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又一村後的感想

文/魚丸湯
 
  是在陳政雄醫師的介紹下,初次來到台北市立療養院的又一村。原本以為又一村是「幼育村」,我要圍繞著一群小毛頭,而且他們的年齡可能都比我小,所以我當時千百個不願意去那裡,寒假寧願待在家裡,讓光陰陪我混時間,也不要去那裡做復健。

  我當時的想法,可想而之,一定不會受父母認同,但還是被拉去了。它就在半山腰上,旁邊盡是林蔭連成的森林大道,感覺起來還蠻有陶淵明筆下世外桃花源的味道,遠離了煩囂的都市,空氣也給人了一種清新的感覺。過了一會兒,一棟灰色建築物就閃進了我的視線裡,初次看時,給人一種冷暗灰矇矇的感覺(誰叫建築物是灰色的),我懷著一種既好奇但又有點不甘願的心情進去,見到醫生,被帶到聽雨閣(會客室)簽下一張住院程序單,從此就跟又一村結下不解的緣份了。
 
  現在回憶起來,那已經是國一下學期的事情,我也改變了不少。從以前對人都不理不睬,到現在會主動跟人打招呼;自己的觀念也改變不少,從以前歧視精神病患(連自己也歧視),到現在會主動幫助別人外,也交了不少朋友。
 
  偶爾聽聽他們講自己的心事,發現導致發病的原因大都歸類在個性、情感、壓力這三種因素上。除了這種無聊的發現外,也注意到大部分的人在高中、高職發病的機率比較大(可能是因為課業壓力比國中大,或是青春期情緒比較不穩定的因素吧!)。雖然如此,不過又一村的學員們還是很認真在過每一天,他們對春夫(負責接電話、跑單、排書)、造福(像普通商店一樣,賣飲料和食品)、花坊(負責賣花給外面的人或市療裡有需要的人或單位)這三個用來復健和工作訓練的團體,都很用心在做,雖然一個月薪水只有一千多塊,但他們還是很認真和盡責,所以又一村這個機構常讓外人覺得印像深刻。
 
  我還聽老師說過,有一個曾經是又一村的學員,現在已經出去外面工作了,而且一個月薪水還三萬多塊,讓我聽了心裡有些佩服,體會到生病並不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重要的是能否從逆境中走出來,而不要被逆境困住,這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記得在精神病才藝表演大會(2002年12月17日台北市政府舉辦的「91年度精神康復病友歌唱暨才藝競賽」)上,我看到台上的康復病友,每個人都表現得不凡同響,讓我不禁好奇,問了又一村的張碧凰護理長一個問題:「他們為什麼感覺起來不像精神病患?」她回答我:「他們是不是精神病患,這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有沒有活出自己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後來我想一想也對,人生本來就會有暴風雨來臨的時候,不管風雨有多強,有多麼令人覺得痛苦,也總會有雨過天青的時候,何必悲觀、怨天尤人呢?所以人還是要想辦法堅強一點,才能把握住機會再創造另一個生命的巔峰,不要怕暴風雨和挫折,要用堅強和勇於面對挑戰的態度,來打擊一切阻礙人生的障礙,如此的話,就是對付不好的一切的最好良劑吧!
 
  附帶一提,我們又一村在表演大會上唱歌和才藝這兩方面,都拿第一名。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療養院「又一村」青少年日間留院學員。)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