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媽媽

  阿嬷說:我老了,還不知道可以照顧他多久?
  七十多歲的阿嬷照顧祥祥已經七年了,打從祥祥三歲那年,媽媽經不起祥祥動輒送急診的驚嚇,選擇不留一字一語離開後,阿嬷就一肩挑起祥祥「媽媽」的角色與責任。
  看過祥祥的人都知道,熱情的他就像一隻在叢林中奔跑的小象一樣,總是毫無顧忌地迎向陽光,好像,眼前的世界裡充滿著各式各樣奇幻的物件,正等著他去探索。

  急速奔跑的腳步,把年老力衰的阿嬷遠遠丟在身後,這樣的景象充斥在許多隔代教養的家庭裡,祥祥跟阿嬷只不過是我們看到的其中之一幕~

  錯過黃金治療期的祥祥,起步特別晚,沒有讀過幼稚園,沒有上過國小一年級,在經過基金會與教育局等相關單位的協商後,直接跳級進入啟聰學校國小二年級開始讀起,也因此,很多大家早已經學會的知識,他要從頭學起。

  陪伴、教導吞嚥的語言老師,在這時候也肩負起媽媽的角色。

  小小孩就已經會的吞嚥,祥祥到八歲以後才開始學習。

  從最簡單的喝水開始,從不斷地嗆到,一次又一次地失敗、經年累月反覆不斷的練習後,祥祥終於可以大口吃飯了。

  爸爸曾經說過:希望他可以開口清楚地叫我一聲「爸爸!」
  在氣切口關閉手術之後,這個願望慢慢浮現一絲曙光!就讀啟聰學校後,祥祥很快地學會手語,但周遭的親人卻沒有一個人會。因此,口語的學習還是當務之急,也是往後他與世界溝通必要的工具。

  學會吞嚥、氣切口關閉後,祥祥的發音清楚很多,語言老師說這是很好的基礎。為了幫助祥祥可以銜接上在啟聰學校的學習,負責教導祥祥發音、口語表達的語言老師,也開始學習手語,更運用了剛研發出來的輔具軟體,一字一句地教導祥祥如何發音與表達。楊老師曾經說:祥祥是我的手語老師,我是祥祥的語言老師,我們教學相長!

  學習中的祥祥專注的眼神,似乎想要告訴我們:我正努力追趕大家的學習腳步,所以,不要來吵我唷!
  是的,每一次祥祥與楊老師在一起上課的時後,旁觀的我們總會有一種錯覺—以為,這是媽媽在教孩子學說話,因為那種設身處地、無比的耐心與關懷,不就是媽媽的形象嗎!?

  為了讓祥祥學習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基金會代為協助申請居服員每週一次的居家服務。每一次的家訪,祥祥總是熱情地迎接與擁抱居服員及基金會的社工。服務過程中,愛撒嬌的祥祥總是裝無辜般地拜託居服員,趕快帶他出外散步,帶他到圖書館去看書,最重要的是他可以趁這個機會到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逛逛,買個小東西,因為這個也是語言教師特別交代的家庭作業喔—透過輔具的協助,讓祥祥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學習如何以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喔!

  愛撒嬌的祥祥總是拜託居服員,希望可以買玩具,又想買布丁,但居服員總是記得社工及語言老師的交代,要讓他跟一般的小朋友一樣,學會自律,也要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有求必應,所以,這個時候居服員好像也化身成為媽媽了,在採買的過程中,讓祥祥也學會了「取捨」與「下決定」!

  在祥祥開始起步學習的這三年中,雖然親生的媽媽不在身邊,但有許多的照顧者在不同的時間裡,也一肩挑起了「媽媽」的責任與角色。或許,尚不懂世事的祥祥,還不懂體會媽媽不在身邊的心情,但從阿嬷、語言老師、居服員及社工員等這些默默付出的女性身上,也直接地獲取了原本該從「母親」身上所得到的照顧、關懷與愛心!雖然,現階段的祥祥還無法親口向這些「不一樣的媽媽們」說聲:「母親節快樂」!但,每一次祥祥的進步,相信都是這些「媽媽們」最直接的回饋。

  後記:在社福機構裡有很多的女性從業人員,或許他們也還沒有當母親,但很多時候,他們對弱勢者的照顧,就像母親般的溫暖。因此,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也以本文祝福所有女性照顧者、社福機構女性從業人員:母親節快樂!

本文同步刊登於用愛彌補~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官方部落格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