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鍵盤巧變裝——以電腦可及性策略促進滑鼠與鍵盤操作效能之再探

文/孟令夫

  由不同專業所組成的電腦輔具小組於2002年5月在台中舉辦之「第五屆工程科技與中西醫學應用研討會」中曾發表「可及性策略影響四肢偏癱疾患電腦操作之效應」的長篇論文(182-187頁),其中包括五位案例的成效探討,本文繼續報告另外三位嚴重手功能障礙者接受電腦科技輔具介入後的成效,分別依照個案動作表現特質、未介入前電腦操作表現、可及性策略以及介入後電腦操作表現等順序,進行三位個案的討論。

個案A

  個案A為一位20歲肌肉萎縮患者,在動作表現特質方面,他的頸部、軀幹、手與腳的肌力明顯減弱,均達不到徒手肌力測驗Fair的水準,大部分為低於Poor或僅維持Poor的水準,各關節有攣縮或變形現象,但是手腳在特定範圍內仍有部分動作控制能力。

  個案在小組在未介入前已經可使用兩手一起移動普通滑鼠執行相關作業,但由於肌力弱、關節活動受限與動作控制不佳,導致僅能按壓鍵盤上的部分按鍵,因此無法功能性的執行文字輸入。小組建議的電腦可及性策略為(1)可以維持用兩手一起控制普通滑鼠或使用軌跡球的方式進行游標移位、點選、與拖曳,(2)並採取螢幕小鍵盤執行輸入,但由於輸入速度太慢,因此小組也建議(3)嘗試使用語音輸入。

  個案於介入後可以自行使用軌跡球滑鼠與藉由螢幕小鍵盤輸入,且達到極高的正確率,但是速度太慢;當完全以語音輸入取代時,雖然速度加快許多,但是錯誤率太高;最後個案自己統整出合併軌跡球和語音輸入方式,遇到語音無法辨別或語音輸入錯誤時,即改成使用軌跡球滑鼠輸入。基本上,語音輸入雖是一種選擇,但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關於個案使用語音輸入與軌跡球滑鼠合併螢幕小鍵盤的比較,請參見表一(輸入內容為「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阿辛的人,他開了一家酒館,以賣酒維生。」)

表一 語音與軌跡球兩種輸入方式的比較(個案A) 

輸入方式 輸入正確率 輸入時間 說明
(A)語音 很就以前,有1個叫做阿詩的人,大開了一家酒有關,及賣酒為生。 55秒 語音輸入錯誤很多。
(B)大軌跡球滑鼠合併螢幕小鍵盤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阿俊的人大開了一家酒館及賣酒維生。 8分26秒 花費時間太久,但是準確率佳。
(C)合併A與B 正確率達百之百 未精準測量,介於(A)、(B)之間。  

備註:個案有逐漸減少使用語音輸入趨勢,並表示(1)以語音輸入修正錯誤不方便(錯一個字要修改都得刪掉一大段,或另起一行),(2)一定得戴耳機但個案不喜歡帶耳機。
個案B

  個案B約三十餘歲,因頸部脊髓損傷影響到軀幹與四肢,他的動作表現特質為上臂動作較佳,前臂、手腕與手指均僅有些微動作,因此平時若需使用手執行活動時,多以上臂帶動前臂方式進行,譬如:可以此方式獨立操控電動輪椅搖桿,個案平常均採取趴的姿勢使用嘴巴進行繪圖工作。平時雖然很少操作電腦,但是在未介入前已有能力以兩手扶著(靠著)普通滑鼠移動游標,並可將一手反轉以手背朝下使用掌指關節按壓左或右鍵,但無法執行輸入工作。

  小組團隊建議個案的電腦可及性策略為(1)也可以使用搖桿滑鼠與外接開關來執行游標移位、點選、與拖曳(原滑鼠左右鍵則以外接開關取代),(2)另可搭配螢幕小鍵盤執行輸入工作,(3)並嘗試使用小畫家進行繪圖。個案於介入後已經可以使用小畫家進行繪圖,並也可以執行所有與電腦相關活動,惟螢幕小鍵盤仍有諸如欄位太小等限制尚須改進。

  協助本個案的經驗使小組發現另一項議題,即是採用以兩手扶住普通滑鼠移動游標或或單手操控搖桿移動游標或拖曳的比較,就移動游標而言,前種方式速度較快,花費節省,但是定點至小欄位較為困難,以搖桿移動游標速度較慢,但是定點較穩。繪圖時採用搖桿方式的圖形較為筆直(圖三),兩手一起扶助滑鼠的方式則較為活潑有曲線(圖一與圖二)。

圖三 圖二 圖一
圖三 使用搖桿滑鼠繪製   圖二 使用一般滑鼠繪製 

 圖一 使用一般滑鼠繪製

個案C

  個案C是一位罹患神經纖維瘤僅接受在家教育的國小高年級女生,個案有時需呼吸器協助,從小臥床,但認知功能極佳,在動作表現特質方面,全身肢體力量明顯減弱,若用徒手肌力測驗標準判斷,幾乎都在Poor或以下的水準,且缺乏單獨手指動作控制的能力,在小組介入前她完全無法操作滑鼠與鍵盤。

  小組所建議的電腦可及性策略為(1)坐輪椅時配合原有的懸吊吊帶(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所建議製作)可將手臂抬起,(2)使用大軌跡球進行游標移動,(3)使用外接開關取代普通滑鼠左鍵功能,(4)個案藉由地心引力及自己下壓動作按壓開關,之後懸吊吊帶可將其手臂拉起,準備再執行另外的按壓動作,(5)由於懸吊吊帶的協助,可使其右手維持在空中進行水平的前後左右移動,因而可以控制軌跡球。個案於介入後已經可以成功執行相關的電腦活動,包括電腦遊戲,螢幕小鍵盤輸入……等,原有一整天臥床的作息也已經產生更正向的變化。

  所有四肢偏癱的個案都是小組學習的對象,透過他們讓小組不斷修正與精進未來的策略。個案本身的感受、觀點與建議也非常重要,必須做為介入時的重要參考。此外,無法僅藉由通則即可成功的協助個案建立無障礙電腦使用環境,還必須到生態環境中不斷觀察與嘗試。同時,評量與介入歷程的思維需極為細膩與複雜,譬如:(1)調控滑鼠、開關或鍵盤該擺設的前後左右方位、距離、高度、與角度等,(2)有多種策略可以選擇時,該決定哪一種?(3)鍵盤、滑鼠與開關合併時總長度的考慮。

  最後,我們也體會現有輔具仍有諸多限制,語音輸入的精確度仍待改進,螢幕小鍵盤太小,動作不利於視覺障礙者,若要移至特定格位極為困難,且若要中英文並用極為不便,因此在服務過程中也能醞釀未來研發的思路。

(本文係2002.6.30.「2002縮短身心障礙者數位落差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專文,原文名稱為「以電腦可及性策略促進滑鼠與鍵盤操作效能之再探」,作者為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助理教授。感謝作者慨允轉載。)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