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電子報第19期——歡喜的餐廳(2001.9.28出刊)

【本期專題】歡喜的餐廳

乘風飛翔的喜憨兒餐廳

文/小面族

  「對不起,讓你等候了。這個月忙著出月餅,剛剛還有客戶上門訂貨。」
  「聽說這幾天妳都忙到沒時間休息?」
  「嗯!昨天晚上12點回家,前天則是半夜2點。」

  幾次連絡新竹「喜憨兒文教基金會」蕭淑華主任,她正忙得團團轉,但終於撥空接受訪問了。

  柔美、聽似年輕的聲音從話筒裡傳出。她說她不年輕了,結婚已十多年,是個頂客族(DINK,雙薪無小孩)。53年次的她,從東海大學社會系畢業後,轉行從商。之前在新竹利百加企管顧問公司任職時,被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蕭淑珍董事長挖角,於2001年5月加入喜憨兒陣營。

  因著許多喜憨兒家長的殷殷盼求,喜憨兒基金會早就想在新竹成立據點,然而一個烘焙餐廳動輒需要一、二千萬元的資金,沈重的腳步難以順利邁開。正在發愁的當兒,有如神助一般,錸德科技居然主動找上門來,不但協助在新竹縣竹北市及新竹市分別找到開設喜憨兒烘焙屋及複合式餐廳的地點,更捐助購屋的數百萬元頭期款。

  於是,竹北店首先於2001年5月試賣,新竹市建中店則於7月跟進,在偶像級影歌星的義務造勢下,兩店於8月28日正式推出。由於新竹是個高科技工業城,外來的高學歷、高收入人口特多,對於「弱勢關懷」的概念能夠認同,因此開張以來,營收的狀況一直很穩定。當然,蕭主任也扮演重要的拓荒角色,她以本身累積的專業背景與人脈,馬不停蹄的拜訪眾多的公司行號,懇請他們支持與眷顧。

  中秋節是烘焙業的年度盛事之一,8月,新竹喜憨兒即主動出擊,向科學園區、工業區展開月餅的攻勢,每盒訂價從200元到1,000多元,並提供折扣優惠。9月初開始接單,原先希望能達到400萬元的銷售目標,但因不景氣加上風災影響,只做到250萬元。然而,就一個誕生未久的民間團體來說,這也算是很不錯了,其中最大的訂單即來自錸德科技,共有3,000多盒。往後逢年過節,該公司也將選購喜憨兒的禮券、禮品,10月起,他們24小時運轉的廠區的夜間點心更由喜憨兒供應。錸德科技,確實可以做為善盡社會責任、回饋社區鄉里的企業典範。

  除了二個店面外,基金會在竹北市光明14街還有一個烘焙工廠。目前,他們總共有50位工作人員,包括22位18~23歲的身心障礙學員,以中重度多重障礙居多,例如:智障、唐氏症、自閉症、肢障等。一般而言,中、輕度的學員可在餐廳工作,中、重度的則在烘焙工廠任職。

  由於才剛剛起步,教師人力不足,因此初期只能招收較年輕的學員。首先,學員須經面試,會流口水或衛生習慣較差的可能先被剔除,接著試做三天,然後試做一個月,通過層層考驗之後,他們即可成為正式的學員。試用學員可以領到車馬費與餐費,而正式學員每個月的工作獎助金可達6,000元以上。基金會的目標是,培訓學員一年之後將他們轉介出去工作,可以從事的職業包括:餐廳、公司、工廠、量販店、洗車中心等等。

  度過繁忙、疲憊的中秋節,下一個大節日將是耶誕節;至於賣點是什麼,蕭主任要喘息幾天後,才有力氣構思。另外,他們也和公民營機構合辦運動會或義賣活動等,不僅設攤推廣產品,也讓喜憨兒有跳跳開幕舞、和群眾接觸的機會,提高社會適應力。蕭主任近個把月來的重量級工作負荷,讓另一半很心疼,但也持續的給予支持。會不會倦勤呢?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她說:「這是神交給我的功課,我希望把它做好!」

  至於新竹喜憨兒基金會未來的願景,她希望它擔任搖籃的角色,照顧更多的喜憨兒,每年至少可以培訓50位學員並轉介出去工作。從她完全不顯疲累的聲音判斷,她一定會陪著這些孩子走下去的。

※新竹竹北烘焙餐廳,TEL(03)553-9588,FAX(03)553-9589,竹北市光明六路259號
※新竹建中烘焙餐廳,TEL(03)574-8154,FAX(03)574-8134,新竹市建中路55號

充滿光亮的黎明餐廳

文/黃蟬

  「小阿姨,妳不要動手,這應該是學生來做的。」美玲對著黎明餐廳店長曾玲珍說。

  「今天有誰不乖,明天就不准去黎明餐廳實習。」黎明教養院的老師對著同學宣布。頃刻間,十多位中度智障的同學便安靜下來了。

  二年多前,位在花蓮市的花蓮縣社會福利館落成時,一樓的空間即準備讓身心障礙團體經營餐廳,可惜乏人問津。

  而基督教門諾會花蓮黎明教養院創辦人陳則明的親戚曾玲珍,在花蓮市開設以生機飲食為特色的長春藤素菜餐廳已有十多年。從佔地180坪、工作人員18名的規模看來,該餐廳的確頗有名氣與口碑。1998年起,她也在黎明教養院擔任講師,每週一次指導院生學習製作生機飲食料理,以訓練他們的職業技能。

  於是,陳則明力邀曾玲珍接下這個不一樣餐廳的店長重任。在她的首肯下,廚師來自自己的餐廳,並與教養院的老師合作訓練智障服務人員。歷經短短一個月的籌備,花蓮首家公辦民營的「喜憨兒」餐廳——黎明教養院附設實習餐飲部(簡稱黎明餐廳),便於2001年初開張了。

  39年次的單身貴族曾玲珍是花蓮在地人,年輕時即離鄉前往台北工作。從事貿易業的她時常需要應酬,漸漸的,身體出現警訊。歷經兩次子宮腫瘤的開刀手術後,她決定返回家鄉,尋求不一樣的生命體驗。1995年,早年極少下廚的她,帶著紮實的生機飲食學習經驗,就在花蓮市開起素食餐廳。

  1996年,曾玲珍的姊夫,化學博士蘇昌信在罹患肝癌後,也決定提前退休回到花蓮,利用吉安鄉中央路老家的四甲地,開設「長春藤農場」,專門種植有機蔬菜。目前該農場的蔬菜僅供應給長春藤餐廳與黎明餐廳。而他個人的抗癌經驗已寫成《防癌與抗癌人的飲食》一書。

  目前,總共有20多個16~28歲的中度智障學員在黎明餐廳實習,平均每天約有5、6位,從事的是外場服務、場地清潔、洗碗、洗菜等工作,廚師的重任暫時還不適合由他們承擔。平常的營業時間為週一~週五11:00~14:30,供應的菜色計有便當10種、套餐12種及合菜1種。往後,喜愛求新求變的曾玲珍還會不斷的推出新花樣。若逢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有特殊展出或活動,例如9月22日起舉行的2001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該餐廳也會延長營業時間供應晚餐。

  目前,店內的消費族群還是以社團為主,例如:國民黨部、紅十字會等團體的大型餐敘活動,短期內尚不容易有盈餘。但她覺得,因同情、憐憫而上門的顧客不能持久,反之,只要餐飲的口味、品質、服務維持上乘,黎明餐廳即會得到認同,漸漸也會有固定的客源。

  由於餐廳門口張貼著明顯告示,因此用餐者對服務人員都有同理心,並未有不禮貌的行徑出現。倒是不習慣教學方式的媽媽廚師,偶爾會心急的使喚學員動作快點或不耐煩重複交代,讓他們有點挫折感。曾玲珍認為,這也是廚師們可以再合作協調的地方。

  被學員稱為「小阿姨」的曾玲珍說,比起一般的員工,這些純真良善的孩子從不叫累,不會偷懶、抱怨,更不會計較、懷恨或陷害人。有人以為他們愛打小報告,在她看來,他們只是坦白,有話直說而已。

  問她:累嗎?不想做了嗎?她說:不會啊!黎明教養院對她有很高的期待,她也愛這群可愛的孩子。在黎明餐廳,這些孩子不但可以訓練就業能力,也能增加和外界接觸的機會;借重她成功的事業經驗與熱情的生命力,曾玲珍說:「我要為民情保守的花蓮澆灌出身心障礙者的花園。」

※黎明餐廳,花蓮市文苑路12號,TEL(03)823-7580
※長春藤餐廳,花蓮市富安路22號,TEL(03)856-9069

吃喜願兒做的麵包,做善事

文/陳月雲

  2001年4月裡,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員工福利委員會,為那批鎮日「做牛做馬」的同仁們,舉辦了一場基督教喜樂保育院所屬的「喜願麵包工坊」一日遊。

  清晨6:40從台大出發,約莫10:00就到達「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我們一行人分成兩批,分別參觀院區和麵包工坊。

  喜願麵包工坊佔地三個房間,由太平間改建而成,成立兩年來,在「總兼」(校長兼敲鐘)施明煌策劃和教導下,弱智的孩子們,終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口感不錯的麵包,賺取零用錢。施先生以「陸海空」(陸是指腳踏實地,海是指心胸和海一樣大,空是指志氣比天高)來勉勵孩子們。雖然最初孩子們連搓圓形麵團都很困難,而且每一個簡單的切割麵團、在麵團上擺兩粒葡萄或芝麻的動作,他們都要學一、二年,但現在的他們,已經能夠記住自己被分配到的步驟,並做出多樣化的麵包品目。共購中心的夥伴們,也在施總兼的帶領下,每個人都親手做出兩個歪七扭八的麵包,小葉(配送部葉學高)還為他做出的那陀米田共沾沾自喜呢!

  喜樂保育院只收留中、重度殘障者,他們並未被家人遺棄(家人每月負擔萬餘元,政府補助一半),因此水準較高,院內老師經常性在做教育訓練,老師們也會定期帶院童到市內麥當勞,去花花自己賺來的零用錢(小插曲:共同購買中心組織部姿樺被一個老阿媽錯認為孫女兒,拉著她不肯放)。

  朋友們,請您記住,當您購買冷凍的、喜願兒做的手工黑裸麥土司、貝果等麵包時,即便每次口感可能不很穩定,但請您想一想:您的每一次消費,就能帶給喜願兒更多的工作機會,就能讓他們有穩定的訂單(如果做兩天、休三天,他們可能會忘了自己被分派的動作),您已經幫助喜願兒成為有用的人,請把這個訊息告訴家人和孩子們,一起來支持喜願兒的創業之路吧!

(作者為《主婦聯盟月刊》特約採訪記者)

弟兄——幫忙與陪伴

文/施明煌

  無言的擁抱

  無聲的笑容

  這裡有我們真誠的感動

  我們都是一家人

  我們是好弟兄

  謝謝您們的幫忙

  謝謝您們的陪伴

  • 宗禧~土司包裝師傅

  笑容是他最美麗的語言

  雖然我聽不懂他的話語

  不要問我怎麼教導他的

  我會說是他自己學的

  或者是上帝教他的吧

  • 阿同~忠誠的園丁

  他像沉默的巨人

  沒事時總低著頭

  每天早上他會用最神速的方式

  完成掃地澆花倒水的工作

  不要懷疑他 不然

  錯誤一定是來自我們的懷疑

  • 家青~麵包的管家

  他是我的督導

  從頭髮的長短

  車子的髒亂

  便當的多寡

  隨時隨地……

  我想 在他的眼裡

  我一定是個問題孩子

  • 旭初~全能的助手

  伺機而動的觀察者

  他是好幫手也是載卡多

  有時候當你找東西

  找得好心慌的時候

  他會看著你的猴急

  冷不防的笑說——在那裡

  • 兆祥~勤快的收拾者

  我們都習慣怪他

  喜歡亂收東西

  下次他不在的時候

  我們東西照樣不見時

  請先想想

  是我們亂丟

  還是他亂收

  • 家明~熱誠的清道夫

  負責清理分類垃圾

  對他最大的處罰

  就是不給他工作

  一句好棒 或再多說些好話

  他真的都可以把頭給你

  • 世紋~偷懶的孝子

  很會偷懶 但很孝順

  說到可以賺錢給媽媽看病買藥

  馬上見效

  常常纏著你說「錢寄了沒?」「寄多少?」

  有時候 自己都很慚愧

  他是不是在告訴我

  我有沒有去看看媽媽陪陪媽媽

  • 文賢~溫順的文人

  人如其名

  無語的遲鈍的

  連笑容也是緩慢的

  我也不知道他想什麼

  沒事時

  真的很想像他

  聽不懂別人的話

  一個人可以靜靜的坐著

  靜靜的坐著

註:本篇為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喜願麵包工坊「總兼」施明煌對他的弱智麵包天使們的素描。

歡喜如願同行的喜願烘焙餐坊

 文/施明煌
 

  • 喜願行……行就是行

  這是我為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喜願麵包工坊與喜願互動餐坊,特別向彰化稅捐處北斗分處申請設籍課稅的行號名稱,但這是形式上的定義。在理想與情感上卻是有種深層的意義。

  行
  是名詞 也可以是動詞 也可以是形容詞
  喜願行 是麵包工坊與餐坊的行號通稱
  喜願行 是希望大家做伙歡喜如願同行
  喜願行 是我對喜願弟兄伙伴們的讚譽
  因為  行就是行 讚就是讚

 

  • 怨與願……轉怨為願

  成立餐坊願望的原點,其實一點也不浪漫。在麵包工坊成立的初期,經營真是慘淡。想把土司和麵包賣到早餐店,但在二林與附近鄉鎮甚至彰化市,都沒有一家早餐店或餐坊願意使用喜願麵包,不是說太硬就是太粗,真是感慨很多,也多少有怨嘆!

  當年1999年的7月,二林靈糧堂的林傳道夫婦主動拜訪,願意免費提供他們住家樓下給喜願麵包當店面(二林員林客運對面),可是當時因為麵包工坊的內部需要更費心,無餘力推動而退縮了。但對林傳道夫婦的熱誠一直銘記在心,立下心願,當有能力時一定要努力成立一家屬於喜願的餐坊。

  今年(2001)7月專程拜訪林傳道夫婦,贈送喜願紀念Polo衫表達內心的感念與謝意。看到他們夫婦後,又重燃成立餐坊的希望。從8月26日租屋到佈置裝設,9月19日開始訓練院生,預定10月3日開始(限時)試賣,希望10月22日正式對外營業。

  理想
  最可敬的對手是現實
  最可怕的殺手是浪漫
  我克服現實 也打敗浪漫
  所以我實現我的理想

  • 口罩……也是面具

  不管在麵包坊或餐坊工作,總因為衛生的確保要求大伙們都要戴上口罩,而且戴久了連下班後還會下意識不自主地的往下巴拉口罩。

  就院生來看,口罩就是口罩,每天工作時都要戴它。可是當我們習慣戴口罩時,它已經不是戴口罩而是在戴面具。我忽然發現,口罩可以遮掩負面情緒波動的面向,進而將情緒隱藏,而使溝通陷在虛應的陷阱中。

  不信的話
  戴口罩
  試試看
  也注意覺察那些長期戴口罩的人
  自我覺知與觀照

  • 勤勞與懶惰……從錯中學,從做中學

  犯錯是他們的特權
  而且還有神賜予的豁免權
  真正的尊重他們
  就是接受他們的錯誤
  當我們因害怕收拾他們的錯誤,而加倍認真去分擔他們工作的同時,可能也正在壓縮他們學習的空間,變相剝奪他們工作的機會。

  所以,我們真的要嚴肅的思考,我們的勤勞是不是因為懶得再收拾一次?!

※喜願烘焙餐坊,電話(04)896-2484,傳真(04)896-2713,彰化縣二林鎮豐田里 南安路55號

用愛織一生的瑪喜樂女士

文/基督教喜樂保育院
 

遠渡重洋的愛落地生根

  來自美國加州的瑪喜樂女士生於1915年,現年86歲,是一位虔誠基督徒。1958年,她結識來自台灣埔里的謝緯醫師兼牧師,謝醫師邀請身為護士的瑪喜樂來台協助肺結核病患者,自此踏上台灣,奉獻其後半生。因著基督博愛的精神,瑪喜樂無怨無悔的付出,她對台灣人的愛是一份不分國界、語言、文化、信仰、無私的愛。

  1960年,瑪喜樂隻身來台,於埔里基督教醫院當了三年義工護士,妥善照顧患者,更常關懷他們內心及家庭的需要,出錢出力,不遺餘力,並常隨醫師巡迴義診,敬業奉獻的精神深獲醫院員工及病患家屬的感佩。

  1960年代的台灣,經濟貧困,身心障礙福利不被社會重視。瑪喜樂隨醫療團至彰化二林沿海地區義診時,目睹當天竟有高達222位的小兒痲痺患者前來求診。因未接受過肢體矯正治療,很多孩子爬行於地,有的則失學在家,無法接受教育。瑪喜樂不忍見肢障兒童受苦及無助,遂以實際行動返美變賣部份財產並到處奔波籌款,而於1965年8月,商借二林基督教醫院成立「小兒痲痺兒童保育院」,提供醫療、教養、復健、心理輔導等服務,照顧小兒痲痺患者及貧困失依兒童,四十年的歲月中受惠者已達千人。

  1970年,「小兒痲痺兒童保育院」遷入彰化縣二林鎮中西里,並申請立案成為「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成立之初,在人力、財力匱乏下,瑪喜樂身兼數職,除了負責行政管理,還兼挑駕駛、院舍打掃等事務。不論朝夕,遇到院生生病不舒服時,她即駕車送往就醫,也從不計較貧富,不論家長是否有能力繳費,關心的是如何讓他們接受適當的醫療、復健和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她是照顧身心障礙者的開路先鋒,是永遠的義工,更是人人口中暱稱的「阿嬤」。

慈悲心、關懷情,用愛織一生

  為配合政府推展社會福利政策,亦鑑於社會需要,1988年,喜樂保育院增購土地,並得到內政部六千多萬元的獎助經費,著手興建啟智大樓,1991年落成,轉型收容教養5~15歲智能障礙、多重障礙院生,給予妥適的教育及服務。之後又於1993年購地,再次得到內政部獎助一億一千多萬元經費,興建「喜樂養護中心」,1997年3月完工,開始收容照護成人智能障礙及失智症者,為更多身心障礙者提供完善且舒適、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

  走過漫漫四十年的歲月中,瑪喜樂不僅照顧了許多家庭,更培育了眾多自立自強的身心障礙者,並成為社會的菁英。為了台灣的身心障礙者,她付出時間、金錢、心力,犧牲奉獻自己,即便86歲高齡,至今仍不遺餘力的在努力著,彷如一粒麥子落地成長,結實累累,其生命感動許多人,紛紛加入社會關懷的行列,更喚起台灣人共同疼惜台灣人的心。

  瑪喜樂如此大愛、無私無我的精神、奉獻一生給台灣的心實在值得推崇肯定及表楊。2000年7月3日,內政部張博雅部長訪問喜樂保育院,代表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頒贈「總統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給董事長瑪喜樂,表彰她長期對台灣地區小兒麻痺、智障者無私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