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電子報第16期——不一樣的圖書館(2001.6.29出刊)

【本期專題】不一樣的圖書館

只要向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訪拍得麗文教基金會

文/Emily

  就明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學習資源都隨著新世紀的數位革命與時俱增,可以多元的發展自己的潛能。每位父母當然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明眼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個歡樂童年,但對於視障生而言,那可能只是黑白的兒時記憶。對他們及其家長而言,有一個長久以來的困境,那就是圖書資訊的缺乏。圖書的不足又導致視障生失去閱讀的興致,惡性循環的結果,視障生難以獲得啟發性教育的受教機會。

  在現代忙碌的社會裏,工商競爭之際,有一些企業仍不時地發揮愛心,秉持深層的人文精神來關懷弱勢族群,讓他們擁有人性的生活與教育環境。由台灣普立爾科技公司成立的拍得麗文教基金會,於1998年7月成立,除了攝影文化的推廣之外,他們也設立點字童書館,並推動視障者的教育輔助計劃。

  盲生看不到強調視覺刺激的童書中所呈現的色彩與圖畫,但因大部份童書都具有親子互動的功能,因此該基金會將每本書保留原貌,加貼透明點字膠模製成明盲雙視童書。成立這樣一個人性化的童書館,是希望明眼人與盲胞之間也能相互分享影像與閱讀的樂趣。

  至2001年4月為止,館內雙視藏書約有1,000冊。圖書種類有:兒童文學、神話寓言、自然科學、語言教育、宗教節慶、鄉土文化以及電腦資訊等。多樣化的童書題材,有助於開拓視障學童的視野,促進身心靈的發展。

  他們也輔導視障生克服英語與自然科學這方面的學習障礙。視障兒童對自然事物難以理解,無法在視覺上感受美好的大自然。為了讓這些小朋友能夠聆賞大自然,2001年4月開始,基金會與風潮唱片合辦「自然音樂讀書會」,藉由自然的原音來體驗那優美的環境。

  另外,他們也曾舉辦過昆蟲與植物花卉相關的課程,請專家講解,讓視障學童們有更深一層的自然體驗。每次參與的對象不僅只是10位視障學童,更邀請這些學童的家長與明眼的兄弟姊妹一起參與,讓活動更活撥更有意義。在開始這些活動之前,每位老師會與學童先作交流,從互動中找尋適合學童的學習方式與內容。例如:摸魚鱗來了解蝴蝶翅膀的鱗片,以及利用紅酒酒架類比昆蟲的複眼等,老師們因而可以設計更活潑的課程,啟發這群孩子。2000年5月的昆蟲營,廖智安老師特別從馬來西亞進口大型的昆蟲標本,是為了讓學童透過觸摸與拆解,藉以了解昆蟲的構造與習性。昆蟲營結束後,廖老師終於明白,每一位視障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如此的困難,但他們又是如此的努力。

  為了讓盲童有良好的英文學習管道,基金會也積極地培訓英語師資,希望以另類的互動模式,打下英文的基礎,日後便能毫無障礙的與外國盲人函授學校接軌,享受終身學習的樂趣。

  創會的前五年,基金會都在做好紮根的工作,一位執行長及四位工作人員不停地努力,使它茁壯,希望讓視障學童獲得完善的學習資源,有自信的發揮個人潛力。他們期待有更多的企業、更多的人投注心力,讓所有的視障者都能公平的享有社會資源,並對社會有所貢獻。

(本文作者為徐動性腦性痲痹患者)

好好玩的智障兒童玩具圖書館

文/小面族

  就算你是高雄人,可能也不見得聽說過「高雄市智障兒童玩具圖書館」吧!

  「高雄市智障兒童玩具圖書館」於1993年10月17日開館,由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舊有兒童閱覽室的閒置空間,委託「高雄市調色板協會」經營至今,是國內首座「公設民營」專為心智障礙者服務的玩具圖書館。

  「高雄市調色板協會」的前身為「高雄市智障者福利促進會」。圖書館溫淑蘭主任說明,改名除了希望破除一般人對智障者的刻板印象外,更殷盼集合家長、社工、志工的力量,將智障孩子的人生塗滿色彩。

  該館位在高雄市中央兒童公園內,館內面積約30餘坪,除玩具存放室、諮詢室及行政區外,主要空間規劃成圖書角、積木角、生活角和綜合遊戲區。館外還有高雄中區扶輪社捐贈的小型攀爬架及公園管理處配合整建的相關兒童遊樂設施。也就是說,來這兒,包你好玩的!

  特別的圖書館當然有它特別的用意。經營單位認為,在家長的陪同下,指導智障孩童使用極富功能性、訓練性、啟發性的玩具操作,可以增進其感覺、運動、社會、情緒、認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讓孩子的緊張情緒得以紓解,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從遊戲中,也能培養親子感情,改善兩代關係。

  目前,他們有哪些財產呢?圖書總共2,583冊,包括親職教育叢書410冊、兒童圖書1,484冊、幼兒圖畫書664冊、布書毛書25冊。玩具則有703種共1532件,其中,概念理解類259種493件,精細動作類162種371件,生活類221種527件,粗動作類61種141件。另有視聽資料13種151件。哇!真是洋洋大觀呢!

  購書的經費從哪裡來?溫主任說,每年他們可以編列兩萬元的預算,自行挑選繪本童書書目,然後,高雄市立圖書館便會代為添購,通常收到的會比申請的多出一些。另外,水電的支付、硬體的維修、電腦等設備的更新等,也都可以向高雄市政府申請。有時,他們也向各大出版社,書籍中盤商募書。至於玩具的添購,他們將玩具款項編列在活動企劃案之中,向公家單位遞件請款,待活動結束後,圖書館的庫藏量又可增加了。

  他們也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才藝活動,例如:直排輪、打擊樂、律動、戲劇、軟陶、陶土、紙黏土、紙雕、水彩、剪貼等,以學期為單位,每週一次,每班15人為限,讓高雄市各國小的啟智班集體到圖書館來上課。透過這樣的參與,啟智班的老師回到校園內後,便能為智障孩子設計更多元的課程內容。寒暑假期間,他們則改辦親子才藝課程,讓父母有參與同歡的機會。

  雖然稱為「智障兒童玩具圖書館」,然而只要是身心障礙的孩子,不分縣市、年齡及障別,都可以享有借書、借玩具的權利。他們也歡迎設籍高雄市3~6歲之學齡前兒童,由家長陪同入館遊玩,可是抱歉囉!書籍、玩具就不能借回家了。

註:該圖書館已於2001年改名為「高雄市調色板兒童玩具圖書館」,2005年底再改名「高雄市兒童玩具圖書館」。

愛的點字童書館

文/黃蟬

  因著《白袍‧白杖》這本書的牽線,讓我第一次知道「拍得麗文教基金會」。瀏覽他們精緻美麗、對視障者完全無障礙的網頁後,又引起我對「點字童書館」的陣陣好奇。

  2001年6月13日,我們來到位在台北市內湖區的「拍得麗文教基金會」拜訪。基金會辦公室就設在普立爾科技公司之內,該公司經營者的夫人劉秀麗女士便是基金會的董事長。普立爾科技公司一個專事生產自動雙眼相機、數位相機的成功企業,值得恭賀的是,該公司剛於2001年6月榮獲得文建會頒發的第四屆文馨獎的銅獎,它是一個鼓勵企業贊助文化藝術活動的獎項。

  該基金會於1998年7月成立,主要的會務包括視障服務與攝影文化的推廣,而視障服務的重點項目即是1999年8月設立的全台唯一的「點字童書館」。基金會認為,視障教育必須從小紮根,盲友閱讀的興趣也要及早培養。然而一般圖書館的童書部沒有點字童書,至於視障圖書館的點字童書也僅是聊備一格,數量極其有限,無法滿足視障學童的心靈渴求。另外,對於視障學童的明眼父母而言,點字書有如無字天書一般,並不容易學習及閱讀。若要增強明眼父母與年幼視障子女間的互動樂趣,(明盲)雙視童書便是最好的媒介了。

  目前,點字童書館擁有1,000本雙視童書,其中的400本是英文童書,他們非常歡迎全台各縣市的視障國中小學生加以借閱。只要利用電話或e-mail提出申請,基金會即會寄出書籍。借書人可利用郵局提供的免費「瞽者郵件」還書,無須支付任何費用。由於辦公室場地有限,目前並無閱覽室的設置,2001年底,基金會將會搬遷,屆時將有讓視障親子促膝展讀的寬敞空間。

  他們用來製作雙視童書的繪本童書中,有些是書商捐贈的,每年約可獲贈200本左右,也有個人捐出的,其他的則是由基金會購買的特別折扣書。基金會的執行企劃朱嬿青小姐提到,他們每月約可生產20本雙視童書。它是如何製作的呢?

  朱小姐說,雙視童書製作的過程相當辛苦,而且失敗不得。首先,請有經驗的視障學童的明眼家長以點字機將點字打在透明膠膜上,經過修剪,再細心、平整的貼在書頁上。若是有某一版(頁)貼歪、貼皺了,點字無法辨識,而進口的點字膠膜黏度很強,根本無法撕起重貼,這本繪本童書就只能作廢了。由於該項工作費神費力,基金會都是按版計酬,每本童書的加工費用至少要300元。完成的雙視童書,其厚度約比原有繪本增加1/3左右,翻閱後較容易脫線、破損,因此得要七、八成新的線裝童書才值得製成雙視童書。就算一般明眼義工有心協助,由於對點字完全外行,也難以勝任這項工作。因此,秉持著精緻品質、長期經營的態度,基金會對於藏書的增加既不求快也不求多。

  看到這麼有心的企業所成立的特別圖書館,我們是不是也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那是當然的!你可以捐贈家中不用的七、八成新的中、英文繪本童書,也歡迎捐贈視障學習輔具,例如:立體地圖、立體幾何圖形等等。請與「拍得麗文教基金會」聯繫。

鬧區中的心靈角落——訪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

文/小面族

  走在台北長庚醫院附近,在這高級住宅區的巷弄內,居然有座公立圖書館,而且是一般市民極少到訪的,那就是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

  踏入一個小小院子,眼前出現的建築物就像是陳舊的公家院舍。沒錯,它原本是台北市立啟明學校校舍,民國65年落成啟用,直到民國82年該校才搬遷至忠誠路新校區。民國83年9月30日,啟明分館就在原址三樓設立,成為全國第一所視障專用圖書館。該館目前擁有有聲書18,000多冊、點字書籍3,000冊,每月並出版《啟明之音》有聲雜誌(錄音帶)一套3卷約210分鐘,分送給150位視障訂戶。

  台北市最早設立的視障圖書館是民國47年由台北市盲人會所設立的盲人閱覽室。民國75年,台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成立視障資料中心,專門服務視障讀友,之後才移轉至啟明分館。約40來歲、非常親切的該館工作人員陳雪玉小姐,從民國64年即加入台北市盲人會盲人閱覽室服務至今,真可說是台灣盲人圖書館發展史的見證者。

  與熙來攘往的一般圖書館相比,這兒可是安靜多了。由於行動不便,或工作時間所限,視障讀友多半利用電話借書。因此現場見到的十來人,除了4位明眼、5位視障的該館工作同仁外,還有二人一組的幾個小組,在盲用電腦之前忙碌著。他們正在從事點字書的校對、編製工作。一般的書籍先由明眼義工輸入電腦,接著再由明眼義工就著書頁朗讀給「外叫服務」的視障者加以校對,最後列印出來的即是點字書。由於一般的文字檔案透過電腦轉譯成注音符號點字時,破音字、同音異字等部份會出現差誤,因此必須經過詳細的校對。而所謂的「外叫服務」,就是啟明分館約僱的視障者,專門從事點字書的校對工作,採按件計酬制,目前共有六位。

  遷就啟明學校原有的教室空間,啟明分館就地設置小巧的校對室、拷貝室、有聲書庫、列印裝訂室、點字書庫、錄音室、讀報室等等,與一般圖書館的大坪數、大隔間迥然不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點字書庫的冷氣開放著,房內卻一片黑暗,同樣的,盲用電腦的螢幕也是關閉的。原來,視障者並不需要開燈、瀏覽螢幕。

  與所有的視障圖書館一樣,視障讀者都可透過「瞽者文件」方式借還書,亦即,只要是視障者郵件,都可透過郵局免費遞送。一般而言,九成以上的讀者都以電話提出借書的申請,也可採用書面或親自辦理的方式,少數年輕族群則會透過e-mail借書,甚至直接由啟明圖書館寄出點字書的文字檔,免掉郵件往返的麻煩。借閱冊數的上限為點字書20冊、有聲書30卷及(文圖、透明點字)雙視圖書5冊,期限為60天。該館並定期出版視障讀物目錄,包含錄音帶、磁片、國字體、點字版等型式,網站上並提供新書目錄。很溫馨的是,館內還提供視障讀者代訂蒸便當、代叫計程車、請志工送搭公車的服務。

  開館之初,他們即擁有借書者800多人,如今已達千人以上,遍及全台甚至包括金門。不但讀者多,義工群也很龐大,高達207位之多,負責錄音、讀報、打字、裝訂、剪報、校對等工作。錄音義工的資格較為嚴格,必須咬字清晰、聲音悅耳。每個月,該館約可製作成人有聲書20本,成人點字書5本。若是製作較單薄的童書,產量則會多一些。

  民國85年,啟明分館開始提供讀報的專線服務。視障朋友可透過0800-011-906三線免費電話,任選當日14份報紙及當期雜誌特定內容,每通電話限時20分鐘。每天上、下午共須6位讀報義工的支援。有視障股票族天天打電話來了解某幾支股票的行情變化,也有人只聽棒球新聞。從該專線每個月的高額電話費可知,讀報服務廣受視障朋友的歡迎與肯定。

  既然服務的對象為視障者,該館是如何選書的?據陳雪玉說,他們會根據讀者的建議、書商的新書書單以及網路資料,由義工與視障同仁組成的選書小組提出購書書目,再交由市圖總館採購。由於該館其他的費用支出(有聲書、點字書製作費用)較高,相形之下,購書的經費比一般圖書館為少,每個月大約購進100本新書,偏重醫學(保健、醫療、按摩)、哲學(文學、勵志)等。基於有聲書特定段落倒帶的不便性,有重複閱讀價值的書籍較有可能被製成點字書。

  你想了解點字書是如何製作的嗎?你想加入具挑戰性的義工行列嗎?走一趟繁華街道中僻靜巷弄裡的啟明分館,你會收穫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