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心創造前景
口述/寧秋成,整理/陳惠萍
我是巴迪網路資訊公司的網路經理。我們公司在開始的時候,透過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協助,以「地球村網路工作室」的形態存在,有一些贊助的廠商提供一些網路、主機及軟體的費用,在中心的一個角落做這一項的業務,這大概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那時我還未到巴迪網路資訊公司上班,我是後來才加入這個團隊的,當時有一位洪先生接受中心的委任,擔任負責人。那時我是在另一家資訊公司工作,因著一個機緣與中心接觸後,蒙我們的負責人的抬愛,加入了這個團隊,公司於2000年1月成立,至今也二、三年了。
我們公司目前任用10個員工,身心障礙者就占了8位,以一個小公司雇用這樣高比例的身心障礙者,我想在台灣應該可以排到前幾名吧!當然,除了我們跟中心有合作關係以外,不可諱言的,這些朋友也的確有他們的可用之處。中心會辦理職業訓練,然而職訓剛結業,實務經驗當然不足,就像新兵剛出新兵中心一樣,因此我們跟中心就有一個合作模式,讓一些達到就業水準的同學到我們公司實習,承接公司接到案子的一部分,甚至慢慢地讓這些同學去完成整個案子。
其實網路公司的業務不外乎是一些網頁設計的工作,這些工作除了強調電腦基本能力,還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我觀察這些同學,認為他們需要一段磨練期;但在企業方面,很少企業願意提供這樣的時間供他們磨練,還得花人力指導,因為這是很耗心力的事情。據我了解,地方政府好像在僱用身心障礙者方面有一些獎勵企業的補助,但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即使10個人中有8個身心障礙員工,卻仍然不符補助資格。我認為部分大公司僱用幾個人就覺得已經盡到回饋社會的責任,這對我們這樣的公司是滿不公平的。
另外一點,訓練出來的人需要一段適應期,我認為企業不願意花錢提供適應期的薪資,如果政府也願意補助,也許企業僱用身心障礙者的意願會增強許多。
中心辦理職訓,每每到了結訓都在煩惱學員就業的事情,因此近年來也慢慢朝向居家就業的方式。我個人認為,網際網路這樣的工作其實並不那麼適合居家就業,必須有一個讓大家可以交換資訊的地方,才是一個好的方式。
我每天早上起床到公司上班後,幾乎就是盯著電腦看,所以我認為在這個領域,坐輪椅行動不便的部分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唯一有差別的就是,我們必須提供無障礙的環境。我們公司本身就是中心提供的無障礙環境,所以這方面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我們在雇用人員時,不管他是身心障礙者或是一般的新進人員,他本身的素質便是我們重要的考量。我覺得他自己的企圖心是很重要的。我們公司這幾年來,員工來來去去,沒有開除過人,大部分都是自己有新的發展空間(如創業),因此工作人員要懂得去經營學習。
(本文為2003.4.19.「輪椅後的推手──脊髓損傷者就業支持系統研討會(北區)」企業雇用分享單元的內容,陳惠萍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社工員。)
現場Q&A
Q1:請問寧老師,擔任一個經營者,對於公司內有不適用的人員,通常都會請他離職,以免成為公司負擔,那剛剛寧老師有提到貴公司幾乎沒有開除過員工,那如果遇到不適用的員工,試用何種方式提供輔導?
A1:我剛到公司的時候,其實有一些心理障礙,反而不是我僱用的身心障礙者有障礙。我那時覺得,如果這些脊髓損傷的朋友表現得不好,我去跟他說的時候,會不會好像我在欺負他?其實我是有這樣的一個障礙存在。那幾年以後,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已經開始會大呼小叫了,其實我覺得這才是正常的相處方式。因為我後來調整了心態,我們做生意是跟客戶打交道,我們沒有理由因為我們今天是身心障礙者,就要客戶降低他的要求,這樣其實是不合理的。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會很明確的把客戶的要求及不滿意的地方告訴員工,請他們做改進,我很幸運,大部分碰到的員工都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們公司現在是週休二日,但是我常常看到員工在加班,也許他們也害怕自己做不好,會利用時間充實自己。我覺得在一個團隊之中,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一直跟不上團隊,自己也會知難而退。
Q2:請問貴公司的身心障礙員工的薪資跟外面行情比較是如何?
A2:薪資的部分,我是依照能力來分類,其實跟外面市場相比不會差太多。因為能力等級還是有差別,有些屬於熟手,交給他一個案子,可以一個人處理到最後,不需要我去操心、去介入,這樣當然已經具備相當能力。即使我不付給他好的薪資,他也可以到別的公司上班。不過因為他們很珍惜公司提供的無障礙環境,所以他們也很珍惜這樣的工作。
Q3:寧經理,您剛剛提到薪資不會差太遠,他們的產能、產質跟一般人會不會有差異?另外,由於身心障礙者本身還是會有一些做不到的事,可能需要其他同事協助或分擔,同事之間會不會有所爭執?
A3:其實沒有太大差別,主要跟個人能力比較有關。而跟同事相處的問題,當然難免。例如:像我們公司本身的清潔工作,身心障礙朋友可能只能清理他們自己工作周遭的部分,其他部分由正常人做比較方便。但是我覺得這跟公司的文化有關係。我們公司原先就是由身心障礙朋友組成,那麼,正常人做起來比較方便、比較快速的部分,就由正常人去做,而身心障礙者在能力許可範圍下做得到的事,也就讓他們去做,例如:桌面清理等等。我覺得必須抓緊「企業能生存」這個大方向,其餘部分都可以再談。 其實我一直覺得,身心障礙的朋友只要找到一份可以讓他們安身立命、他們可以發揮的工作,他們的毅力其實比我們這些所謂正常人都還要更好,更具就業熱誠,比較不會跟公司計較一些事情,他們會自動自發。這個是我覺得我們公司在晉用身心障礙者的一些想法。
Q4:我想問的是,有些高部位受傷的患友可能在就業時需要帶著自己的家人或是看護到職場協助工作,那這個一定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我不曉得這樣的一個就業支持人口到你們公司,會不會造成你們的困擾?
A4:嗯。這個部分真的是個好問題喔。我們公司大部分都是重度,有用過滿多頸椎的,在手部功能上其實都比較差,敲鍵盤卻甚至比我還快。其實只要給他們夠好的環境,他們就可以有很好的發揮。在能力方面,跟障礙程度是無關的。那頸椎的部分可能無法自己生活自理,可能就會帶著看護協助,那我們比較幸運的地方就是跟中心合作,幾個頸椎的患友都在中心有住的地方,上班非常的近,克服掉許多通勤上的麻煩。而大部分的時間看護是不在身邊的,並不會影響我們公司作業,不過不可諱言這部分的患友的確比較適合居家就業這個區塊,因為行動上面可能真的比較不方便。
Q5:往後科技的趨勢,以企業主的立場能否有一些思考,以後坐在家裡就可以工作,不用到公司上班?
A5:很多產業不斷在發展,有很多公司僅把辦公室就當作一個交換資訊、開會的地方。要做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甚至能做天下事,其實就是需要一個非常完善的溝通網路,政府這幾年一直在做e化,這就是一個基礎。台灣目前製造業也慢慢外移,發展提升就是一些知識經濟、高科技方面的東西,如果有個完善的溝通環境當然有可能做到不出門就可以工作。不過還是需要時間,因為要讓很多人去習慣這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