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依賴,掌握自我
文/小面族
1996年7月,一群視障者家長揮別徬徨無助、暗自泣零的心境,決定攜手相扶,為自己的視障子女爭取一片光明平等的天地,「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簡稱「北視家協」)於是宣告成立。這個凝聚力超強的團體,吸引了許多學有專長的視障兒家長投入,甚至成為部門主管。這在其他的社團也是相當少見的。舉現任理事長王晴紋為例,她原本是大專院校的國文講師,唯一的兒子因早產導致全盲,從此她全心投入北視家協的催生與拓展的工作。目前,她的兒子就讀北市松山高中身心障礙資源班,除了數學有個別老師給予加強、一位視障特教老師教導盲用電腦之外,其他的學科都是和一般生一起上課。未來,孩子可能會朝向音樂或語文方面發展。
王晴紋憶及1999年她就任理事長時,該團體沒有辦公室,也無工作人員。隨著服務項目的不斷擴大,目前的工作人員人數直逼50人,堪稱大型的視障社福機構。光是從事點譯及觸摸式教材教具製作的事業部便有22名員工,其中包含8位視障者。該部門很有潛力成為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教育部門包括早療、學齡與定向服務三類,也有近10名員工。也由於王晴紋的鼓吹與堅持,北視家協已成為台灣唯一專事視障兒早療服務的團體,未來服務的範圍有可能從台北縣市擴及北台灣。就業部門則包含職前訓練、職務再設計、庇護工廠等三部分,含學員共約十來位。庇護工廠則有點譯中心與鋼琴調音實驗工作隊。面對如此龐大的經費預算,除了小額捐款以及承接官方的專案計畫之外,也有認同度很高的企業基金會給予堅實的財務支持。
王晴紋認為,只要給予適當的指導訓練,視障朋友便可以做很多事情。北視家協過去幾年致力於推動定向行動訓練及生活重建指導服務,就是希望經由獨立行動與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讓視障朋友找回自信心和自我價值,並激發無限的學習潛能。她堅信——愛他們,就是讓他們找回自我、給他們發展的機會。
本期(53期)DIN電子報感謝「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的熱情協助。如果你家有一些不用但完好的學齡前童書、布書,歡迎捐給他們,由義工家長們加工,成為一本本適才適用的教具,變成早療兒的玩伴與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