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捨,也要跨出這一步
文/心智障礙者家人 陳大嫂(心路基金會提供)
是誰說過一句話:「我是做了爸爸之後,才學做老爸的。」記得在十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家大小姐阿意申請進入心路社區家園,那是一個小型的社區化成年心智障礙者安養家園。報到當天,張老師請她用濕布把分配的居處擦一下,她大小姐當面就說不幹,不要住那裡,要跟老媽回家。
不知我婆婆當時母女連心的感受是什麼,做嫂子的我,當時真是又急又窘……。難題來了,洋相來了!然而小姑她是弱智呀,於是急急和我婆婆溝通——要理智,不要感性,更不要意氣用事。這對承受太多關懷的阿意是一個機會,從小我婆婆給她愛太多,也照顧她太多,這不但使她失去學習和磨練的機會,也使她缺少一份接受挫折的能耐。過度的關愛和過度的忽視,對她其實都不好。
接受團體生活是一個機會,在老師專業的輔導與訓練下能使她成長,因此我婆婆縱使有萬分不捨,也不能任我小姑失去此一受教機會,即使當時的她已經40歲了。 幾個秋冬寒暑過去之後,過團體生活的大小姐是不一樣了。在老師教導下,烹飪方面,阿意會削皮、切塊,斜刀塊喔,會端湯上桌和洗碗;清潔方面,會洗衣、拖地。
耐著性子做乏味的手工加工(其實,她手工還可以,只要她高興……),總之,她知道工作和錢的關係。這樣一來,我們總算比較放心了。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