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點大淶閣的阿諒師

走進日月潭大淶閣的餐廳,就可以看到阿諒穿著白色廚師服專注地工作著。阿諒畢業於台中高農綜合職能科。因為輕度智能障礙的關係,阿諒在透過文字學習和理解能力上較同年齡的孩子都還遲緩些,但是只要能夠用口語教授的方式跟他多說幾次,基本上他還是可以理解到七、八成,也因此他目前得以在五星級飯店擔任西餐部廚師,這完全憑著他鍥而不捨的努力,才掙到這個位子。

大淶閣開幕不久,阿諒就進入飯店工作,剛到任時,足足洗了三個月的碗,現在則負責西餐前菜和冷盤,據大淶閣的總經理表示,料理冷食比熟食更需要心思細膩的人來做,因為熟食部分其材料都會煮熟,所以通常比較容易忽略手部的衛生,但如沙拉等冷食類料理,不但可能不烹煮,且常常非透過雙手做不可,所以需要非常注意清潔度,有些師傅在製作冷食時會忘記戴上手套,但總經理觀察過全部廚師,他發現阿諒從沒犯過這種錯誤,他始終都明白自己的責任在哪裡。

在主管的眼中,阿諒的工作態度好,學習能力更好,雖然開創性較不足,但只要主管交待教過的技術或固定性的工作,他都能做得不錯,工作品質也比較穩定,有時甚至比有些「懶散」的一般員工要好。

小黃點永遠的班長

阿諒雖然有閱讀學習上的障礙,但是只要任課的老師們願意多花些時間,把艱澀的知識用比較口語且生活化的方式說明,並且輔以比較多的操作、示範等,阿諒的學習基本上都是還不錯的!

加上他天生好助人,因此在班上的人緣極佳。同學們常常會寫備忘卡、感謝卡等跟他互相交換學習心得,這都有助阿諒在學習時,能用比較生活中的經驗來理解跟表達自己的想法。

民國86年,阿諒就讀於台中高農農三丙班,這是特殊教育班(綜合職能科前身),班上的同學都覺得他很臭屁,但也認為他很能幹。

阿諒二、三年級的班導師美慧老師,是在他升上二年級時,才考進台中高農的。回想剛接任班導時,美慧老師說:「開學第一週,同樣交辦一些事情,他不僅會主動找尋資源來完成老師交代的事,而且事後必回報,讓我對他印象深刻,所以在選班級幹部時,就直接指定他擔任班長。後續表現上,他也都相當盡責,舉例來說,阿諒家在路途較遙遠的魚池鄉,每天5點半就要起床,搭公車,差不多7點到學校。身為班長,為了班上整潔,阿諒會事先安排工作任務,自己賣力清掃,還會嚴格督促,獲得同學認同與肯定!」

美慧老師還說:「我覺得阿諒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負責盡職的態度,對於自己的事情都會盡心竭力地做好,遇到狀況也會適時回報和求援,使事情大多能圓滿完成。當班長的時候,事事以身作則,有大我榮譽感,例如有時候同學太晚到學校,他就會在同學到校前,完成打掃工作,等同學到了,也只是笑笑地跟同學說:『我比較早來,所以都掃好了,你們現在趕快進教室去早自習吧。』我看在眼裡、聽在耳裡,心裡真是感動、感佩與感激!人非草木,日久見人心,他一直是全班公認的班長人選。雖然阿諒的學業成績並不是非常理想,但他的態度一直都很積極,雖然總是事倍功半,卻也不洩氣。我曾仔細觀察他的狀況,發現阿諒認字的能力較弱,所以在文字學習速度上受到影響,但因是職校的關係,職業實務的課程訓練占的比例較高,所以他的成績還是蠻不錯的,也很受老師們的肯定。」

「至於工作方面,我們學校以前並沒有實施校外實習,他唸書的時候屬農經科,農藝或園藝的課程相當多,他也很能吃苦耐勞,所以一畢業就被老師介紹到台一農場工作。後來我和他聯絡時,他卻跟我說他不做了,因為他找到更好的工作,薪水也比較高,可以貼家用,他想要盡己所能幫助媽媽。但後來發現,新工作雖然日薪較高,但實質工作天數卻是斷斷續續,不是天天有,薪水反而更少,他體貼家人的美意全都泡湯了,卻還要我跟學弟妹說:『不要只看到一天的工資,應該要看整個月份的,而且也要注意工作能否持續做下去。』他經一事長一智了!」

之後,阿諒離開那家公司,去電鍍廠工作,雖然美慧老師不太贊同,但阿諒的母親希望他能和哥哥一起工作,而且工廠薪資也比較高,所以阿諒還是去了!美慧老師也曾到兄弟倆的租屋處探望他們,確認他們的工作狀況,但後來美慧老師帶新班級,變得很忙,就沒繼續與阿諒聯絡,當她知道阿諒現在是大淶閣的廚師時,她覺得相當欣慰,也很感動的說:「天助自助者。」

美慧老師說:「阿諒讀國中時,他的國中老師希望阿諒可以學到一技之長,因此引導阿諒去讀十年技藝班(餐飲),當時學的是中餐。阿諒的本質就是不怕辛苦,雖然那時候證照沒考過,但他拿他的課本給我看,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筆記,我知道他真的很認真,今天聽到他在大淶閣工作,其實一點都不訝異,我真的很替他高興。」

「對於阿諒今天能夠有這樣的表現,我希望以他為例,給他的學弟妹或是其他殘疾人士的家長一個小小的惕勵。以阿諒來說,他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吃苦耐勞、虛心受教,能夠從他人的指正過程中,接受嚴格要求,不會認為對方是在苛責他、指責他、排斥他、刁難他。他的媽媽總是告訴他,這是別人要教你的,你就該認真學,別人在跟你講,你就要認真聽,這樣的家長在孩子身邊支持和肯定,孩子才會聽得進去,也才會有改進、長進的契機。」

阿諒另一個重要的人格特質就是合群,在工作環境或同學的互動中,他會包容別人的不是,還會主動幫忙別人,不會在背後說人長短,希望大家都能有這樣寬廣的胸襟。最後我要提醒家長的部分,這真的非常重要,阿諒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學校,三年來,他從沒有遲到過,只有一次沒到,那次是因為九二一大地震把橋給震斷了,所以公車不通!阿諒畢業時拿到全勤獎。

「剛開始,每天都是阿諒的媽媽叫他起床,載他去坐車,先有家長的督促,等孩子最後能夠自己督促自己,家長才漸漸放手,但我說放手,並不是什麼都放手,他媽媽還是三不五時地注意他的出席狀況,也會和他職場的工作夥伴聊一下他們的家庭狀況和阿諒的工作態度,讓周圍的人能知道孩子的狀況並協助他,我想家長們如果能秉持不放棄的心,隨時隨地幫助孩子,同時也讓孩子多磨練,學習吃苦耐勞,當他們受到挫折時,不是幫他找避風港,而是要讓他能夠提起勇氣面對並協助他做更大的努力與付出,主動面對這個挫折挑戰,從側面去了解並開導孩子,以寬廣的心、主動的態度,去協助孩子解決問題,我想如果能這樣,不管在學習或是就業上都會有比較好的適應與發展,最後,最是感激林老師對兄弟倆的付出,讓我在特教園地裡也在在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樂,也恭喜阿諒,並期盼大家從阿諒的故事中得到啟示,產生積極正向的動力。祝福大家!」

小黃點兩個女人撐起的家

阿諒有四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上高中那年,父親因病往生,只能靠母親和祖母撫養他們四個孩子長大。阿諒還小的時候,由他母親在家照顧所有孩子,祖母出去工作,等孩子長大了,兩人的任務才交換過來,為了扶養四個孩子,她們真的很辛苦,回憶當時,阿諒說他讀高二時,有一天回家看到母親因為錢的問題在哭,當時他跟媽媽說:「再辛苦一年,畢業後,我會賺錢給妳。」高三時,他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自己跑去餐廳問可不可以用洗碗換晚餐,之後他每天放學後便到餐廳幫忙洗碗,藉此賺一頓免費的晚餐。

阿諒國小時成績並不理想,比起其他孩子,他的記憶差了點,學習也慢了點,因此高年級的導師建議他國中之後應該選擇上特教班,也是因為這個選擇,讓他後來有機會接觸中餐烹飪,為之後的餐飲之路奠下良好的基礎。

阿諒的爸爸民國87年時過逝,88年遇到九二一大地震,那年他哥哥也出了車禍,摔斷大腿骨。想起那段時間,阿諒的媽媽說:「有一陣子我真的很洩氣,因為四個孩子都在讀書,還有一個婆婆跟著我,我先生也沒有兄弟姊妹,那時候我常常哭,被阿諒看到了,他跟我說,要忍耐,等他畢業了,他會賺錢給我。聽阿諒這麼說,我真的很感動。一年後,阿諒的哥哥腳傷好了,而且剛好大淶閣有缺人,他成功應徵進去,每天都很認真工作,別人笑他傻,說他那麼拚命做什麼?工作不用那麼拚命啦!但是他認為工作認真是應該的,他知道自己跟別人有點不一樣。阿諒進大淶閣工作也不是因為有特殊門路,他跟別人一樣都是應徵進去的,真的很不簡單,這樣對他來說,到底是好是壞,我也搞不懂。」

阿諒在大淶閣工作,一晃眼就過了兩年,由於認真工作的關係,難免會遭到同事忌妒,排擠他、要他辭職,大廚聽到了就跟他說:「像你這種努力工作的人都不做了,客人多的時候,只剩下一些不努力工作的人,我要如何應付?難道要叫客人在那邊等吃嗎?」當下讓阿諒明白,他那按部就班、認真的態度,的確是有被大廚看見且肯定的,後來也因為他的助人個性,漸漸的拉近了與同僚們的距離。

阿諒在高農的三年都沒缺課,風雨無阻,畢業時,校長十分讚賞阿諒,所以要和他照相,就叫阿諒去做一套新的制服,阿諒想到家裡經濟不是很好,他本身又節儉,於是就跟校長說,買一套制服只為了照張相,實在是太浪費了,所以最後阿諒還是穿著舊制服上台和校長照相。

貧困的成長過程可以磨練一個孩子的求生本能,雖然阿諒家境不優,但人窮志不短,即使一路走來很辛苦,但最終他還是找到理想的工作。

(本文摘錄自《超越自己,永不放棄》一書第94~105頁,感謝「新手父母出版」慨允轉載。)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