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
文/詹一隆
第一次見到阿財,是在一個初春的下午。在病房的一隅,躺著一位中年男性。濃眉大目,方正國臉,身上還插著管子,似乎是剛受傷的樣子。但從他眼神中併射出來的,是一股不服輸、不認命的眼神,那是一種希望的眼神。
透過社工人員的引薦,我們便開始與阿財攀談了起來。他是因為自高處跌落所造成的頸椎損傷,不過所幸是不完全性損傷,他的手腳仍然可以活動。今年年屆五十的他,家中還有兩個小孩。原本擔心他會因此而情緒低落,對未來產生失望,但聽著他對小孩子的成就如數家珍,眉飛色舞,一點也看不出因受傷後對他造成的影響。「我不能這樣就倒下去,我要儘可能回復到我所能回復的地步。」阿財這麼告訴自己。
雖然我之前在身心障礙領域也算不短的時間,但進入脊髓損傷圈卻不到半年的時間。在這段日子裏我發現到,幾乎大多數的脊髓損傷者對於自己的未來都感到失望,因而幾乎缺乏動力。肯自家中外出的,少之又少。雖然這也和本身的疾病狀況和交通能力有所關連,但是連那種動力,也在時間和歲月的流逝中,慢慢的被磨蝕掉了。
「我們是弱勢中的弱勢。」「你不是脊髓損傷者,你不會懂我們的痛苦。」這樣的話語,不斷的出現在我們所遇到的個案口中。如果把自己當成無能者,就寧可如此度過一生,那再多的協助也無濟於事,只是增添資源的消耗罷了。或許我們每個案主的需求都不同,但那是可以溝通的。求助者提出需求,助人者提供協助,如此,才能解決問題。更何況在我們的團隊中不只是強調專業性,更重視著族群的同理心,由一些受傷時間較為資深者配合著社工、工作人員,由整個團對來帶領和輔導。正所謂「老鳥帶菜鳥」由資深的脊髓損傷者來激勵新受傷者.期望著由接觸至帶領去激發出深埋的那份動力!
在出院後不久,阿財正式轉介進住「高雄市脊髓損傷成功之家」。正向而開朗的觀念,不但讓阿財進展快速,也影響了其他一起受訓的學員。阿財現在已經能走路、半蹲,雖然功能無法回復到正常時那樣,但至少維持了基本的生活功能,不需依賴他人而生活。
我在長庚醫院實習的時候,有位醫師這麼告訴我:「Believe the process」!雖然訓練成果無法在一時三刻看出來,但是那一定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的。如果你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從受傷的陰霾中走出來,也願意給我們一個機會,陪著您走回社區,那麼歡迎您到成功之家來。
(作者為「高雄市脊髓損傷成功之家」主任。本文由成功之家提供,感謝該單位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