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洋台灣姊妹會

成立源起

  促成「南洋台灣姊妹會」的成立,其緣起要從多年前,在高雄縣美濃鎮所成立的「外籍新娘識字班」開始談起。1995年由夏曉鵑博士及「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幹部,在社區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社區中的成員之一——東南亞籍的社區婦女,在異國婚姻中面臨諸多生活的困境,而首當其要的即是語言不通的問題。礙於語言的隔閡,東南亞籍的社區婦女在適應家庭和社會生活時,越顯得孤立無措,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對於台灣新移民婦女及其家庭,並未有相關的社會支援措施。基於人道的關懷也是現實的需求,該年七月份在夏曉鵑博士和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幹部及義工努力下,開辦了全台第一班「外籍新娘識字班」,專為東南亞籍社區婦女所設計的中文語言學習及生活適應相關課程。

  識字班成立一方面提供新移民女性語言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意函是提供相同處境的新移民女性,在生活空間上能有更密切的聯繫,互為姊妹、朋友、家人般的彼此關心,成為在他鄉異國的支持網絡。在此信念下,所幸在社區中,不斷地有地方社團、本地婦女及朋友,提供人力物力等資源,作為我們最有利的後盾,讓一個原本看似簡單的人道關懷想法,逐一茁壯成形。在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到從連結社區力量開始,延展出一個更具體、成熟的組織概念。

  多年來,我們在識字班進行的課程,是以巴西解放教育家 Pole Freeire 的哲學作為思考基礎,認為藉由語言的學習,開啟受壓迫者的意識,進而產生批判思考和行動。因此,識字班的成員在課程中,不僅獲得語言的學習,同時藉由與其自身有關的社會議題討論中,發現工作權被剝奪、社會性支持管道不足、種族歧視等問題,成員更加認知自身處在不公平的社會邊緣地位。經過反覆的思考與討論後,我們決定更積極的付諸行動,連結台灣各地的東南亞籍婦女及本地婦女,透過「南洋台灣姊妹協會」的成立,朝向我們的願景前進,以改善東南亞籍婦女在台生活的處境為目標。即便未來的日子也許漫長難屢,我們會堅持以實際的行動參與社會改造,這也是我們對台灣社會、新移民婦女運動及過去不斷地鼓勵支持我們的朋友的最大回饋。

成立宗旨

  為提供在台灣之南洋各國籍婦女之資源及網絡系統,保障其在家庭、社會、工作、教育、及法律上應有的權益,協助其早日適應社區生活。

組織成員

  我們的成員主要是由嫁至台灣各地區之印尼、越南、柬埔寨、泰國、菲律賓、緬甸等東南亞國籍婦女及本地婦女所組成,一半以上之工作人員及理監事由南洋婦女擔任之。

我們的目標

  1. 提供在台灣之南洋各國籍婦女之資源及支持網絡系統。
  2. 保障在台灣之南洋各國籍婦女在家庭、社會、工作受到應有的尊重。
  3. 協助在台灣之南洋各國籍婦女學習語文能力、民情風俗等,俾早日適應社區生活。
  4. 協助在台灣之南洋各國籍婦女爭取居留權及在法律上應有的權利。
  5. 辦理各項婦女及親職教育等成長課程,以提升在台灣之南洋各國籍婦女之生活品質。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