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與我

「2005年身心障礙網路社群經營研討會」會後分享

文/簡伶光

  由開拓文教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主辦,行無礙生活網、生命力公共新聞網、蕃薯數位科技協辦的「身心障礙網路社群經營研討會」,2005年7月27日下午在台北蕃薯藤大樓舉行,研討會內容以討論區經營、電子報發行及部落格(blog)發展趨勢做社群經營探討,與會講師為經驗豐富的許朝富、陳順孝以及劉曉栴老師。

  從23個團體共33人出席的踴躍狀況可以了解,身障服務團體對於組織的網路經營、資訊科技發展相當關心,非營利組織在經費拮据、資源有限的情形下,透過講師們的經驗分享與資源介紹,選擇最適合組織也最低成本的平台或工具經營網路服務,幾乎是本次研討會的重點。

  一如講師所言,非營利組織雖然沒有富有的經費資源可以在網路上進行服務,但當今科技資訊環境的發展趨勢,非營利組織卻不能將自己摒除在這股潮流之外,事實上組織也需要及早了解網路技科特性,才有機會引領身心障礙朋友悠游於網路世界,進一步為身障朋友設計適合當下資訊科技環境的課程,培養各領域如網頁製作、網站企劃或經營的身障資訊人才。

  會前,本網站工作人員已簡單訪談過各團體的e化狀況,了解到大多數的團體最期盼了解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網站人氣熱絡,討論區有足夠的網友參與討論,其次則為了解電子報發行的準備與注意事項、利用blog架設網站,以降低網站經營的成本。

  與會講師提供了相當多的免費網路資源供大家參考,這些資源從3分鐘可以架好blog到整套網站系統如討論區、訊息公告、相簿、電子報發行等,都可以是免付費的網站機制,架設網站並非大家所想像的高成本,而網站服務的經營,最大的支出其實是來自於人力的投入,也就是說網站一旦架設,隨之而來的是人力經營的成本,而且,唯有投入人力才有機會讓網站活絡、有人氣。

  開拓文教基金會自1995年架設台灣第一個網路搜尋引擎蕃薯藤開始,便以建立弱勢族群之資訊系統為基金會發展目標,長期關心婦女、身心障礙、社區工作,近年來並盡力協助部落縮短數位落差。十年來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的工作經驗,我們明白到非營利組織e化發展的困境,然而卻也感受到組織運用網路資源發展組織網站的態度不夠積極。

  大多數的組織都覺得組織架設網站是必然趨勢,也是組織努力的目標,雖然沒什麼經費人才,但仍抱持著必須完成組織網站架設的使命。其實組織的資料呈現於網站上有很多種方式,網站的經營也分不同的層次。我們相信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需要獨立架設網站,我們也認為組織的網站功能並非需要面面俱到。網站架設與否,網站要有什麼樣的功能,都需要組織回頭檢視架站的原因、提供網路服務的目的以及組織人力配給狀況。

  此外,我們也發現到非營利組織相當重視網站經營的迫切性,而然在試著向外尋求網路資源時,組織內部卻鮮少給予對等的資源(如人力或經費)支持,說實話,如果資訊發展沒有被整個組織所支持並且擁有固定資源的話,組織的網站經營大概就沒辦法成功了。

  其實網路無國界、架站不困難,網站經營若固定撥出人力,相信是會有不錯的好成績。該次研討會上,講師們提供了不少平台、技巧與原則。如果您錯過了也沒關係,我們將講師的講義內容放在網路上,歡迎需要的朋友下載。內容如下:

把親朋好友拉進來!──討論區經營祕訣(許朝富:「行無礙生活網」站長)
我出刊故我在──電子報發行(劉曉旃:網路工作者)
攻佔他們的媒體,壯大我們的媒體──非營利組織的傳播策略(陳順孝:「生命力公共新聞網」負責人)
(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兩指」神功打天下

文/林宗易

  各位能想像腦性痲痹患者學習電腦到利用電腦的過程嗎?我是屬於中重度腦性痲痹患者,我叫林宗易,是從美工科畢業的,當初一開始學電腦是在高一的時候,剛開始也是與一般人一樣先從DOS、文書處理學起,但是卻給我蠻大的挫折感,因為我只能用「兩」指神功,打字打不過人家,理解力又差,最後第一學期的成績就可想而知了。

  由二年級開始問題又來了,問題的徵結竟然是滑鼠;當時一位學長借我一套3D Studio R3,由於我好奇心太重再加上如果學成後別人一定會對我刮目相看,但是我沒想到一隻小小的滑鼠竟然可以讓我的左手酸痛了將近兩個禮拜!?3DS裡絕大部份的操作需要依賴滑鼠,鍵盤上大都只用到兩個按鍵而已,一個是TAB一個是A,所以當我花了一個半小時作好第一個作品,正開始著色的時候,我的手就開始向我做無言的抗議了,一開始先是好幾十分鐘的痲痹,再來就是持續十幾天的酸痛,在那段時間裡我的電腦只好停工嘍。在那段時間裡我為了不重蹈覆轍,就開始想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想來想去想了很久,靈光一閃就想乾脆用腳代替手的操作,結果成效非常好!只不過別人會覺得奇怪而已(這篇文章也是用腳打的哦!)。在Win 3.1的時代下,我依靠著腳的幫助,順利的趕上並超越別人及自己,在雙腳的幫助下,我在三年級時獲得全校第一屆動畫比賽冠軍,又在畢業展時製作了蒙那麗莎的喜怒哀樂及眨眼的臉部變形動畫,那是距今4年前的事了,仔細想想那時也蠻風光的。

  可是好景不常,畢業之後工作室被我們自己給搞砸了,回家後因為景氣不佳,家境也變差了,又找不到工作(兩年內找了將近60次),每一次都以冠冕堂皇的話來拒絕我,我差一點就變成只知道在家裡吃飽等死的傢伙了,一直到去年接觸網路後,前途才又露出一線曙光,我的網站也在去年九月的時候登場了,我知道自己不是寫程式的料,所以我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美工方面,至於JAVA Script則是參考高手的然後再修改,說真的,我能有今天的實力要感謝三個老師:蔡老師、劉老師及我們導師,謝謝他們灌輸給我的觀念,在此謝謝他們!

居家職訓與居家就業

「勝利設計」的宏願

文/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

關於「勝利設計」
  「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設立的「勝利設計」(VICTORY DESIGN),為一多媒體平面設計專業團隊,每位成員在多媒體平面設計的領域中各具專長,不論是網站規畫、Flash動畫製作、畫籍雜誌編排或DM型錄設計,我們都有專人專責全程服務,十餘位設計師,針對不同行業與設計取向,一定能為您規畫出最適合您的品味與風格的專業作品,提升產品價值,創造最大效益。

為什麼選擇「勝利設計」
  「勝利設計」十餘位設計師,定期接受最新資訊與專業訓練課程,掌握市場最新脈動與設計取向,提供的服務是從設計諮詢到印刷成品,完全數位化的作業流程,縮短作業時間,增加您的競爭商機。選擇「勝利設計」,一定為您嬴得勝利。

「勝利設計」的附加價值
  「勝利設計」的設計師,有些是居家工作的身心障礙者,他們努力不懈,在設計領域中各有專長,珍惜把握每一個設計個案,盡心盡力服務每一位客戶,同樣一個機會,您交給VICTORY DESIGN,除了得到最專業的服務外,還同時照顧到身心障礙者,發揮社會愛心,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您選擇VICTORY DESIGN的最大社會公益附加價值。

「勝利設計」的服務項目

  1. POP海報設計
  2. DM、型錄設計
  3. 封面設計
  4. 書籍雜誌編排
  5. 大圖輸出
  6. 展架設計及製作
  7. 網站規畫與網頁設計
  8. Flash動畫設計
  9. 網站代管及維護
     

心路‧網路‧人生路

文/蔡美貴

  在小學畢業以前,對未來的出路我沒有思考過。直到快畢業時,爸爸在升學與否的調查表上填「否」時,我頓時對未來感到茫然和驚恐。輟學在家後,我開始考慮將來,想到就業問題,年幼的我,心想我可以去工廠做女工,仍可有獨立生活的機會。我幻想著那樣的情景,但最終我了解到現實的「交通」和「洗手間」的存在問題,無法突破,驀然想到這兩項問題,何嘗不也就是阻礙我繼續什學的因素嗎!到此;女工夢醒了,從此我過著優閒,不被有任何期許的安養生活,暗地裡我內心的痛苦與恐慌卻與日俱增!

  由於父母在孩子生病初期;能為孩子做的是四處尋訪名醫,在絕望之後,在父母的心中惟一能做的是努力賺錢,省吃儉用的努力存錢,希望留給孩子一筆生活費,讓他衣食無慮。這樣為孩子未來著想的觀念,使我克制自己的任何慾望,直到我得了癌症,才想到我來世上走一回,一事無成!連惟一想學畫的心願也沒實現,未免太遺憾?於是我生平第一次開口說出想學畫的心願。在我學畫的期間是全心的投入,因為這個學畫的機會,我等了20多年才終於實踐。很多人說因為我殘障,所以有機會專心畫畫,不必為生活奔波,這樣的說法似是而非,但也無妨,終究有了精神寄託,同時至少有一項「才能」可以包裝我,稍減我的低學歷,一事無成的自卑情結。

  數年前因為脊椎側彎壓迫心肺功能而住院,在主治醫師的引介下有機會接觸電腦,在義工老師的鼓勵下,完成了我的第一個用來展示我的畫作的個人網站「彩繪天地」,這個網站成為我與外界接觸的第一座橋樑,得以認識知心網友,在心靈上不再孤獨。之後「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邀我擔任「火線話題」的助理版主,我在這個工作上找到「自我存在價值」,感受到自己是有用處的,可以有所貢獻的。

  失學在家的日子最想望的是進修,但只有空中大學,對小學畢業的我是遙不可及。曾質疑過;為何不仿照空中大學透過電視,讓我們殘障者居家就學呢?是人們否定殘障者受教育的價值嗎?如果我們能接受教育或職訓,學有專長,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居家就業,有所「能」為。

  2000年4月,由「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所舉辦的「電腦多媒體網頁製作居家職訓」招生,是我期盼多年的進修機會,更是我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在我結訓的同時,託同學朝富的福,在職訓老師指導下,組成一個團隊,以「居家就業」的模式,接下第一個有報酬的網頁製作案子。

  到目前為止,利用電腦透過網路,我經手過數個網站的網頁製作的案子,我們採「分工合作」的居家就業模式進行,我很肯定這樣的居家就業模式,可以為不方便出門的重度殘障者開啟一扇就業的大門。

  職訓結訓後,有幸擔任「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電腦居家職訓」的助教,透過網路及電話,協助和我一樣重度肢體障礙者居家學習電腦的工作,這段日子下來,我更相信這種型態的「居家職訓」是可行的,我們重度殘障者需要的是符合市場需求的「職訓」與「工作機會」。

  盼望我們的努力能讓社會,重新定義殘障者的「存在價值」與「角色」。

(寫於2001-8-15)

我的秘密花園

文/李蘊潔

  • 浴火重生小種子

~星星不因其光僅勝於螢光,而怯於出現。~-泰戈爾-

  1989年仲夏,偕好友參加由美國洛磯山登山協會舉辦的「森林大火劫後導覽」活動,參予者有各級學校師生,登山協會和一般民眾,其中不乏推著嬰兒車的親子團體。「教育即生活」,我為當地落實的環保教育和民眾的自發參予感到敬佩。

  碧海連天,山鬱青蔥,原是美不盛收的國家公園,經歷一場火神的肆虐,其斷木殘屑、枯土餘燼、滿目瘡痍之景;令隨行的團員,無不發出驚愕惋惜之嘆。

  踏過枯葉與黃土,沿著參差延展的樹根週邊,乍見一叢叢不知名、青青綠綠的小嫩芽,正頂著焦黑種子的外殼振振欲出……我不禁好奇:是什麼力量讓它們在如是環境中,出土再生,迎向朝陽?

  臨行時,特別向公園的導覽專員為此一連串的天災、人禍導致的森林大火致上惋惜之意,不料對方卻輕鬆的發出驚人之語:「Not at all!」他解釋道:「有些已絕跡300餘年的樹種,經此森林大火,再度萌芽生長,令人興奮極了!」

  導覽的解說,釐清了我對不知名小嫩芽無由生長的疑惑;原為一場環境保護之旅,卻令我對生命多一層敬重:若非一場天大的浩劫,埋藏在地底的小種子焉得破土重生?

  當年火煉而出的小種子,如今當早已綠葉成蔭了。

  • 我的「大時代」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孟子-

  1991年元月1日清晨,我和室友們正聚於學校宿舍廚房,分享各地家鄉的美食,享受新年假期的難得悠閒。來自北京的千紅揚著嗓門宣佈:「今天是1991年的第一天,瞧1991這數字,左右二組字元的總和皆為10,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對十」,這樣的組合比流星雨還難見到,今年肯定吉利極了!」窗外飄著霏霏細雪,大夥的心卻隨著北京腔十足的「元旦宣言」熱烘烘的暖和起來,室友們個個眼睛發熱,各自許下新年心願的同時,也彼此祝福:祝福每一位共此天涯的海外學子學業順利,平安返鄉。

  諷刺的是,在這千載難逢的「大時代」裏,我病了,一枚暗褐的肉芽不知何時在我胸口悄悄地生長,眼見它逐日坐大、隱痛,我意識到不詳……經就醫診斷,証實為乳癌,醫囑立即入院治療,俟手術恢復後即可返校上課。

  徘徊在去、留之間,我放棄了辛勤攻讀的教育碩士課程,回到親愛的家人身旁,接受一連串魔鬼式的治療。

  1993年初春,重新投入職場後的6個月,我突然舉步唯艱,寸步難移,經醫師診斷為放射線治療導致的後遺症——「脊髓損傷」,我失去了行動的能力,一夕之間,我的生命又跌落谷底……一連串打擊,讓我不知如何再度勇敢面對生命的波瀾,無語問蒼天:為什麼是我?

  想起了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番對白,當阿甘在母親臨終前問:

  What is my destiny?(什麼是我的人生目的?)

  沒有教阿甘任何人生大道理,只教他勇敢接受人生的母親僅回了一句:

  You have to figure it yourself. (你必須要自己去找答案了。)

  「脊髓損傷」所帶來的不適和種種不便,曾一度沮滯了我求知的腳步,每當我的心境走入灰黯時,昔日環保之旅的情境,總會鮮活地出現於腦海中,心中自許:我就是一株冬眠待甦、浴火重生的小種子,只要勤奮澆灌,必會衝破萬難,破土而出……

  • 從視窗出發

~有了電腦,你可把週遭的環境當做調色盤和筆刷來使用。~-紐約州插畫家吉米.卡洛-

  和電腦結綠,來自於參加電腦職訓初階課程,由於外出的不便,無法繼續參加進階課程,家中上有高堂,更不能安心進駐住宿式職訓課程,對各軟體的運用,只能自行看書摸索。

  「知識能使人自由」,無遠弗屆的網路成為我的行動圖書館,舉凡天文地理,人文藝術等範疇,只要透過網路,皆可一覽無遺,讓我在重重障礙的環境中無「網」不利。我再也不必請親友為我查資料了。

  愛上電腦,是2000年4月參加由「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件協會」所舉辦的「電腦多媒體網頁製作居家職訓」,主辦單位勇於突破傳統職訓模式,為重殘者開闢居家職訓,透過教學光碟和面授課程,網路Q&A,E-MAIL等多樣性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按圖索驥,求助有門;師生間互動密度並不亞於機構式職訓。

  「經師容易人師難」,感佩於老師們敬業執著的教學精神和視病若親的態度,隱藏於心中的多年陰霾逐漸消逝,我的生活開始忙碌而充實;以電腦為畫筆,可使畫中人物或高、或矮,或美、或醜,也可使畫中主角飛簷走壁,前進、倒退……電腦不再是冷冰冰的科技工具……

  「嘗試」,是一個美妙的開始,昨天的我,今天將會更美麗。只要努力前往;我的未來,將生機無限……

斗室的春天——網路科技圓了殘障者居家就業的夢想

文/周二銘

一、緒論

  蓬勃的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近年來已改變了全球數千萬人的生活習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網路資訊中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估計,至1995年底,全球至少會有4千萬人擁有網際網路的帳號;至1998年,全球網際網路上將會有1億的使用人口。我國推動網際網路的工作起步較晚,但託政府進行「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之便,1997年網際網路在國內總算開始名聲大噪。

  由於在網際網路中,人們可以方便、迅速、經濟地進行如:電子通訊、線上購物投資、瀏覽電子圖書館、參與電子討論廣場、從事遠距學習、進入電子銀行、線上雙向電話、線上廣播電台等,網際網路已成為許多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活躍的電子場所。

  早在1970年代,就有人提出居家就業(Telecommuting、Teleworking)的構想。居家就業的主要精神就是以電訊(含電腦網路)活動取代部份或全部在傳統辦公室的處理工作。據估計,美國在1994年已有840萬人口,在1998年會有6千萬人口,採用居家就業的工作模式。對於許多無法克服環境障礙或生理限制的殘障者而言,居家就業正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就業希望與機會(Gray,1993﹔Pieper,1997)。

  以下我們首先要來談談網際網路對於殘障者的特殊意義,然後介紹居家就業的一般概念,最後提出殘障者居家就業所必須考慮與克服的問題。

二、網際網路對殘障者的意義

  網際網路對於殘障者的影響,可從國外殘障單位競相架設3W站,及許多殘障者在雜誌撰文,稱讚網際網路帶給他們的好處的現象一窺端倪。1993年9月15日,美國國會出版「NII行動綱領」(Th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genda for Action)中有下面一段話:

  「我們國家無法忍受國人對電訊或資訊的使用權利有所差別。本政府矢志,不分受入多寡、殘障程度、居住區域,將提供全國人民容易使用、便宜獲得的現代化資訊服務。」

  為何美國政府如此重視保障殘障者使用網路的權利?由於建設NII的終極目標在提升全國人民的生產力與素質,能否無障礙地使用網路服務,將直接影響二十一世紀殘障者的生活品質與工作能力。

1. 擴大社交面與心理層面的意義
  有人說殘障者最大的不利(與非殘障者比較)在於與他人互動(interaction)的能力的缺陷。平常一個人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靠的就是利用與他人相處的機會,來推銷自己並影響別人(這就是互動)。為了與他人互動,殘障者不但必須克服客觀環境的障礙,還得設法扭轉他人因殘障者外貌而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與不良印象。

  在電腦網路中,所有傳遞的「東西」只有資訊與思想,人與人不須面對面,絕對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被過分重視的「完美與健康體型」的訴求。如今,殘障者得以先讓對方認識「內在的自己」,再選擇適當時機告訴對方「外在的自己」。殘障者總算可以公平地,直接與他人互動。

2. 改善生活方便面的意義
  在網際網路中,人們不但可以閱讀許多圖文並貌的資料,更可以進行線上購物(從五穀到房屋,應有盡有)、銀行轉帳、各種查詢的工作。殘障者在從前必須出個門,然後克服萬難才能辦成的事,如今在網際網路中輕鬆愉快就可完成。

3. 吸收新知的意義
  根據Aldea Communications的統計,網際網路中於1993年,就已有超過1,400個的資訊系統(包含校園資訊系統、圖書館資料、電子佈告欄、加值服務資料庫等)可使用Telnet上線、超過25,000個Gopher站、超過2,500個3W、數萬個公開的FTP站。

  網路上的資料不但豐富多樣,最重要的是這些教材可在「彈指瞬間」取得。殘障者再也不須擔心,想借的書在圖書館架上擺的太高,或重得令你寸步難移。美國政府規定,任何不是列為「機密」的官方文件都應該放在網路中,供人們自由讀取。今年我國NII推動小組也編列鉅資,投入建設能提供便民服務的新世紀電子化政府。

4. 增加就業機會的意義
  在網路上,殘障者有較大的社交圈,消息較為靈通,見識更為廣博,相對的就業機會自然比不會使用網路時為多。另一方面,會使用資訊網路的人,應有相當的電腦素養;研究顯示,使用電腦與否對殘障者就業狀況(薪水高低、全職與否、獲得工作的機會等)有正向的關聯(Kruse,1996)。

5. 經濟與效率的意義
  由於使用網路不須出門,時間、體力、財力上都相當經濟實惠。如今在網路輕易可取得許多的資訊,利用傳統方法,可能再多錢財也無法完成。

三、居家就業的概論

  如前面所定義,採居家就業工作方式的員工,利用電訊設備,然後以部份或全部的時間在家工作,如此將可擁有比傳統朝九晚五更為彈性的工作環境。居家就業的興起不但是拜現代網路科技進步之賜,背後更包涵了許多複雜的因素。

1. 影響居家就業的潮流
  就社會新潮流層面而言,追求彈性化生活安排與個性化格調的工作方式,是許多現代人所重視的,居家就業正好可以滿足此一需要。就商業新潮流層面而言,如今全球工商競爭日趨激烈,同時資訊員工在就業人口中占有相當大比例,居家就業的工作人員不但能迅速、有效、靈活地反應工商訊息,也正好合適資訊員工平日所從事工作的特質。就技術新潮流層面而言,如今電腦網路環境成熟、軟體硬體價格低廉,在在使得個人與企業都願意採用與推動居家就業的工作模式。

2. 員工選擇居家就業的理由
  居家就業的員工能夠較自由的支配一天的時間,容易有較高的自我期許與工作動機。許多調查顯示,居家就業的方式能提高個人10-30%的生產力,也會減少精神上的壓力,這點不但是因為居家就業能節省通勤的時間花費,同時也將減少傳統在辦公室上班時所無法避免的不必要干擾。

3. 企業主推動居家就業的理由
  如今企業主在聘雇新員工時考慮的不能祇是此人工作能力,還要自問公司是否能提出足夠的誘因,以吸引並雇用居住在遠方的人才,居家就業可能正是最好的安排。為了留住一些因客觀或主觀因素考慮離職的資深幹部,居家就業可能扭轉情勢。

  傳統大夥聚集在辦公室上班的方式,公司不但要負擔昂貴辦公室的租金,更要提供員工所需的耗材與消費品,這些開銷都將因採用居家就業而完全節省起來。由於採用居家就業的員工在各自家裡上班,將因此降低意外災難、員工請假或曠職所造成的損失。

  另一方面,由於環保意識抬頭與相關法令的制定,在1990年,美國就有一百個以上的都市為了符合法令要求的考慮,必須由市府主動的提出與推動位居市內廠商公司的居家就業計畫。

4. 企業主推動居家就業面臨的挑戰
  由於管理者將不再能如影隨形地監督所屬員工,企業主要推動居家就業計畫,首先必須處理的是來自管理者心裡上的顧慮與阻力﹔同時公司必須研擬配合居家就業的有效管理方法,同時預估對公司原有文化可能產生的影響。

  推行居家就業先期與平常運作的費用,公司都要做審慎評估。資料與情報的安全管理方法也需要重新思考與設計。由於居家就業使用個人住所工作的特性,公司也要為員工的安全與幅利做特別的考量。

5. 員工選擇居家就業面臨的挑戰
  居家就業的個人將面臨孤立與缺乏與他人互動的處境,同時卻可能遭受朋友、家人的干擾。另一方面,居家就業的員工,將喪失在公司上班時所能獲得如打字、影印、聯絡等各種事務的協助。

  如何掌握升遷機會與資訊,也是居家就業的員工必須面對的挑戰。

四、殘障者與居家就業

  對於一般人而言,居家就業可能祇是諸多工作方式的選擇之一﹔就一些殘障者而言,居家就業將是唯一的選擇。

1. 殘障者居家就業成功的條件
  專家建議,居家就業的殘障者與一般人的成功要素是一樣的:首先要考慮職務是否合適居家就業的方式、要有良好自我管理的能力、擁有足夠的軟硬體設備、使用獨立的工作空間、以及是否有適合的個性等。

2. 重殘者居家就業的問題

  • 殘障者要居家就業,首先要學習並熟悉居家就業中所有電訊工具的使用方法﹔在這個階段,殘障者應該透過職能復健系統,接受必要的協助,如取得合適的輔助器材(Assistive Product)(Vagnoni, 1992),使得自己的狀況能適應居家就業的工作情境﹔如此不但能確保殘障者居家就業時能充分發揮工作能力,同時也可以避免二度傷害的發生(葛湘玟,民84)。
  • 必須掌握有市場性之工作技能。理想的情況是,在掌握住電訊工具的使用方法後,殘障者可以在網路環境中,以居家職訓的方式學習專業技能(周二銘,民85﹔周二銘,民86)。
  • 須獲取同儕、親友、網友、支持團體的認識與協助。如今雖然許多商業活動能在網路上完成,但仍然有一些事情必須要離開家門去做的,如參加商展、拜訪客戶、取件與送件等,這些都需要假借行動方便的人來幫忙。
  • 須爭取電訊資源公平的使用權力。就算有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的協助,由於網路服務設計時未能考慮將殘障者的困難,將導致殘障者無法使用一些電訊服務,因而增加居家就業的困難度(Church,1992﹔Cook,1995)。
  • 要會運用相關社會福利與獎勵辦法。如今的社會福利與獎勵相關辦法,並未考慮到居家就業殘障者的情況,因此如何運用此資源,需要殘障者用心思量。

 

五、結語

  美國現任總統克林頓(Clinton)於1992年12月初即宣誓說:

  「在一個全球經濟競爭的時代,我們無法浪費社會中的任何一名成員。機會大門必須為每一國民而開。我相信讓每一位殘障國民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在經濟與社會上,整個國家都將因此受惠。」

  隨著電腦網路的技術與環境之進步,網路服務的日趨多樣與豐富性,殘障者的路似乎寬廣了一些。我們期盼殘障者能掌握這契機,順利以居家就業模式取得工作機會,以一展才華與潛力。

參考文獻(略)

(本文作者為前師大資訊教育系副教授,現任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理事長。)

栽一畝希望的花圃——推行「居家電腦職訓」感言

文/鄭錦華

  因工作的關係,我結識了許多身心障礙朋友,其中許多重度肢障者,因為生病或意外造成身體的癱瘓。殘酷的打擊,不但導致他們在生理及心理嚴重受創,同時必須面臨現實生活的考驗。社會的資源有限,社福津貼的補助僅能滿足他們基本生活的需求,而頓失生命意義的空虛和無助,更造成難以彌補之遺憾。

  身為一個社會工作者,我屢屢思索,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累積多年從事身心障礙者職訓的經驗,以及對運用軟體趨勢的了解之後,幫助重度肢障者在家學習電腦的構想逐日成形。

  規劃如何在家學習電腦並非易事,第一步的思考就是如何在廣泛的電腦領域中,挑選合適的學習課程,並同時考慮未來的就業問題。第二步是要如何進行教學?提供什麼樣的教材?

  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尋找有相同共識的工作團隊,共同參與計劃案的執行。

  因此,「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決定以「多媒體網頁設計」系列課程作為教學主軸,旨於推廣肢體重殘者「在家學習,居家就業」的模式,讓身障者的受教和就業機會不受限於大環境重重障礙的限制。

  工作團隊決定以製作教學光碟,將授課軟體採步驟式的示範教學,來引發學員產生學習興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透過互動式的介面,老師擷取螢幕操作畫面,並配合聲音講解,讓學員感覺身臨其境,彷若老師就在身邊耳提面命。

  初期製作這些教材是非常辛苦的,我們必須找到教學經驗豐富,願意投注時間的講師。由於毫無參考模式可循,一切只能摸索測試,授課老師經常需獨自面對一台電腦,模擬學生聽課的實況;而錄製的過程常會舌頭打結,為了錄一小段而重錄二十幾次是稀鬆平常的事,因此每一份教材的完成都是老師辛苦的結晶。老師們不僅熱心投入,並常常主動為學員解決問題。我深深的感受到,若沒有這些專業老師的教學熱忱,計畫案根本無法推行。

  許多學員不但求知若渴,而且具有求好心切的工作態度,為了一項作業,他們往往需花費好幾天的時間完成。以頸椎高部位受傷的琇鄉而言,別人只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她卻必須花上一天的時間。他們對作品的要求,絲毫不打折,一般人或許會同情他們的不方便,他們卻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成為一個真正經得起職場考驗的設計師。

  在計畫執行過程中,雖然與學員之間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我們透過每月面授課程,網路Q&A,E-MAIL等多樣性的交流管道,不但可瞭解他們的學習情形。也可讓學生按圖索驥,求助有門;師生間互動密度並不亞於機構式職訓的互動關係,實質的交流和輔導,更有助維繫學員們學習的原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出身於「居家職訓」模式學習有成的兩位助教,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盡責認真,不僅獲得到學員的肯定;也為老師與學員間溝通的橋樑。他們將所學回饋給學員,同時幫助自己的技術更上一層樓。

  執行這個計畫並非毫無挫折,最大的問題主要來自於學員的持續性。有過職訓經驗的朋友,大致都可瞭解,即使面授式教學,要維持全體學員保持一定的出席率,都是蠻困難的事,更何況是居家的學習模式。雖然經過職訓前的評估及面談,但學員產生學習鬆懈甚至中途放棄都是無法避免的。

  2001年4月起將近八個月的學習非常的辛苦,學員不但要研習課程教材、還要繳交各種實習作業,壓力相當大,但仍有半數的人完成職訓。要保持這樣的耐力,我深信連一般人都不見得能夠做到。

  職訓的最終目的即為輔導就業,由於居家重殘者不便對外接洽業務,「勝利設計」接案中心因之而成立。期待透過機構,對外承接業務,轉發給學員製作,讓居家職訓的學員晉升為SOHO族。除了業務的開發之外,接案中心也肩負著為學員作品把關的工作,並規劃在職進修課程。我們的長程目標是訓練學員能夠完全獨立工作。

  「因才適性」,或許有人適合從事多媒體相關設計工作,有人不適合,但居家職訓的最大價值,也是最初的立意,就是幫助身心障礙者找到生活的目標。

  我們樂於看到學員在生活態度上的轉變,有什麼事比帶給他們「希望」更有意義?學習成為他們生活的重心,就如同幫助他們開了一扇窗,窗外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全憑個人領略,但視野一旦寬廣,也會漸漸的推開陰霾,讓人生過得更有價值。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社工員) 

爸爸,我真的好愛好愛您!

文/邱琇鄉

  記得那時我才剛從學校畢業,上班一段時間後,因為頸部酸痛去看醫生,醫生說要在頸部打針,我傻傻的就說好啊!結果打完後人就不舒服,在醫院休息一下後,勉強騎摩托車回家,但到半路時只剩下腦袋是清醒的,全身都不能動,突然沒有感覺!摩托車停下來,叫路人把我扛進計程車裡,也不知為什麼,全身都沒有知覺,只剩下腦袋是清醒。後來送到亞東醫院,醫院說要馬上開刀,當時不知是誰建議說要將我轉到台大醫院,結果轉過後連病床都沒有,在走廊等了三天三夜,最好的時機就這樣過去!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沒有拖延,也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台大醫師原來跟我說過兩到三個月就會好,但是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

  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心情非常不好,每天哭啊!本來是全身好好的人,突然之間,什麼都不能做了。蟑螂、螞蟻、蚊子在你面前,它可以咬你、欺負你,你卻莫可奈何。身體常會麻痛,即使腳平放在床上,卻感覺腳好像是彎曲的,拜託家人幫我把腳抬直,讓它不要這麼酸,家人卻說我的腳本來就是直直的放在床上啊!大小便不曉得、皮膚沒有感覺、也不能翻身,沒有一樣動作是可以自己做的。

  為了我,全家搬到台北,人生地不熟,爸媽還得賣麵來維持生活。我爸每天揹我,應該說是「抱著」我到處看醫生。人家介紹哪裡有偏方就往那裡去,拔火罐、貼藥膏、泡藥酒、針炙,這些民俗療法,我幾乎都試過了。一直到1998年到桃園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我才真正徹底瞭解到,這是沒有辦法的了!但是我爸到現在都還沒有死心,要求我每天做運動,因為現在有醫師在做脊髓再生的研究!也許有一天……

  那時完全放棄自己,因為吃飯、洗臉、刷牙都要靠家人,大小便失禁也不知道,唯一剩下的只有腦袋。常想自己能做什麼,做錄音師?國語不夠標準,音質也不好聽;當口足畫家?多少要有天賦,還要畫到所畫的夠值錢,賣得出去,這大概要花上二十年的功夫?

  我爸說:「看看書啊!或許將來有用!」
  我回答:「看書做什麼?」

  反正什麼不要了,朋友來了一概拒絕。好好一個人變成這樣,覺得見不得人,所以什麼都拒絕。我以前還理光頭,直到去了「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還是光頭。不過後來聽別人的建議,留短短的頭髮。

  我爸為我做移位機與升降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脊髓月刊》,上面提到像我這樣的人,因為經過二個月的復健,幾乎有百分之九十,生活可以自理。那時我的心裡燃起希望,想說至少不要再麻煩家人。我爸如果出門,一定要在兩個小時內回來幫我翻身。

  在「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我非常努力,練習了一個月,才推得動輪椅,可是還是沒有辦法自己控制方向。兩個月結束後,執行長跟我說,我大概只能訓練成這樣子了,因為我受傷的部位比較高,如果在脊椎第五節以下訓練成效會比較好。她建議我必須想辦法有一份收入,請人來照顧自己。那時,中心設有職訓班與庇護工廠,我想或許我也可以學電腦,就這樣報名入學,一待就是半年。

  我之前從來沒摸過電腦,一碰到滑鼠,它就好像不聽我的話,跑得好遠。一切從零開始,軟體都不懂,只見老師滑鼠動來動去,等結束了叫我們自己練習,我卻不知從哪裡開始。剛開始挫折感很深!但心裡常想,自己要比別人更加倍的努力學習。

  家裡買了電腦,但是我動作比較慢,所以先慢慢看書,把指令弄熟。當時老師建議可以先從設計名片開始,因為版面比較小,也容易上手。因為考慮到客戶需要看樣本,所以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試做各行各業的樣本。那時對輸出完全不憧,也沒接觸過印刷廠,記得剛開始時好不容易稿子完成,送到印刷廠,檔案經常出現問題。

  從「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回來之後,因為覺得自己的技術還不夠,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所以想再繼續接受訓練。因此再參加夜間進修課程學習word軟體,隔年又參加伊甸的Frontpage班,一直到後來同學告訴我有居家職訓的機會。剛開始想,居家上課不錯啊!因為每次出門都必須考慮到來回的時間以及「無障礙」的環境,而且在教室學習,無法做筆記,聽課必須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回來再做筆記,重要的部份自己用word做成檔案存起來,所以蠻辛苦的。

  所有的大小事,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叫爸爸!他經常跑來問我說:「你有沒有叫我!」因為他總是覺得耳邊有我的呼喚!半夜三更時,一感覺有尿意,就拼命的喊,只要晚一點,就會尿出來,整個床鋪都要重新換過。夏天還好,但冬天很冷,睡得正熟時被挖起來做這些事,覺得很累。

  其實,能賺錢最大的功勞還是我爸,因為都是他幫忙跑印刷廠,送貨給客戶。現在我跟客戶或印刷廠都是用電話聯絡,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我,我也沒見過他們。但是我會跟他們溝通要如何配合,遇到不懂時我也會實在的跟客戶說。現在能賺錢真是個意外,我父母從來沒有想過。

  在家待了十二年多,要到桃園做復健,家裡沒有人贊成的,只有爸爸支持,他也必須陪我待在那裡。雖然他們認為我去了也沒有用,但我心裡想,既然別人可以訓練到照顧自己,我也可以!我做任何事情,爸爸都很支持,做了兩個月的復健,再接受半年職訓,回來後不知道要做什麼。但通常我躺在床上休息時,我會想要去做什麼事,心裡盤算好,而通常我的想法都會實現,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有時候可以賺一些零用錢,他們就很訝異,現在則固定有一些收入,可以補貼家用。我希望案子源源不絕。

  我還有一個想法,將來找同學組成一個團隊,大家互相合作,因為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話,沒有人可以教導或指點。還好,「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有很多老師可以問。希望大家都有工作機會,有相同嗜好的人結合在一起,也是為大家找出路吧!

  自己有一個夢,也許會有實現的一天。那就是想買一間樓下的房子,因為這樣才方便出入,升降梯那天會出狀況我不知道。但對這個夢,總覺得心裡很不踏實。目前我還在思索,等思索完我會去做,至於會碰到什麼樣問題,那就再說吧!我還有一個夢想,想賺錢讓我爸媽出國玩!

  或許我比較幸運,因為我有家人的支持,但相對的,自己本身也要很努力,光有家人的支持而不努力是沒有用的。學習的過程真得很辛苦,可是我覺得要別人付出時,要先想想自己能付出多少。 

從琇鄉的故事看居家職訓

文/劉 侃

  看完琇鄉的故事,令人惋惜和感動。惋惜的是一個好好的人,一針之下成了完全的廢人,人的生命怎麼如此脆弱。感動的是她家人對她的支持,和她自己由消沉中再起來的經過。其實這樣的故事發生在許多許多「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所服務過或正在服務中的個案身上。對他們來說,「不幸」就這樣子的掉在他們的頭上,沒有任何可以解釋得通的理由。被壓倒了以後,除了自己和家人外,幾乎也沒有任何其他的外援。一個人就這樣子的滅了,身體也許還留下來了一些機能,但是「自信」沒有了,「希望」沒有了,活下去的「意義」沒有了,真正的「我」沒有了。在這些不幸的人身上,死亡並不一定是要躺在棺材裡才算數,死亡是可以「活著」來經驗的。

  從我們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生命永遠大過不幸,不論身體的功能喪失了多少,剩下來能用的那一部份總是可以找到方法取代失去的那一部份的機能。但是話雖然是這麼說,怎麼樣才能做到,可不是說說就算了。那是需要很多的專業知識,很專注的愛心,和很耐久的信心,更需要的是社會大眾的參與,支持、諒解和接受。勝利之家這些年來一直用各種的方式協助身心障礙者克服原先的不幸,讓他們再度成為生命中的勝利者,看起來似乎是不容易,事實上也不是那麼困難,只要相信,只要不放棄,整合現有的科技和專業知識,結合大家的參與,成功總是可以預期的。

  就像琇鄉所說的居家職訓,基本上是已經突破學習環境的限制,使所有被限制在家裡的人,都有機會參加職訓,以便日後能投入職場。這是勝利之家在累積許多年身心障礙者職訓經驗後的一項突破。再接下來就是成立「接案中心」,由勝利之家廣替參加過居家職訓者宣傳,接納各方來的委託案件,再分送到身心障礙手上來完成,使他們由居家職訓升格到居家就業,也就是目前最流行的「在家上班」,讓他們賺自己的錢,吃自己的飯,把原來的夢想,變成為現實的生活。

  在勝利之家的經驗裡,生命在逆境裡才顯得出它的韌力,在付出中才顯得出它的豐富。如果我的這一隻手,能拉起另一個人,這隻手才算找到了它存在的真意。我們不希望「不幸」落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但是萬一真有「不幸」,那就要靠你、我和大家來改變這一個命運了。讓「圓夢」不再是空談,而是成為一個可以預期的現實。

2001.11.28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董事長)

重殘者可以從網路創造生機

文/齊作毅

  在今天,雖然人情雖然日益淡薄,但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卻是更形密切。而人際關係的淡化對傷殘者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Relationships are the silent victims of disability。現代的人一旦陷入閉塞的處境可能會使人思想偏離,甚至於發展出病態或是在心態上形成偏差。日漸和社會脫離,更會造成相當程度的不能適應變化,也會使人不被社會步調接受,久而久之變成社會邊緣人。這不但會使傷殘者沮喪,還是殘障者家庭的負擔,也是社會的損失,更是國家人力資源的虛耗與棄置。很不幸的,在台灣,至少就有二萬多個重度脊髓損傷者由於無法出門而閉鎖於斗室中。

  歐美先進國家的各級政府、企業界、學校、民間團體及有心人士都已積極於透過網路資訊,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與資源來協助傷殘及弱勢者。例如,美國各級政府及各部門還幫助傷殘者規劃生涯(Life Planning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又如加拿大的社會福利體系是著眼於人力資源的開發。以遠距教學(distance education)方便困於一般學習環境的傷殘者接受教育、進修及職訓,無疑的是所有弱勢者想要進修的期盼。在台灣,1996年3月,勞委會職訓局就各年齡層、學經歷、就業狀況、電腦常識、傷殘情形甄選出六位重度脊髓損傷殘友,接受師大資訊系周二銘教授主持的「居家電腦網路自學職訓」。為期十二週的職業訊練期間,發給學員們書籍、手冊及電腦,堅持在職訓過程中只以電話輔導,絕不和學員們見面,學員們透過網路資源自行學習,並促成學員們彼此間的心得與經驗交流。

王監生
  四十五歲,高工畢業,曾服務於旅遊業。十八年前被碰摔昏而全身癱瘓,僅右手臂有擺動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依靠旁人照顧,十幾年來一想到未來,便只圖了結生命,卻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更不忍拖累女友的一生,而咬著牙揮別愛情。直到六年前,才開始離開房門,而在出門唯恐葬身馬路虎口下,無償的為殘友們來服務打拼。職訓過程裡,是由高齡寡母將之抱到輪椅,以手臂移動滑鼠至適當位置後,敲打左右鍵來操作電腦。而今,欣喜於可藉著網路來認識各地人士,但盼往後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劉逸雲
  二十七歲,十三年前國中二年級時游泳跳水傷及頸椎,癱瘓狀況雷同王監生,但手臂功能稍強。傷後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沒有答案,似乎已走到生命的盡頭。六年前經由教會弟兄姊妹的關心、分享、及幫助,到醫院關懷住院殘友,和他們分享愛心而改變人生觀。如今透過網路交流,而更有機會及能力來豐盛生命意義,並充滿喜樂、平安、分享與永不止息的向人生旅程邁進,投入以愛心改造社會的行列。


梁瑞鈞
  二十九歲,高工畢業,七年前車禍傷及頸椎使胸部以下癱瘓。此後人生但見灰暗,每天沮喪著過日子,對未來無目標、無期盼。經父母親的諄諄善誘,感受著親情所賜與的恩澤呵護,女友也相知的珍惜,這五年來乃日趨成熟,而重新體認生活及熱愛生命。這次職訓是其生活改造起點,讓他找到了未來的方向,而積極的再出發。


齊作毅
  四十九歲,大學畢業,曾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十八年前翻落溪底,胸椎完全性碎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傷後把握可利用的時間及精力,不顧勸阻的拼命工作,卻付出健康的代價,而五度褥瘡開刀治療、三度尿路感染住院。終於,每次坐在輪椅上不能超過四小時,而只能間歇性的在家工作。此次職訓使其有了尋求較佳工作的機會。


姜義烘
  三十九歲,大學畢業,發生意外前夫婦同為保險經紀。六年前赴美旅遊車禍傷及頸椎。傷後選購住屋於公司近鄰,徵得公司同意改任內勤工作。是學員中唯一就業者,也仍在積極期待增添收入的任何可能性。


吳煜輝
  二十五歲,高中一畢業就車禍傷及胸椎,非完全性損傷。一年灰暗日子後,獲知居家職訓計劃,便與周教授連繫而得到鼓舞,堅定其從事資訊工作信心,積極充實已有電腦知識。職訓進行時,獲選為伴讀來協助殘友,得到良師益友及經驗。

  中國傳統封建思想以倫理道德為依歸,將人際關係建立在「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國語,晉語)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上爭、鬥,而非與異姓、異族和諧共存的競爭。然而在此次的「居家電腦網路自學職訓」,網路資源的分享及回饋文化卻使得困於弱勢而具有積極上進動機的重殘者,突破傳統文化思維,發輝出協助、合作、競爭與互助的人性光輝。例如在只有一條撥接障號下,學員自行協調不同的使用時段,既避免佔用線路又不會因集中而撞期。又如,大家更藉著網路而互通消息、交換心得及學習收獲,下午上線者可從上午者得到其經驗,晚上用線路者更能分享白天的成果,不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課程順利進行或進度超前。這是此次居家職訓的特色,也是整體能達到目標與個體能夠成功的關鍵,而印證西洋文化裡積極以求對外發展「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特性。

  訓練過程中重殘學員既居家又自學,其進度與情緒的不確定偏勞專業治療師的心理輔導、健康諮詢及課程追蹤,而排除學習挫折與解決問題後,「居家電腦網路自學職訓」的成果卻更是呈現了多元化的風貌。因為自學使人跳脫課堂教學由上而下的內容灌輸,學員以各自的思考模式「困而知」的摸索前進,卻比較可能展現出創意。多樣化的網路世界也使居家自學的學員,各以所好來接觸訊息,不至偏頗於一家之言,獨立思考的創見再經過同學間相互交流,也使整體的成果具有全方位的成效。換言之,弱勢者可以從網路的世界裡,簡單又迅速有效的取得各種資訊、各種文化資源來運用。

  鑑於台灣網路園地之對於傷殘者的漠視及殘友們的對之陌生,接受職訓的這六位學員緊接著於課程結束,利用發表會前的兩週時間,合作了「 傷殘網路資訊中心」,盼望藉由資訊提供來服務網友及殘友。又恐短期間內弱勢者不易有讓人脫胎換骨的教育、進修及職訓機會,六人利用接到工作前的空檔,將學習心得與經驗製作成「 領航員首頁」,以期能夠協助電腦生手上網路及編寫網頁。

  目前這幾個人得到開拓文教基金會及蕃薯藤的關懷與照顧,他們更期待社會各界的支援、鼓勵而得以「 居家就業」。「領航員」們的「居家電腦網路自學職訓」及「居家就業」都是國內首創的,一點一滴也都將成為重度殘障朋友們的里程碑。「居家電腦網路自學職訓」證實網路教育的可行性,重殘者的浴火重生更將鼓舞國內的原住民、勞工、婦女、傷殘等等弱勢族群。相信只要大家通力合作,發揮多元智慧,再渺小、再弱勢、再匱乏也可以擠身於時代前端。  

1996年6月

遠距教學在殘障者居家職訓中之運用~以重度脊髓損傷者為例

文/周二銘、黃慶鑽、黃瑞瑛


一、前言

  在近代人權思潮及社會福利思想的衝擊下,社會對於殘障者的協助方式已逐漸由消極的救濟、收容,轉為積極的訓練、輔導。利用現代科技的知識與技術,透過有效的職業訓練與安置,協助重度殘障者恢復其生產能力,使其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參與社會,進而能夠過著正常健康而合理的生活,是現代民主國家應該重視的福利工作發展方向。

  在國內外的研究均指出,若能給予重度殘障者適當的訓練、協助和支持,他們仍是具有生產力的一群;而且根據美國1975年的研究,如果能使一位殘障者過正常的生活,一年可節省77萬美元的社會成本。事實上,多數工商企業機構表示,只要殘障者職能符合工作要求,皆願意雇用殘障者,有的甚至表示會比常人優先雇用。在今日企業界人力需求殷切,且雇主對殘障者過去的刻板印象有逐漸消除之際,如何使殘障者有一技之長,是改善殘胞生活的主要關鍵。

  遠距教學的發展,由來已久。隨著近年來,電腦與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遠距教學的實施也愈見簡易便利,課程內容也日趨豐富多樣。許多不方便外出學習的殘障者,將因此獲得在家接受教育與訓練的機會。本文將介紹去年(85)度行政院牢委會職業訓練局委託師大資訊教育系周二銘教授所試辦的「重度脊髓損傷者居家電腦職訓」(以下簡稱「居家職訓」)計畫的遠距教學與職訓系統,供各界參考。期望未來有更多類似的居家職訓課程被開發出來,提供在家殘障者更多的選擇。

二、遠距教學簡介

  利用網路來做校內或遠程教學並不是一個新鮮的點子。美國教育部估計,如今全美「在家就學」的學童已超過30萬人。美國緬因州「在家就學協會」,至今已有19,000個家庭加入。至今年度,類似性質的「遠程教學或學習學術研討會」(Annu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也已舉行過十次之多。

  美國有許多知名學府更開設有可授予畢業升學士、碩士文憑的遠距教學課程(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s);譬如: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附設的IST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開設有研究所學分的資訊課程;洛克斯特理工學院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開設有「軟體發展與管理」的碩士班與「應用藝術與科學」、「電機與機械」的學士班等。這些學府皆宣稱,選擇「遠程教學課程」的學生,所學的內容與傳統在教室上課的課程內容完全一樣。

  一個能有效率創造與分散有用資訊的服務與設施,要能夠在教育上發生影響,除了需要通訊技術的改進,更需要搭配新時代的教育理論、教育政策、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課程理論、學習方式、學習理論、教學與學習工具等相關條件。無論遠距教學採用何種工具,遠距教學與傳統教室教學大都有不同之特色:

  1. 物理距離不同:學生與老師彼此不須見面,兩者交換訊息的過程所需時間可能很短﹙即時 real time system﹚,也可能很長﹙數天﹚。
  2. 心理距離不同:遠距教學可能較缺乏「傳統社交活動」,如何拉近學員彼此、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任何一個遠距教學系統必須思考的問題。
  3. 合作學習方法不同:遠距教學實施之際,學員分散各地,如何建構一個有助於「合作學習」的交流環境,是遠距教學必須處理的問題。
  4. 互動方法不同:老師與學生、同儕間的互動品質,對教學成效有很大的影響。遠距教學的設計者無不努力營造一個有助於互動的學習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法。
  5. 課程結構不同:遠距教學的課程一般比傳統教材結構性更強,但同時也比較容易創造開放性、多元豐富性的課程內容。
  6. 學生適應性不同:學生在遠距教學的情境中各有不同的適應程度。一般而言,獨立性高、學習動機強者較能適應遠距教學的環境。
  7. 老師角色不同:遠距教學的老師可能無固定之授課時間,同時可能從傳統教學中吃重的角色,退居為學習觀察者或是被動的諮詢顧問。

三、殘障者居家職訓的背景

  時下的電腦訓練機構,無論在教室的規劃與配備或場所的環境,大都無法符合殘障者的需求,如:交通不便、環境障礙、教室無合適之輔助科技、殘障者本身不適外出久滯等。「居家職訓」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須要能讓學生在家完成所有之電腦訓練課程,同時學生在家能依個人情況、需求,自由安排各自的研讀課程的計畫。「居家職訓」的學習情境,就是以殘障朋友熟悉、習慣的居家環境作為訓練場所﹙透過自學、電話諮詢、電腦線上教學、同儕互助等方式﹚;這樣不但可免除外出學習會遭遇的許多阻礙,也可藉由家裡原來的照顧人力、設備來增進其學習的方便性。「居家職訓」的另一個好處是接受此模式訓練的學員,未來可考慮採用合乎時代的「潮流居家就業」﹙Telecommuting、Teleworking﹚的方式來工作。「居家就業」已是現代許多人工作的方式,美國人估計,1998年時,會有6千萬人,部分或全部的工作都在家裡完成。

四、殘障者居家職訓實施之模式

  「居家職訓」是一個利用現今電腦網路技術與遠距教學理論,結合職能諮商師、職業心理輔導師、電腦教師等專業人員,合適殘障者在家接受電腦相關技術的居家電腦職訓系統。「居家職訓」牽涉許多深富挑戰性的研究課題,我們依下列步驟與方法,逐步完成課程的規劃與訓練的進行。

1.決定教學系統之基本教學精神與原則
  接受遠距學習之學生,其自主性與學習動機之強弱,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性因素。如今隨著3W(World Wide Web)的發展,教育學者發現未來老師為學生事前安排好一個適當、開放性的學習環境,要比鑽研課堂上教學技巧來得更形重要。「居家職訓」之學生依循學生手冊之建議學習進度,研讀學校指定之參考書籍,自行完成整個訓練課程。老師不主動督促或指導學生學習,只有學生提出要求,電腦助教才介入學生之學習過程。「居家職訓」鼓勵學員間透過電話及電腦網路的聯繫,彼此交換學習心得,相互鼓勵支援。

2.決定導入教學系統之專業人員
  本系統導入職能諮商師、職業心理輔導師、電腦助教、電腦系統規劃與設計師等專業人員。

3.決定教學軟硬設備
  選用電腦配備如下:

Pentium 133-CPU
RAM:16MB
Hard Disk:1.2GB(抽取式)
CD-ROM:4倍速
O.S.:Window 3.1
Modem:14400BPS FAX∕Modem
Communication:Winsock Trumpet
AP Control:ShareWin

4.設計教學管理工具
  自學系統的精神亦強調自我安排時間、自我掌握速度、自我調理心理情緒、自我評估學習的成效,因此,提供一個方便且能協助學習者自我學習的記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設計了「每日學習記錄表」及「每週學習重點自評表」兩個工具來幫助學員自我做學習管理。

5.決定教學目標
  本次訓練選定之最後教學目標為:Windows 3.1作業系統、網際網路與電腦網路工具、HTML Home Page 之寫作、3W資訊系統規劃與設計。

6.設計教案及學生手冊
  學生手冊裡包含:居家自學精神與方法、居家自學過程說明、居家自學支援及輔導系統、此次居家自學目標、居家自學使用之教材、每週教材研讀進度計畫、每週課程重點及目的說明、教材研讀方法及狀況處理說明、電話口頭報告之敘述及步驟說明、居家自學規定、學員及助教資料、ShareWin使用方法、每週學習重點自評表、每日學習記錄表等項目,是整個學期學生最重要的參考資料。

7.規劃及設計網路線上行政管理系統
  網路線上行政管理系統,是我們設計來促進老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間互動的工具。

8.挑選第一批學員
  此次試辦居家職訓,選出五位重度脊髓損傷者,其中年齡在24至47歲之間,學歷從初中至大學皆有,一位為胸椎及四位為頸椎損傷之患者。五位皆無使用視窗軟體之經驗(另有一名已有電腦使用經驗的旁聽生)。

9.實施訓練計畫
  此次試辦居家職訓,於民國85年3月起,為時11週。

五、居家職訓過程

  整個過程包括「篩選」、「新生訓練」、「在家學習」、「期末意見調查」、「期末座談」。

  新生訓練為期一天,是期末座談前,學員與老師唯一的一次見面機會。當天主要任務在於讓學員與老師見面、仔細介紹學生手冊、示範未來網路線上輔導之過程。

  在家學習階段,學生依學生手冊之建議,自行在家研究學習教材。遇到問題,可向週一至週五,每晚值班之電腦老師詢問。。電腦老師一般於電話中回答學員問題,不然則利用ShareWin,透過數據機與電話線路,直接掌控學生之電腦,做線上教學示範。學生也可以電子郵件方式告知老師。老師則同樣的以電子郵件方式回答。重要或普遍存在之問題,老師會以電子郵件公布給每位學員及其他老師。

  學習期間,學生同時須按規定在當日晚間或隔日一開始學習時,予以填寫「每日學習記錄表」,並在該週結束後的下個週一晚間前填寫「每週學習重點自評表」。兩種表格的格式皆存為Windows視窗下小作家的檔案;每次學員記錄時只需叫出空白檔案,記錄好每次內容,儲存時,再在檔案名稱加上記錄日期即可。每個儲存的檔案由助教每週不定時的透過ShareWin網路軟體將檔案抓回,若有遺漏即由助教通知學員補齊。

  心理諮詢師每週主動以電話與每位學員連絡,做一對一的輔導,提供學員有關學習方法、身心狀態自我調整等的知識及協助。輔導老師並與電腦老師定期會議,參考收集學員填錄之「每週學習重點自評表」、「每日學習記錄表」,討論每位學員的學習狀況。

  平日研究小組與學生溝通的重要的管道為「網路線上行政管理系統」之「職訓週訊」,內容規劃有:學園新聞、老師叮嚀、心得共享、疑難解答、一週作業等。作業的腳交皆透過網路傳送完成。此線上行政系統尚包括:「學員作品」、「統計結果」(記載學員填錄之「每週學習重點自評表」、「每日學習記錄表」之統計結果)、「寰宇資源」(收錄網站中與本課程相關之資訊)等及其他內容。

  課程結束前兩週,研究小組即寄發「期末意見調查表」予學生,以了解學員對訓練系統參與過程的意見。課程結束後並舉辦「期末座談」,同時頒發結業證書,這是學員與老師間,彼此的第二次見面。

六、結語

  由回收回來的每日與每週記錄、問卷調查、輔導老師記錄、助教記錄、來往之電子郵件、學員的結業感言,和個人以及合作完成之作品的水準,可以看出此次居家電腦職訓的試辦大致可說是成功的,同時也塑造了一個不但新穎且合適重殘者在家接受職訓的學習模式。學員不但因此而擴展自己知識及現代資訊,豐富及充實生活內容,且思想也更加豁達。

  由於學員之努力學習與表現優異,在重殘族群中已引起廣大迴響,研究小組因此接獲許多殘障者來電詢問與關心。並於師大舉辦居家電腦職訓成果發表會後,更獲得報章、廣電媒體大幅報導,皆認同居家電腦職訓的確提供了重殘者一個方便的學習途徑及吸收資訊的最佳方法。

  筆者雖然喜見國人因本研究成果而開始注意到現代網路科技對於殘障者可能帶來的新意義與機會,在此要不避贅言地提醒有意推動類似訓練計畫的單位,這次實驗計畫的成功的原因在於:

  1. 不同專業人員的通力合作
  2. 新生訓練的充分表達
  3. 學員橫向的良好連絡
  4. 學習記錄表的成功設計
  5. 電腦廠商的熱心服務

等諸多因素。
  我們期望未來政府相關單位、民間殘福團體以及學校專家學者,能繼續推動居家職訓之相關計畫與研究,開發新的課程,規劃更有效率的學習系統,為我國在家之重殘者提供一絲希望與機會,更為我國之殘障福利導向一個正確有意義的道路。展望未來,如何輔導暨協助完成居家職訓的學員順利從事居家就業方式的工作,是我們有待努力研究的課題。

(本文轉載自民國86年3月「就業與訓練」刊物。發表當時,作者周二銘為師大資訊教育系副教授;黃慶鑽任職於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黃瑞瑛任職於台北榮民總醫院。)

從活動回顧中看盲人的資訊環境

文/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 彭淑青
2002.8.26

  2002年七月底舉辦的第一屆全國視障電腦打字比賽,在台北市馬市長的頒獎中圓滿的落幕了,前瞻未來視障者的資訊路程,彷如一盞明燈悄悄亮起,但此燈光卻在一明一滅中有些憂慮。在媒體的披露下,許多人開始明白視障者可以從電腦共同參與這個社會,也能在職場發揮能力,每一年度,在媒體的協助推廣下,都是一個新的以及好的開始;實則這條科技資訊大道,在大家的努力下,已有相當程度的進度,然而在資訊環境的成長空間上,猶有一段艱辛要走。

  從本次比賽的設備談起,可粗略使一般人了解目前視障者的資訊環境,比賽之前,為了能夠找到足夠且穩定的電腦,的確令主辦單位傷透腦筋-這得從盲用電腦的特性說起:因至目前為止,主要的中文盲用系統仍建構在Dos環境下,筆記型電腦體積愈趨愈小,鍵盤的辨認度也隨之複雜,在必須外接鍵盤、而鍵盤又要在可正常接受六點同時輸入的特性下,愈來愈難「隨時隨地」在市面上就地裝配「現成的設備」。這使得盲用電腦使用者,希望在隨處使用電腦或網路的便利可能性已降至最低,前一時期所風行的便利商店型網咖,似乎從未吹進視障青少年的生活中。

  因此高科技的快速更迭,成為視障資訊人不定期的隱憂,一般人跟著系統的更新而學習尚且來不及,視障者追逐最新科技更加辛苦。多數的人相信高科技將縮短身心障礙者與一般人的資訊差距,殊不知只要科技中仍有一個環節無法突破,整個身心障礙的科技環境竟是遠遠地被拋在更遠的後方。有位從肯亞到美國學習視障科技的國小盲老師,在當地結束兩個月的學習後,站在結業典禮的講台上,語重心長地「對著高科技的美國」說:「等等我們!」因著科技與網路的超越發展,使得因科技帶領的資訊生活重重地將南非國家拋在後面,形成拉距更甚。前一年,這位肯亞老師所任教的學校才開始搬進第一部電腦,以供一般教師使用,這意思是當他習得電腦操作成功回國後,卻無盲用配備可供操作。

  為本次比賽負責測試機器的宇崝企業公司以及輔具服務員陳冠武(全盲),為檢測出穩定性高的電腦,在共同測試下淘汰了一部部不適用的筆記型電腦,將鍵盤一一配對,9篇比賽用文章逐一繕打,以力求設備的組合維持在最穩定品質。熟知決賽中突如其來的亂碼卻擾亂了比賽的結果:青年組選手劉子瑜憑著優異穩定的速度與能力,與母親鏗鏘、有默契的報讀聲,贏得了初賽冠軍的成績;然而就在決賽進行終止時,存檔後,竟發生了文章內容變成亂碼的異象。現場試務人員忙成一團——在原機找不到異狀,又加上比賽持續進行,因此在例行的磁片拷貝後,至另一備用電腦試圖發現原因,最後,卻在工程人員也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產生了比賽的遺憾。由於這是視障界第一次舉辦電腦打字性質的比賽,突來的狀況讓工作人員不知所措,也不如何應變,當時在流程緊湊、又尚未查到原因的狀況下,根本不敢做任何的決策;賽後雖然積極進行一週的軟硬體調查、還原該機裝備再行打字測試,卻已經無法還原比賽當日的情景了。也許就在猜測中,這無法偵得原因是因為硬碟某個磁軌的損壞或自動儲存時的磁區所造成,然而在這次的比賽中,卻不得不讓該名選手與工作人員留下難忘的記憶。為了減低人為的錯失而完全相信電腦,現在卻因為電腦某些因素的不可測而不得不敗在它的手裡……然而,相類似的情形也曾出現在諮詢維修人員與使用者的對話中:

  使用者:「我姪兒幫我組裝了一部電腦,可是當接上盲用系統後,卻不能動了。」

  當諮詢人員與工程師測出其電腦的裝配後,往往得到與其他使用者相同的答案:

  「恭喜你,你擁有現今最高級的電腦配備,可是……」

  這一類的問答層出不窮,初初使用中文盲用系統的人總是被太高檔的配備擾亂得不知該如何是好。這好比另一位視障者的問題:

  「我借了一部筆記型電腦,請幫我安裝盲用系統。」

  系統安裝沒有問題,可是當仔細檢查這款輕盈無比的筆記型電腦後,外接鍵盤的孔哪兒去了呢?隨插即用的USB裝置方便無比,但同時也讓Dos使用者產生無法驅動的問題,於是一個個的問號來了:

  「我需要的訊號接頭怎麼一個個消失了呢?!」

  「職務再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同樣收到相同的訊息:在台北市勞工局的美意支持下,一位眼盲的主管人員得以補助一部筆記型電腦,以方便四處進行簡報用。勞工局的承辦人員看見這部筆記型電腦時,卻訝異的問道:「為什麼這麼重呢?」市面上不是有輕便、小型的機種嗎?是啊,輕便到只有USB插槽而DOS無法驅動……,中文倚天必須存在,記憶體的分享必得足夠才能讓盲用系統動得了呀……。所以,這個美意在科技的路途上仍是「沈重」的,需要一點時間以及更多的突破。

  這些莫須有、不該存在的問題為什麼依然存在?一般人可能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難道不是現在研發人員應該解決的問題嗎?當然,使用漢字系統國家的盲用電腦工程師們,無不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無可否認的,儘管工程師是如此地努力,西方所帶領的科技發展卻是更加迅速,因此「追逐」才是國內目前的寫照,這也是視障者科技環境所遭遇的無奈。

  我們相信,未來幾年內,科技的問題在國人的努力下必能迎刃而解,屆時得讓我們拭目以待視障者與資訊積極互動後的前景。透過本次活動,我們發現許多應用盲用電腦的佼佼者,而對於科技工具所帶來的便利,他們持有怎樣的期許?在他們與電腦之間,又是存在著怎樣的關係的。

  從本次比賽結果前五名優勝中,我們發現打字成績在400字(5分鐘)以上者,足足佔了7人次(3組共15人),這雖是一個基礎技能的比賽,但參予比賽的75名選手,其實個個都是在網路上馳騁的能手,即便他們的職業與電腦並無直接相關,但是在生活或職業範圍內,卻不能與電腦有絕對的分割。

  成年組冠軍胡清祥,現在仍就讀於文化大學音樂系,透過網路,書信往返與聊天早已是家常便飯,對於未來,也希望能夠有機會從事點譯工作,為盲人的點字出版工作效力。對於季軍林家鴻而言,點譯工作並不在他的人生規劃內,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四年級,面對畢業後即將面臨就業壓力的他來說,最想做的工作還是教職。由於接觸電腦時間長,現在也擔任盲人的個別化電腦教師:「不管是工作、生活或者是課業,電腦在我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他同時也建議全盲的孩子愈早接觸電腦愈好:「有了主動搜尋資訊的能力,未來資訊的收穫就差別很大!」說完,林家鴻繼續在網路上閱讀英文報紙,那幾乎已經是他每日的功課了。殿軍藍介洲就讀於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同時是台北市社會福利服務單位的專業督導,平時記事與網際網路的應用均透過電腦,為了攜帶方便,他也同時擁有行動打字機,以方便隨時記錄。

  青年組初賽冠軍劉子瑜就讀於五常國中,因為決賽文章無故出現亂碼無法計算分數,而失去展現實力機會的他,其實擁有初賽447字的高標水準。對經常參與鋼琴比賽奪魁的他而言,生活的興趣實在是太多樣。將升上高中的他,對於未來還沒有特殊的想法,因為生活的忙碌,只能讓他先把重心放在眼前:因為母親曾經擔任過國文老師,使得他在成長過程中,對於中國方言及每個國家的標準語言有著無比的興趣,觀察大陸節目以瞭解各地方言,是他獲得資訊的其中一個管道。父母雖然是最主要的資訊來源,但有時候因為家人忙碌,無法專心回答他提出的「怪問題」,他會藉著上網找到資訊來源。例如蝙蝠網站(註)的討論區與研討區,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因為如此,藉著主動搜尋,「青少年問題」、「心理學」等有興趣的題目,在不同階段成為他的興趣話題,同時發掘並開拓了自我生活的廣度。

  許多視障者逢就業年齡,社會壓力變得格外沈重,如果科技能帶來資訊的能量,也必能使其發揮應用在職場。未來,我們更期望能針對成年組部分,繼續延伸活動專題,並追蹤資訊應用突破情形與發展狀況!電腦深入使用者的生活已經不容置疑,對於青少年,是課業與生活、知識的汲取利器,對於成年者,則是銜接職務的重要工具;接下來的課題,是解決因數位落差引起的資訊環境變異問題,科技應該讓資訊變得更輕易獲取--這是視障者的權利,也是社會服務應盡的義務。


註:蝙蝠網站(telnet://bat.batol.net)是淡江盲生資源中心所架設的BBS網站,沒有圖片等多媒體障礙。目前BBS介面是盲人最暢行無阻的網路系統。

(編按:此活動為「快打旋風」——第一屆全國視障電腦keyin大賽,於2002年7月20日舉行。)

簡介「居家職訓」

文/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
整理/賴禾麻、桂歌、綠意盎然


    傳統的職訓方式受限於場地、設備及人力等條件,許多重度身心障礙者無法得到訓練的機會,因此在電腦與網際網路等軟硬體的輔助下,不方便出門的身心障礙朋友只要透過學習光碟、講義以及電話、e-mail,便可以不受限於場地、時間而達到學習效果。

  在設計與規劃上,因為居家職訓是種遠距教學,學員們的各種困難與課程內容的表現不易,因此,居家相關的電腦職訓比傳統在教室教學的訓練要花費更多的課前規劃時間與心力,課程的設計、教材的製作、講義的編製,都需花費較多的成本。

  在課程的選擇上,由於電腦與網際網路等工作,是以電腦為工作平台,不需過度勞力負擔,同時網路世界無遠弗屆,身心障礙朋友可透過網路學習、觀摩、搜尋 資料,增進個人的視野及見識,因此只要懂得運用軟體工具,發揮創意,便可以在網路世界中發展所長;加上網路市場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對網路人才需求孔急,同 時市場上有許多委託外包製作網頁的工作,不受限於工作環境及時間,因此電腦網路工作不啻為身心障礙朋友適合的工作之一。

  雖然居家職訓為身心障礙朋友帶來了不少的方便,但也因為無法和學員直接溝通,因此較難掌握學員學習的狀況,因此協會提醒學員:所有的專業能力都不是一 蹴可及的,所以一旦你決定踏入這個專業領域,就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如果不是有極大的興趣或強烈的學習動機,願意投注心血在這個領域上,個人就必須考量 是否要參與這類的職訓計劃。

結識電腦與網路使我的人生“由黑白變彩色的”

文/桂歌

與電腦、網路的一段緣
  身為極重度殘障者的我;小學畢業後輟學在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對外界處處是障礙的人生不敢有任何期待。雖然家裡有無障礙環境可以自理生活,父母姐姐善待我,但仍常有活得很不好意思的想法!也不知道存在價值何在。

  三年前,張秉祖先生、吳老師、黃老師走進我封閉的世界,為我開啟了一扇門,引領我走入網路無障礙世界。張秉祖先生當時是添火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該基金會的成立是董事長鑑於可藉由科技開啟無限寬廣的視野,實現「網路無障礙」的公平理念。擬定了為殘障者募電腦,並招募義工教師作家教的計畫。而吳老師和黃老師則是基金會成立之初,自願以義工身份,到家教導身心障礙者電腦課程。」

  張秉祖先生是有心人,他不是叫我自己走出去;而是他走進來帶領我走出去。他很用心且主動的引導我,讓我對電腦有初步的認識,解除我對電腦的畏懼感。我抱持「給我機會必然認為我值得;我怎能放棄這個機會」的意念,欣然接受這個學電腦的機會。隨即張秉祖先生招募吳老師和黃老師來當義工老師,他們教我學電腦,也給了我最珍貴的友誼,持續的關心與鼓勵,常提供我電腦相關資訊,並以E-Mail 保持連絡。

  走入網路世界後,我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但隨之而來的上網費用,對沒有機會賺錢的殘障者而言是一大負擔;在沒有收入還要花錢的處境下,愧對之心相當沈重!幸好母親全力支持始得以悠遊網路間。此外軟体昂貴也是心的最痛!遇到電腦「故障」時,因為自己無法送修煞是苦惱!但後來知道有付費到府維修的服務,總算鬆了一口氣。

  由於我曾學油畫數年;對網頁製作也有興趣,故吳老師建議我學Painter的繪圖軟体,及FrontPage。小學畢業的我,英文靠自修;閱讀能力有限,但依靠電腦字典跨越了語文障礙的考驗。在學習的過程中黃老師訓練我不要有依賴心,造就我後來會自己安裝軟、硬体;也能依靠自修陸續學習了動畫,3D動畫等軟体,並自行摸索學會使用FTP。

  而吳老師更進一步指點我;看別人的網站的原始檔來學別人怎麼寫程式,充實自己。我因此學到了JAVA和用程式語言寫出來的各種網頁編輯技巧。而與電腦的這段熱戀期,衛普電腦教學是我唯一收看的電視節目,電腦相關書籍是我唯一捨得花錢購買的書。

開展人生的瑰景

  在朋友的鼓勵下我申請了一個免費網站,但在架設網站的同時,我心裡開始掙扎要不要讓別人知道我是殘障者,我希望有公平的起點。朋友小美點醒我「你要做的不是不讓人家知道,而是讓自己知道自己是一般人,完全接納自己,並接受暴露於大眾眼光下的自己。我想那才是對你自己最有幫助的想法和態度」。我的網站「彩繪天地」終於以誠實的面目展現。很快的我得到了很多溫馨回應,加拿大的網友寫到:「看一個人的價值絕不是僅僅看外表,交友更是如此,要看他(她)的心,看他(她)的世界觀。真正的友誼是付出(因為你愛對方),不是索取。」

  花蓮的國小老師在「如果掌聲也能寄」的Mail中道:「……妳能用進入我的生命、分享我的所有的心態……我想把我看到的告訴妳,拓展妳的出門不易;我想把我感覺到的分享給妳,讓妳從一扇小窗看人生的另一塊景致。」

  一位網友寫到:「…忽然覺得生命只要充實,生命長短又有什麼關係呢?……想告訴妳─妳真的很棒,把生命活的有色彩些,總比……。請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把所有的日子活得更加亮麗。祝福妳」。另一網友道:「證嚴法師常說“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潛能”,從……的妳,我更肯定這句話的真理。」讓我好感動!我不曾想過會與從未謀面的人有如此美妙的互動。

  有網友說:「如你要開畫展請要通知我哦!」也有網友是download我的畫作為桌面;或是放在網友的網站內。得到眾多型式的鼓勵,我不再是孤獨的。

把自己準備好,等待機會

  網路帶給我的意義如同某段歌詞「我在陽光下舞蹈;陽光下真有我」。有道「施恩給我的是陌生人;接受報恩的也該是陌生人」當網友來信問我網站上的畫是如何畫的,畫油畫的方法,和有為周圍的人解答電腦問題的機會,都是我回饋的時刻,我滿心歡喜。

  電腦無疑的是重度殘障者與外界交流的最佳工具,但期望讓電腦成為殘障者的謀生工具,透過網路從事工作,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理想,尚且有一段長遠的路有待突破。但誠如我的一位殘障朋友所言:「把自己準備好;等待機會。」

  今日的我對活著充滿期盼與快樂,對明日抱持希望。 

網路引領殘障者奔向希望

文/賴禾麻、桂歌、綠意盎然 整理
  網路讓弱勢朋友們勁ㄅㄧㄤˋ了,殘友們藉由討論區,充份而自由的表達意見!網路世界真是一個無障礙的空間,它彷彿是一座燈塔,引領殘障者奔向希望。

  「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發布「電腦多媒體網頁設計居家職訓」招生的消息,引起了上網殘友們廣泛及多方面的討論,一週內就有高達35個以 上的回應,可說是盛況空前。據悉主辦單位(以下簡稱職建會)在消息發布當天立即收到許多殘友報名。或許某「匿名」網友說出了重殘者的困境:『實在是饑不擇 食,過去失學太久,所以有人給機會就感謝得不得了』。

  但是,還是有許多網友提出另類意見。「浮舟」詢問『師資陣容、就業輔導及生活津貼』,卻馬上被「匿名」者駁以『職訓生活津貼很不合理』,雖然有另一 「匿名」者以法規支持「浮舟」,但「彩雲」隨即『反對領職訓生活津貼』而主張『合理的網路與電話費用津貼』,這一波的討論在殘障園地版主去函「職建會」 後,以「居家職訓釋疑(1)」暫告一段落。

  接著「女神龍」提出『障別限制、受訓人數、車馬費』等問題,「職建會」答以『無法外出業或就學者』為限及『無法擴大人數』。「恰北北」因此建議『讓未 能被錄取的殘障朋友,自費購買教材,當個旁聽生』,「小雨點」怨嘆台中人無此機會。而「樂皮皮」再提『網路費補助』,「職建會」答以『上網費用非常難以估 算』但『將列入檢討作為改進依據』。

  隨後「宋恩」發表了有力又動聽的『良心之言』,引起「米基」、「匿名」者等多人『制度應有彈性』的附合,「大愛」還苦口婆心的建議『我們寧可聽到貴單 位如是回覆』,「職建會」只得答以『依規定是無法申請生活津貼』、『困難度高於一般職訓』、『明年會為身心障礙者爭取更多的福利』,卻被「阿蘭」因此而主 張『明年再說』。「宋恩」又列出相關規定的條款提出『兩全其美』的意見,「匿名」者希望取消『討論聚會』,另一「匿名」者贊同『兩全其美』盼望立即『補救 改善』,「恰北北」更認為『所謂職訓卻不作就業輔導,怎麼能稱之為職訓』、『挑選受訓者的標準何在』等疑問,「職建會」說明『已向勞工局申請經費,無法重 覆申請職訓券』,也表示對造成的不方便抱歉,及『主辦單位可以調整作法』。

  大家快到火線話題,或殘障園地看看殘友們的精彩演出!

  感謝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網托邦、「職建會」及所有殘友!藉著網路殘障者得以重新回歸社會,並肯定其自我的存在價值,而不必被有障礙的空間困頓得望 天興嘆!現在,「職建會」已召到足夠的受訓人員,而這次網路的互動,也使得弱勢朋友能夠發出心聲來,相信這已是一種交流意見的最佳示範。

網路讓我的世界亮了起來

文/程笠螢

陷入無聲之象牙塔
  耳朵和聲音該是一對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相互依存的親蜜伴侶。在我過了二十年開心、平順的日子後,於青春雙十年華之際,聲音卻悄悄地離開了耳朵,孤伶伶的耳朵落寞地堅持了二十載,仍盼不到伊人歸。面對聲音的困難一層層浮現,漸漸地我害怕了起來,這個以聲音主宰一切的世界,失去了聲音,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和社會打交道?又將如何生存下去?恐慌和茫然像不平靜的浪般陣陣襲上心頭。

  飄浮之聲音忽高且低,捉摸不定,拼著殘存之聽力在夾縫中掙扎,企盼老天垂憐,卻落了個望「聲」興嘆!四週友人滔滔不絕、談笑風生,我只能壁上觀,孤立的淒涼感油然而生。不能有效溝通及聯絡不易,老友一個個流失了。實在話不投機半句多、雞同鴨講嘛!生活落差之大令我無所適從,無語問天,只能暗夜飲泣、淚溼枕巾!避免與人接觸是自保之道,從此將自己深陷無聲之象牙塔裡,我安全了,卻和人群漸行漸遠。至此,我的生命扭曲了,我的世界成了灰濛濛一片。

展開電腦學習之旅

  我是個家庭主婦,因先生業務之故,約十年前吧,家裡添購第一部電腦,躬逢其盛地和電腦有了第一次接觸,它讓我心頭小鹿亂撞,既愛且怕。滿心歡喜且小心翼翼的開機,畫面出現生硬的指令及繁複之操作,嚇得我不知從何著手,深怕一個不小心電腦會爆炸,由於自己的無知與恐懼,阻卻了使用電腦的意願,但對電腦的興致卻藕斷絲連。因各個媒體廣泛報導這個尖端科技產品的神奇與奧妙,好奇心再度驅使下,加入了學習行列。也展開了電腦之旅!

  課堂上,礙於聽力有限實在聽不清楚,上課內容更難理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硬是把我搞得七暈八素,自求多福,只好從書中解套。有了接觸必與從未接觸有所助益。因此,我認識了些電腦名詞、懂得些操作方法,對電腦多一分了解也就多一分自信繼續揭開它層層神祕面紗。斷斷續續的我學會了無蝦米輸入法、文書軟體及影像軟體。不精,但已能優游其中,不再有一絲恐懼!

攸遊網際網路的世界,打開生命另一扇窗

  去年加入網路族,自行摸索著,哇!多得數不清的網站、和美麗畫面加上有趣動畫的網頁,令我嘖嘖稱奇,就像挖寶一樣,充滿驚喜,一站站掀開,一層層挖下,各類生活資訊垂手可得,生活所需也能方便獲得。網路的文字介面也代替了聲音,讓失聽人士免除了面對聲音的困擾及尷尬。例如:購車票只要輕輕點一下滑鼠,一切作業即可依文字輕鬆完成,再依約前往車站取票,不用再面對櫃檯人員不耐的態度及不悅的口氣,更勿須將自己手足無措的茫然窘態攤在眾目睽睽之下。看病要預約,電話語音指示,實難以應對,總是得旁人代勞幫忙掛號;上網預約掛號,就沒有那些煩人的聲音,只要按「字」索驥,一項項院方所需資料,你只輕輕按下滑鼠逐項填上,即可簡單且輕鬆的取得掛號號碼,再如期上醫院看診,預約就是這麼容易又自在。自己完成似乎不可能的任務,好有成就感呢!這些現實生活中聽障者很多的不便即可在網路世界揮灑自如,您能不動心嗎?

  而電子郵件更是開發人際一大利器,可以文字、聲音、圖像…,無所不能地和世界各個角落的友人聯繫,不會有聽不到的尷尬,也不再有被孤立的不自在。裝有CICQ者可有電話般即時溝通效果,更可一對無限多,識與不識皆可藉文字談開來,人脈因著網際網路無限延伸,這麼大的魅力怎不令人著迷呢?

  電腦是真神,網路是救世主,忍不住要歌頌它!多少個身心障礙者因電腦找到自己另一扇窗,徜徉電腦天空中,怡然自得,生命的不完整早已拋到九霄雲外,活出了自信與力道。女性朋友們,奇妙的網路世界充滿無限可能,讓我們一起探索吧!真的!我的世界因電腦已亮了起來! 

電腦的收獲

文/小郭

  一個人沒了手,是怎麼樣的生活~生存呢,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都要靠雙手,能想到的事太多了,我從出院到回家,在家待了一年半多,這期間很少出門想想看有沒有20次吧,可是依我的個性又不甘心如此過一輩子,想要尋求外面的支援,但實在想不出要尋求那裡的協助,倒不如先學會吃飯、洗澡開始吧,也可以讓照顧我的媽媽別那麼累,於是朋友帶我回剛發生時住院的長庚醫院~復健科,先前在那復健,復健期間曾到提供訓練殘障者有一技之長的機構詢問過,但被拒了,原因是我沒手,什麼都不能做......

  在過一個月後即將出院,詢問了老師我可以出外工作或學習其它事情嗎,如果回到家,還不是一樣每天過著吃飽睡睡飽吃的無意義生活,外面粗重活也做不來,於是告訴老師,我可以學電腦嗎,老實說我對電腦根本就沒印像,只是聽過罷了,因這期間有許多朋友建議我可以去學各種一技之長,在幾位老師商量過後,允諾要幫我教我,老師們幫我做了一個輔具,開始雙手的殘隻累似綁住兩根筷子,方便敲打鍵盤,直到現在帶的輔具,剛開始學打字時,打半天打不到A4紙半張,現在當然不一樣囉,現在對電腦略懂啦,這都要感謝,許多幫助我的老師,我也沒受過特別專業的訓練啦,現在網路也懂一點啦,有玩網的朋友,可以到我的網站喔,http://talk.world.net.tw,這是我現在較有在維護的聊天網站,在那我叫小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