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頭班長 整理
你聽過信託契約嗎?你知道身心障礙朋友可以透過信託契約度而獲得經濟上的保障嗎?2000年6月30日通過信託法後,台灣的銀行可以依法執行信託業務,身心障礙朋友的經濟生活也可以透過信託的方式獲得照顧。但何謂信託?該如何辦理?大頭班長在這裏簡單地講給你聽。
舉例來講,父母可將存款交由信任的個人或執行信託契約的金融機構代為保管,透過信託契約指定這筆存款的用途是用來照顧身心障礙子女,那子女就可以 獲得最基本的經濟保障。例如,阿勇的父母將200萬元現金交由蕃薯銀行定存,透過先前所設計的信託契約內容,要求蕃薯銀行將每年定存所得的利息12萬元按月撥入阿勇的戶頭,而蕃薯銀行只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阿雅的父母請阿雅的舅舅擔任「受託人」,每個月固定將阿雅父母名下房租收入的二分之一交給銀行定存,剩下的二分之一當阿雅的學費,並且請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擔任信託監察人,每個月派社工員到阿雅的住處了解阿雅的生活情況。
信託制度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在台灣則尚未被廣泛接受,最主要的原因仍在於台灣人不習慣將錢財交給外人管理。不過,透過信託契約的執行,家有身心障礙者的父母倒是可以稍稍喘口氣,藉由信託來為身心障礙子女安排日往的經濟生活。
信託制適合的對象以無行為能力的身心障礙者為主,如自閉症、智能不足、老年痴呆或精神障礙者,長期推動心智障礙者的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祕書 長孫一信表示,針對不同的個案會有不同內容的設計,為協助家長為孩子操作財物安全規劃,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在全國培訓70位律師,同意依總會建議的收費標準協助家長簽訂契約;該會秘書處亦發展出相關工作表格,可以為家長進行初步說明,並提供具體建議。因此若您對信託契約有任何疑問,歡迎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祕書長孫一信先生連絡,連絡電話為 TEL:(02)2701-7271,E-mail:papmh@papmh.org.tw。
文/小麵族
2000年11月底,國寶人壽保險公司推出了業界首創的身心障礙者專屬保單——「關愛一生終身保險」。
在台灣,身心障礙朋友一向是弱勢族群,政府的社福預算連身心障礙者就學、就醫、就業的基本需求都無法充分滿足,比起先進國家而言,實在汗顏多多。因此,若是家有身心障礙兒,為人父母者最擔心的便是:那一天自己先走一步了,兒女的安養問題該怎麼辦?
令人感嘆的是,就算是父母想為身心障礙的兒女投保壽險,以獲得日後的生存保障,卻也完全被保險公司拒於門外。原因無非是,相較於一般尋常人,被保險對象可能有更多的罹病或遭逢意外的機會。也就是說,身心障礙者一直辛苦的生活在不友善、被排拒的環境中,竟連投保也是一樣。
除了政府勉力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之外,企業其實也可負起關照身心障礙者的社會責任,以彌補政府機能的不足。曾於2000年10月份《天下雜誌》公佈的第六屆「標竿企業聲望調查」票選結果中,被推舉為「社會公益優異企業」之一的國寶人壽保險公司,在主動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接觸下,經過半年的籌劃,這份洋溢著接納與關愛氛圍的特殊保單就誕生了。
該定期保險分為15年及20年兩種,投保對象為20歲以下的身心障礙者,包括:視障、聽障、平均機能障礙、語言障礙、聲音障礙、肢障、顏面傷殘、多重障礙、輕中重智障、癡呆、自閉以及慢性精神病患者等,但必須接受體檢。該保單由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出面投保,保額為10萬~200萬,不能附加其他醫療險。舉保額10萬元為例,每月保費約1,000元,期滿之後,受益人終生每年可領回保額的12%,亦即12,000元。
由於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的收入並不高,業者坦承,開辦該項保險的風險也是滿大的,然而他們願意秉持「打平就好」的理念,並期望藉此拋磚引玉,啟發業界與其他社會團體正視身心障礙朋友的生存保障問題。
歡迎與他們聯繫。國寶人壽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87999。
由於過去醫療不注重高危險群新生兒的篩選與診斷,因此,常常延誤發展障礙或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若沒有接受早期療育,通常就沒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可以處理在生活、教育及就業上的問題。因此,「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以下簡稱勝利之家)早期服務小兒麻痺及腦性麻痺兒童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培養專業團隊,並在身心障礙者的生活、教育及就業等課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該組織自民國五十二年起收容學齡期小兒麻痺兒童,提供最好的復健治療及教育環境;民國七十三年起提供學齡期腦性麻痺學生教育與治療整合的服務;並於民國七十九年起陸續開辦電腦排版、電腦動畫、電腦網頁設計等職訓班,及成立網版印刷、洗衣工場、室內清潔、人工洗車、園藝、烘焙、餐飲等庇護或社區工作。
根據勝利之家多年服務身心障礙者的經驗,深感早期療育的重要性,因此,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開辦了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中心。雖然目前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早期療育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地設立,但該中心仍以能在最短時間內,發展兒童最大的潛力並回歸社區為原則,為的是能提供即時且有效的服務給有特殊需求的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並能順利銜接未來的學校教育、職業訓練及職場就業等生涯階段。
三十多年來,勝利之家服務身心障礙者的成效顯著,目前正有計畫地與政府相關單位聯繫,希望接受政府委託辦理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業務包括依政府相關政策協助執行早期通報系統、提供早期療育服務、復健治療、特殊輔具評估、國小轉銜服務或回歸社區學校、學校系統復健整合服務、職能評估、工作強化、職場評估、職業訓練、就業輔導、等相關業務。除了腦性麻痺兒童的教養服務外,近五年來更陸續成立早期療育中心、成人日托中心、重殘養護中心、復健暨輔具資源中心等直接服務部門,希望深入家庭、深入社區提供身心障礙者最適當的專業諮詢與服務。以下就是該組織的服務內容:
一、多重障礙早期療育日托中心
二、復健暨輔具資源中心
勝利之家用了漫長的三十多年歲月,去盡力幫助那些因各種先天或後天原因所致的肢體障礙或多重障礙的小朋友。該組織在醫院中,也不斷地看到很多因意外事件或疾病侵襲而變成障礙者的例子。他們很沉重地發現:當一個人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時,個人的尊嚴是很難維持的。
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那些生理功能有障礙的朋友除接受必要的復健治療外,若透過適當的輔具來維持相當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大大地減輕其照顧者的負擔,更能提昇這些生理障礙者個人的生命尊嚴。因此,輔具在這些生理功能障礙者的生命中,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與價值。
勝利之家已在政府主管機關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殘障輔具資源中心,其目的即在增進社會大眾對輔具的正確認識,也直接提供有需要的朋友有關輔具應用方面的資訊。這間國內少有的資源中心也對相關團體、學校、醫院、醫療復健或特殊教育專業人員提供諮詢服務。經過一年多的服務,已有不少腦性痳痺小朋友、脊髓損傷患者、中風病人及各類因肌肉、骨骼病變致行動能力受損的患者,在勝利之家殘障輔具資源中心得到協助。
三、成人日間托育中心
近年來由於社會結構迅速變遷,民眾對社會福利服務之需求日益增加,對身心障礙者而言,應針對不同類別障礙之問題與需求,如療育、復健、就業訓練、收托養護、特殊教育等來提供服務,因此為符合身心障礙者的需求及應因社會福利發展趨勢.政府及民間團體都朝民營化、社區化、小型化、家庭化的方式來推動殘障福利。有鑑於此,勝利之家的服務方式,也開始有了轉變,從提供全省殘障兒童的服務變成提供高屏地區的社區化服務;從提供住宿服務轉為日托服務及有訓練目的住宿服務;將學齡兒童的服務從在機構中提供服務改為派治療師到學校,與醫院及校方合作,提供整合性之個別化教學方案。勝利之家內部的服務,則為零歲到六歲的早期療育及十五歲以上的身心障礙音的成人日托服務。
當初成人日托中心的規劃及成立,是因為他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工作也應該工作,身心障礙者也一樣。工作可以使人獲得成就感與價值感,所以身心障礙者,若能工作,必能從中得到成就感與價值感。然而,身心障礙者卻常因為身體上的缺陷,造成其就業上的困難,這往往也是整體復健中最終和最難的一部份,因此,身心障礙者的職業訓練與安置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有鑑於此,在衡量勝利之家所在地之資源及辦理殘障福利多年的相關經驗,希望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職業訓與安置做有效的安排。
勝利之家希望能提供高屏地區十五歲以上之多重障礙者及智能障礙者依其需要之生活自理、社交技能、職業態度及職業技能等方面提供日托照顧及職業訓練服務,以期發揮每個身心障礙者的潛能,改善其生活品質,增進其獨立生活能及減輕家庭照顧者的重擔。
目前,成人日間托育中心的服務內容有下列幾個班別:
勝利之家深信,只要給予合適的訓練與輔導,這群身心障礙者,必能成為社會上有貢獻的人。若您有認識的個案,希望您可以告訴他們有這樣的一個訊息,若您想更了解該組織的服務方式,歡迎進一步連絡,電話是08-7366294轉227成人日托中心。
四、重殘養護中心
提供植物人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專業的全天全年的養護中心,以分擔家屬沉重的負擔。現共有25床。
五、評估與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擴大合作之可能性與合作項目
共同開辦慢性病養護項目,照顧包括植物人,精神病,脊髓損傷等需要長期照顧的患者。屏東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屏基)與勝利之家深厚的淵源,三十年來合作關係愉快,並由同一捐助人開辦,屏基至今已發展為地區醫院,已成為地區教學醫院,將成為屏東地區重要之醫療資源。屏基目前正在施工改建中,將由240床擴充為600床,其中200床將為慢性病床。一般機構對於需要醫療資源較為殷切的社福項目均不願嘗試,使得這一類的國民沒有辦法得到應有的照顧,該組織有鑑於此,很願意再擴大服務種類與人數,以服務更多的殘障者。
勝利之家最終的願景是以該組織為管理中心,建立包括有限期住宿服務、社區家園、日間托育、生活技能訓練、職業訓練服務、庇護工場及殘障者在宅服務等類型的綜合服務網路。
一個殘障者因為需要服務的項目不一,其生活住宿方式也不一樣,殘障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由於各類訓練方面的需要,或因為工作生活適應方面的需要,或因家庭生活環境的需要,必須住在機構內,以完成階段性的訓練或適應的任務。長期來講,如果能提供類似社區家園的居住方式,讓殘障者能有更獨立自立,更有隱私的生活,應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果家庭狀況許可,或殘障者在心理上有需要,也可以逐漸回到家庭,以在宅服務的方式,解決家庭內其他成員不便解決的困難,這樣子的一個網路系統,可以依照殘障者的狀況及需要,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運轉,使殘障者得到最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文由「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