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電子報第13期——身心障礙生就學奮鬥記(2001.3.30出刊)

【本期專題】身心障礙生就學奮鬥記

我女「明真」——腦性痳痺兒就學奮鬥記

文/李貴燕

  明真出生時因難產缺氧而傷害到運動神經,以致影響到身體的平衡與協調,經醫師診斷為徐動性腦性痳痺。

  從小,她就到醫院做復健,每天持之以恆的不斷練習。她個性善良聰慧,上小學時因導師的愛心教導,成績常名列前茅。老師為了教好她,甚至積極的進修、研究與輔導,明真的人格發展也因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待她進入國中,因寫字動作緩慢,沈重的升學壓力造成學習困難,問題便接踵而至。我常常去學校與老師溝通,因為--「我要我的孩子受教育」,所幸老師都能接受、包容她;但他們也感慨於各級教育無法上下銜接,特教老師宥於編制常無法將所學貢獻予殘障學子身上。

  1991年,她面臨高中聯考,當時只有為視障學生所設的簡陋考場而已。因沒有身心障礙考場,經向聯招會陳情遭拒,教育官員答道:「再等幾年!立法通過後再來考。」這番讓人吐血的話,竟然出自高級教育官員的嘴裡!幸賴全家人和仗義的朋友努力奔走,促使教育立委在立法院提案通過,而及時在北一女中設置了台北市殘障考場。當時,只有10名左右的身心障礙學子應考(其他的特殊教育生既知通不過聯考硬仗,早就放棄了),每科考試延長20分鐘,電腦答案紙格子放大1.5倍,但沒有任何加分。之後,各高中考區才漸漸設置殘障考場,並有增額錄取、加分25%等規定。

  1994年,明真面對大學聯考,聯招會悍然拒絕設置身心障礙考場,原因竟然是她的殘障情形「不夠嚴重」。在聯考前夕,我帶著孩子進出幾家大醫院接受醫師的診治,以取得巨細靡遺的診斷書;然而,聯招會又以「申請時間已過」加以否決。在忍無可忍下,只有訴諸媒體,結果明真終於得以進入緊急設在政大的身心障礙考場應試。但聯招會規定的作答方式(電腦答案卡格子太小)及時間長度(僅國文科延長20分鐘)根本無法符合身心障礙考生的需求,她只有被摒棄於大學門外。在台灣的政治、教育體制下,政府官員口號喊得多,做得少;這些考生所要求的,不過是人道的、人性的合理公平對待罷了!差堪安慰的是,此後的大學聯考再也不敢不設身心障礙考場了。

  就學無門,明真只好準備托福考試,並於1996年底出國讀書。她先到奧立岡州立大學的語言學校讀了一年半,之後在該大學主修社會學,輔修特殊教育,接著轉到亞歷桑那州大繼續就讀,再一年即可取得學位。因氣候適應與思家之苦,她於千禧年底回到台灣,尋求插入本地大學的可能性。經這幾個月的嘗試,我們頹喪的發現,大學之門仍未為像她這樣的特殊教育生打開。目前她只有先找工作,將來可能再回美國去完成學業。

  陪伴著明真歷經十多年的奮鬥,至今我仍只能嘆息:台灣的特殊教育環境已有所改善,但距離先進國家的水準,實在相差太多,腳步太慢!許多身心障礙孩子的黃金歲月就這樣被犧牲掉了。

淺談身障生應考服務

 以九十年學科能力測驗陳姓考生為例

文/周進興

  身心障礙考生考試權力,一向為各方所關切,除了身心障礙服務法有明文保障外,甚至連總統府亦曾來函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指示必須妥善處理相關事宜。本中心也極度重視身心障礙考生的應考權利,但更須考慮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精權、完善的優良傳統。在這諸多因素糾葛之下,對於身心障礙考生的各項試務工作,極難面面俱到。所以就理想而言,有關身心障礙生的受教權問題,應以教育手段來解決,建立良善公平的身障生教育制度,而不是一再折磨這些考生,將其推往毫無止境的競爭漩渦中,理應由國家擔負起該項責任。雖說如此,考試單位亦得盡心盡力作好各項服務。有關對服務身心障礙考生種種努力,大學聯招部分請參見本中心 1997.4.10.《選才精選》第32期三版拙著⟨身心障礙考生辦法沿革⟩部分。

  至於本中心對於服務身障生,更是費盡心思,嘗試各種可能的方式。從八十四年敦聘彰師大特教系萬明美教授對身障生考試方法,做專案深入的研究開始,另一方面召開座談會,到處訪談相關之專家學者,彙整各方意見,尋尋覓覓,祈求能妥善解決身心障礙應試服務工作,而又不影響大型考試既定的公平性。

  本中心八十五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終於首度不計成本,製作點字卷、凹凸立體圖形;八十六、八十七學年度製作報讀錄音卷;八十八學年度嘗試利用電腦作答;八十九提供點字卷、凹凸立體圖形,由於仍有部分無法施測,便將該些配分分攤於其他部分計分。本(九十)學年度辦理身心障礙考生服務事項,計有身心障礙考生56人,含視障生14人。其中12人使用點字試題、凹凸立體圖形,2名視障生使用報讀服務,1名肌肉萎縮症考生使用數位錄音機(MD)錄音答案卷,並請人抄錄讓考生得以參考。而延長時間、提早入場準備、放大試題、放大答案卡、以白紙代替答案卡、提供照明設備、放大鏡、擴視機,安排一樓考場、安排大桌椅,及一切環境上的配合等等,可幫助身障生的一切服務皆盡可能辦到。

  總而言之,本中心所提供的身心障礙生的考試方式,截至目前為止大概所有可想到的服務方式,皆已實際操作過,真可謂竭盡心力,做好最佳的服務。當然可能某些考生仍嫌不足,就以本學年度陳同學為例,原先設計請他直接用MD口述錄音,可是他極為擔心,要求代筆書寫,最後折衝結果,盡如其所要求。但最後他個人對於國文代筆書寫卷甚至很少回溯閱讀,英文卷本來說要拼字式唸出錄音,可是他個人覺得時間不夠,思緒無法連貫為由,直接拼音念出,使得代筆者幾無用武之地。雖然事後仍謄錄所有的錄音,但閱卷先生仍認為直接聽錄音卷評分最為適當,最有利考生,與我們當初設計的預期相符。最後,事實也證明,其各科皆獲得極佳的成績。

  本(九十)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2001.2.10~2.11),辦理身心障礙考生服務事項,計有身心障礙考生56人,含視障生14人應考。其中12人使用點字試題、凹凸立體圖形,2名視障生使用報讀服務,1名肌肉萎縮症考生使用數位錄音機(MD)答案卷,並請人抄錄讓考生得以參考。而延長時間、提早入場準備、放大試題、放大答案卡、以白紙代替答案卡、提供照明設備、放大鏡、擴視機、安排一樓考場、安排大桌椅及一切環境上的配合等等,可幫助身障生的一切服務皆儘可能辦到。

  總而言之,本中心所提供的身心障礙的考試方式,截至目前為止,大概所有可想到的服務方式,皆已實際上操作過,真可謂竭盡心力,做好最佳的服務,當然可能某些考生仍嫌不足。就以本學年度陳姓肌肉萎縮症同學為例,原先設計請他直接用MD口述錄音,可是他極為擔心,要求代筆書寫,最後折衝結果,盡如其所要求,但最後他個人對於國文代筆書寫卷甚至很少回溯閱讀,英文卷本來要以拼字式唸出錄音,可是他個人覺得時間不夠,思緒無法連貫為由,直接拼音念出,使得代筆者幾無用武之地。雖然事後仍謄錄所有的錄音,但閱卷先生仍認為直接聽錄音卷評分最為適當,最有利考生,與我們當初設計的預期相符。最後,事實也證明,其各科皆獲得極佳的成績。

  本刊為平衡報導特向陳同學輔導老師、家長及該測驗的服務人員邀稿,但其家長及輔導老師聲稱,剛考完試不願再讓考生立即觸及考試問題,唯邀到兩位服務人員寫出心得感想,茲將其刊出與大家分享。


口述代筆篇(顏妙芳)

考生唸的速度太快,無法馬上記錄,若請考生放慢速度,又怕影響考生作答的思路,因為閱卷老師評閱的是錄音作答,而不是代筆記錄。
現場聽寫除了要適應考生的咬字,考場周遭的聲響也是考生作答是否聆聽清楚的原因之一。
國文科作文時,尚能憑藉記憶將考生作答的內容概要寫出。(國文科是由監試人員主動將代筆記錄,拿給考生參閱,因此未能反應出考生是否確實需要口述代筆。)
英文科作文時,由於聲調、斷句不易判斷,加上速度快的緣故,代筆記錄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考生只得重聽錄音帶。(考試期間考生要求看一次代筆記錄,重聽三次錄音帶。)
口述代筆對考生的作用,安心成份居多。英文科作文作答完成,重聽錄音帶時,曾要求註記人員將空白補齊。之後為其說明,代筆記錄只是供考生參考之用,閱卷老師評閱的是考生錄音作答的錄音帶。有此要求是因為這是考生在學校已習慣的考試模式。(在校考作文時,是一個一個單字慢慢唸,由他人代寫,再以代寫記錄作為評分依據。)
國文科考試時,考生在作答選擇題時,耗費較多時間在重聽選擇題的錄音答案,在英文科時,監試人員另準備紙張記錄軌跡,已有些許改善。

錄音聽寫篇(吳欣穎)

音質:清晰,收錄聲音良好,但有些部份有機器轉動的聲音,不知是否為考生使用電毯的緣故,而造成干擾。
操作:簡便,但在搜尋功能方面,往前、往後倒帶時,若沒有持續地按壓,有時會不小心直接往前按一首或往後按一首,造成困擾。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我所遇到的問題就是:
考生的聲音在後半段有模糊不清的感覺。
在等待考生作答的時間,會讓聽寫者精神變得恍惚。
非選擇題的作答方面,由於聽寫者與考生之間的程度不同,可能會有作答不公平的情況出現。
在搜尋時,往往無法準確地按到正確的秒數(可能會多往前按2~3秒),或不小心按到最前面,若考一科的時間是90分鐘,當我聽到50幾分時,不小心往前按到從0開始,那我的精神可能會崩潰。
考生的抱怨:覺得花費的時間太多和文字修改的不便。
  雖然MD的使用不像電腦般可輸入想尋找的字,就能馬上幫助我找到我要聽的段落,但是比起類比的錄音方式來說,真得是比較方便。

(本文轉載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2001.2.15.《選才精選》第79期,作者為該中心專員)

特殊教育生留學手札

文/吳明真

  1996年年底,帶著大家的祝福來到海的另一端——美國西岸,展開了我的大學新生活。這幾年裡,我很輕鬆的在學習,這是和我以前在台灣最不同的地方。它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我應該好好記錄我在美國就學的一點一滴。

  美國這塊土地有著許多人的夢想,但對剛踏上那兒的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起初,我總是擔心無法適應,尤其害怕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幸好入學時,堂哥陪我一起去和老師們溝通說明我的情況。從與老師們的談話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很熱心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學校為這些學生設立一個部門,依每位學生的需要給予輔導及協助,例如:我上課抄筆記的速度很緩慢,學校便資助費用請同學幫我抄筆記;另外,考試及課堂寫作時,老師允許我使用電腦作答。

  透過這樣的輔助方法,每過一段時間,我就要填寫一份學習報告,把我的學習狀況供給學校參考,他們可再改進。或許,這就是美國特殊教育與台灣最大的差異。

  每當新學期開始,總會有不一樣的老師及課程,讓我感到有些徬徨:老師的教法是否與上學期的老師一樣?是否能夠繼續輔助我?經過與老師的溝通後,老師告訴我:將依我的需要來協助我。有時上課須上台做些口頭報告,老師會事先和我討論,指導我如何更方便的作好報告。

  走在校園裡,有時看到一些身心障礙同學,我就會停下來看看他們如何自己一個人在校園裡活動。視障的同學身旁總會有輔導員或導盲犬來輔助他,上下課都有專門人員接送。另外,每棟教室會為一些行動不方便的同學設立斜坡道及自動門,方便他們進出。有一天,在電腦教室看到一位雙眼失明的同學正在使用電腦,下課後我就去看那一台電腦有什麼不同,原來電腦鍵盤專為他改成點字鍵盤,來協助他學習。

  四年前,我帶著一份期待的心情去美國開闊自己的新視野;四年後的今天,我帶著自信,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我從一個依賴在父母身旁的小女孩,慢慢地成為一位獨立的大女孩。從家鄉到異鄉,也體會到留學生的寂寞與孤獨,更讓我學習如何在不方便中去適應美國式的生活,包括食、衣、住、行的打理。自己每一天都在學習、成長,不管在學校課業還是生活起居,那都是一段難忘的時光。

  在異邦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的殘障制度相當人性化。美國是一個講求平等自由的國家,尤其是對於身心障礙福利特別注重。在學校中,身心障礙者不分國籍、種族,都受到尊重的對待,都可得到一些資訊或輔助,來增進他的學習。台灣的特殊教育制度慢慢在改變,但仍要吸收一些外國的經驗,才能培育出更好的人才,來為台灣努力。

【好書分享】

白袍.白杖

書名: 
白袍.白杖
作者: 
David Hartman & Bernard Asbell/林俊育譯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01 年 02 月 年 月

大衛‧哈特曼(David Hartman)八歲時失明。儘管他夢想行醫濟世,但卻由於他是個盲人,幾乎被所有的學校拒於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