中興大學夜間部歷史系。以往政府對於殘障人士考試,沒有特別的優惠或幫助,如延長考試時間或提供輔助器材等,所以讀書、考試對威廉來說一直都很不容易。能重回校園,他感到非常欣慰,而且從那學期,校方還邀請全校有身心障礙的學生開會,提供建議,一起來改善校內設施,同時還可申請工讀生,協助身心障礙的同學處理課業方面的問題,校方真的用心良苦。

雖然威廉一再強調,讀書不是一個高尚的事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能夠以正常的考試方式進入大學,重回一個簡單的地方,過一段單純的生活,他很高興。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工作思維

威廉有一個很另類的工作理論,他說:「20幾歲時,我就開始想,我生來並不是來賺錢的,上帝派我來可能是來玩的,對於自己的身體條件,我很清楚不可能像一般人,每天庸庸碌碌為錢奔波。我一直想找一個有興趣的東西玩玩,不想賺大錢,只想過我想過的生活,那就很滿足了。其實工作如同玩具一樣,有些人條件好一點可以玩玩大車,那就去玩大車,有些人條件不好,只能玩玩小車,那又未嘗不可。」

威廉似乎很清楚自己的能耐在哪裡,他也建議天下有同樣情況的朋友,不要有比較心,徒然與自己過不去罷了。

他知道英文書的種類是全世界最多的,把英文讀好,可以開拓視野,也可以享受另一種閱讀的樂趣,所以只要教授答應可以旁聽,他就會悄悄地坐在教室內,成為班上的一份子,過了一段很快樂而又荒唐的日子。

之後,在他雙親的幫助下,成立「古今書廊」,銷售一些英文書籍,也讓他更有機會接觸一些國外原文書。

威廉對書有興趣,可以賣書又可以看書,當時年輕威廉的朋友都很熱心來幫忙,通常都是開學前要幫忙將書上架,其他時候還好,不會太忙。

早期經營書店,先進書、再分類,最後上架銷售,整個過程需要很多親朋好友支援,後來市場轉變,漸漸地,一個人就可以忙完所有的事,況且原文書單價高,大家都怕弄髒、弄壞、弄丟,沒人敢負責,所以來幫忙的人越來越少。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一直麻煩人家幫忙,勞師動眾之下,所得也不高,非常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就慢慢思索轉型,再者,走過半世紀之後,新一代年輕人的溝通方式與已往大不相同,加上網路的方便性,也改變經營書局的模式,競爭者越來越多,賣書的工作越來越難做。

書店開18年,2011年8月書店停業,網路發達使傳統書店陷入困境,換一個生活方式——回學校。

此外, 在30歲左右,他的母親提供一些資金讓他操作股票,幸運的是,至今還沒出局,他很喜歡這個工作,縱使所得不是很高,但至少不用假他人之手。書店經營只是在學期開學期間比較忙碌,其餘時間很多空閒可以操作股票,他的父母親對他的工作不會指引方向,也不會強求什麼,只會適時提供他所需的東西,這是一種隱匿性的鼓勵。有勇敢的父母,可能才會有勇敢的孩子。

(本文摘錄自《超越自己,永不放棄》一書第76~90頁,感謝「新手父母出版」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