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自閉兒 - 存在就是喜悅
杜岳媽
大自然透過父母傳遞生命的種子,生養、育化來自自然。
父母的功能是媒介〈中繼站〉。
生命是屬於自然,人僅是軀體的保管者。
再次聽揚教授的演講,他傳達的理念是上回「拔草與建樹」的源頭,我稱為首部曲,是反應人之潛意識中對生命的態度、尊重、漠然或佔有。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外界,教授認為我們會為表面的現象,去尋求答案,而往往我們所追求的反而離本質越來越遠。
在新生命的到來,我們父母的身體與心理對這生命產生主宰〈佔有〉的情愫,當這生命出現非我們所認知的行為,我們找外理人去解答新生命與自己,這根本是用非自然的外力去影響其正常的運作,隨著生命的成長,我們不斷把真人的空間,壓縮在我們的價值上,我們忽略〈漠視〉生命力是自然存在,是自體的發生,這些不尊重生命的內污染〈心不快樂〉造成自己及周遭人的生活壓力。
生命自有其秩序,內在小宇宙健康的運作,當不調和時會有Nature Key去調理,這Nature Key〈自然之鑰〉來源於快樂。
記得當我得知孩子是自閉症後,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病,我不知道兩者是否有所關聯,但我相信當時我的心定是有太多的污染--不愛自己,處於低落的情緒對未來存有極大的恐懼,我沒不良嗜好,也沒服用不明藥物,卻得了再生不良性貧血。
教授說,快樂也有真偽,用在自己與他人上也得選擇,如何去選擇,先學會調和,保持自然界的本性。
生命要珍惜,想動要去用,用自己的心與身,決定在自己。
孩子會如此是從胚胎起就自然形成了,一個本質的實相,除了真心去接受、欣賞、尊重之外,無他。
日漸覺得孩子是我的老師,由觀察孩子,我們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目標〉?想來這在懷孕就開始了,孕婦會想吃些平日沒興趣的食物,這需求來自胎兒。
打從聆聽了教授的演講,我覺得教授的論點,一一印證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但我以為,選擇性的快樂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易感受負面的情緒,個人也很難放下自身的問題。」針對此教授說明,這負面情緒,本身是結果,這結果皆是平常不珍惜〈忽略〉正面的感受,當心用欣賞的角度,快樂感受力越深,則越沒有負面的情緒,這是反比的關係。 教授說父母的快樂與否不能建築在孩子或別人的價值裡〈評價〉當認清孩子是屬於自然。我們對到來的颱風,不會心存厭惡,因為颱風是自然現象,相對孩子的情緒或行為,我們也應持自然現象,而不為此牽動自己的情緒,這完全是一種「態度」。
別人評論我們的眼睛大或小,我們不會太在意,因為重點是能看。
我們往往太把重點放在弱的地方,而不欣賞這實體所配合的其他結構上,陷入這泥沼裡〈負情緒〉將造成自己的精神衰弱,扼殺生命〈自己與他人〉。
我思考教授的話後,告訴自己,當有存在就是一種喜悅。
(本文轉載自自閉症基金會牽引會訊第162期,91年3月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