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腦性麻痺員工
文/賴淑華
腦性麻痺者的身心特質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簡稱C.P.),屬於多重殘障。腦性麻痺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嬰兒在出生前、中、後,腦部還沒發育完成時,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傷害所造成的。像婦女懷孕時感染病毒(如德國麻疹)、嬰兒早產、缺氧、生病、撞傷、鉛中毒等,都有可能造成腦性麻痺兒。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腦性麻痺在任何國家、任何家庭都有可能發生,其發生率一般估計為二百個新生兒裡會有一個案例產生。
由於腦部神經細胞構造非常複雜,因此腦性麻痺的類別與症狀也會隨著受傷害的部位與程度而有所不同,有些人的症狀是輕微且不易察覺,有些則是非常嚴重。一般而言,患者最常見的困難乃在於肌肉的控制與協調,也就是所謂的運動功能障礙,如果傷害影響到控制動作以外的其它腦部區域,則會合併成各種感覺及發展上的多重障礙,以下是幾種常伴隨的相關障礙:
- 智能不足:
並非每個腦性麻痺患者都是智能不足,約有25%的患者在學習方面是正常或優異的。
- 癲癇:
有40%左右的腦性麻痺患者會有癲癇的現象,但有些可以在醫師的診斷及指示下用藥物控制。
- 視覺障礙:
患者視覺上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斜視,視力不良有時也會影響到四肢的協調作用。
- 聽覺障礙:
聽覺方面的障礙會使患者講話產生困難。
- 語言障礙:
約有70%一75%的患者有語言障礙,但只要給予機會及鼓勵,大部份都可以說出話來,但是有時咬音會比較不清楚,所以別人較難瞭解。
由於肌肉的失控,有些腦性麻痺患者,說話會不斷流口水,或是身體會不斷晃動,再加上往往伴隨一種以上的障礙,所以常常會受到一般人的排斥,或是對他們的能力產生誤解,不是要求他們做無法做到的事情,就是對他們產生不信任感,不做任何要求。長久下來過多的挫折與不被接納,會使腦性麻痺患者容易自卑,缺乏信心,也較缺乏與一般人公平競爭的機會。所以如何協助腦性麻痺患者獲得一份適才、適性的工作,使他們生活能夠自給自足,進而對國家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在在都是人事進用單位與助人專業者所當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