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面族

  如果家有輕、中度失智老人,你要如何照顧番番、不知今夕何夕的他?又要如何安排他的一天?

  在台灣,一般人對失智症初期症狀的認知還不夠,通常要到走失、忘記吃過飯、財產被騙、嚴重控訴行為、認不得親人等嚴重異常事件出現,家人才覺得事態不對而去就醫,此時通常已是中度失智。這是很可惜的,因為輕度失智者可接受健保給付之藥物治療,許多患者因此而改善認知及日常功能,退化曲線也趨緩。

  家屬常抱怨患者日夜顛倒,半夜不睡覺,影響到家人睡眠,令家人十分困擾。失智者對時間的混淆是失智症的症狀之一,腦中控制睡醒周期的細胞也可能被破壞,但更多的原因是:失智者白天閒閒沒事做,常是坐在電視前打嗑睡,白天睡飽了,所以晚上就十分活躍。因此白天儘量安排失智者有適度的活動。

  家裡附近若有日間照顧中心是最好的,安排失智者白天至日照中心「上班」(或「上學」、「參加活動」、「去當志工」,需依失智者喜好選擇說詞)。日照中心通常會安排許多活動,由專人帶領。藉著活動,失智者可多運用現有功能,有助減緩退化;足夠的活動可維持身體的健康、促進食慾、改善睡眠,同時情緒較穩定。高品質的日照中心懂得尊重、鼓勵、讚美失智者,令失智者有成就感,行為問題也跟著減少。

  2003年5月間公視「公民對話錄」節目有關失智老人日間照顧的報導,讓人印象極為深刻。如果有療養院所是如此這般的,以柔軟心及專業、秉持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失智老人的話,那麼真的值得讓更多人知道,因為你我的家人甚至自己,都有可能成為失智老人。

  就這樣,我們連絡上該集的主持人和來賓,並促成的本期(40期)DIN電子報的專題。在此感謝台灣失智症協會、財團法人私立健順養護中心以及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護理之家的衷心協助,讓我們得以透過精彩的文字與圖像,了解失智老人也可以發揮殘餘的潛能,享受生命最後的幾年春光。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