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面族

  景氣持續低迷,失業人口並無減緩的趨勢,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藍天何時來到?其實,企業主若能尋求官方或民間提供的職務再設計服務,便可輕易的解決工作場域的不便,讓身心障礙員工擁有人性化的工作空間,進而發揮潛能,提升工作效率。因應個別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而進行的職務再設計,可能只需短短幾分鐘,也可能需要幾個月,端看需求的種類和解決的方式而定。

  偶然的機會,巧遇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的職業再設計督導龍希文先生,他慷慨的提供三篇著作,讓一般人備感陌生的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實務,能夠輕卸薄紗,呈現在大家眼前。歡迎有興趣的網友前往本網站「就業輔導資訊」中的職務再設計單元瀏覽。

  最近,我們更新了本網站「福利服務資源」中有關交通優待、學費優待、購屋租屋補助方面的資訊。請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喲!

×    ×    ×    ×    ×    ×
  隨著醫療進步與衛生環境改善,台灣的高齡老人逐年增加,2000年台灣民眾平均壽命,男性為73歲,女性為78歲,老年人口比例近年正快速增加中。

  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國家,是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達7%者,台灣在1993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截至2000年9月底,台閩地區老年人口達190萬餘人,占總人口比例達8.57%,等於約八個人養一個老人,預估到2030年,老年人口將達19.5%,約三個人養一個老人,而到了2040年,預計達25%,人口老化情形將更趨明顯。

  當家人因年老、生病、身心障礙或遭逢意外等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卻又不忍或無力送往護理之家或安養院時,將由家中的哪位成員擔起照顧的重責?依照國內外的調查研究,家庭中的照顧者70~85%都是女性。目前全台需要他人照顧的失能者約有50多萬人,而90%以上的失能者,都由家庭照顧者協助大小便、盥洗、進食等生活起居。

  之所以成為家庭照顧者,也許出於親情,也許因為責任,但沒有喘息機會、不眠不休的照顧重擔,讓照顧者身體疲累不堪,精神上也備感焦慮、挫折及倦怠。而無法外出工作,也使照顧者淪為經濟狀況較差的一群人。當他們無助絕望時,有誰可以拉他們一把?

  有鑑於家庭照顧者長期被忽略與漠視,一群專家學者與熱心人士在1996年成立了「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是國內第一個倡導家庭照顧者權益並提供服務的公益團體。本期(34期)DIN電子報感謝家總的熱情協助,讓我們分享照顧者的深情投入與難以圓夢的期盼,也提醒我們,有朝一日成為照顧者時,千萬不要孤獨苦撐,尋求社會的支持才是上策。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