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音器官運動練習,對牙牙學語的幼兒是一項有趣且重要的語言刺激活動,幼兒透過這些活動練習,知道自己口腔器官~主要是雙唇、舌頭、軟顎;不只是運用在吸、吹、嚼、吃等本能的飲食動作,還可以透過自己的掌握,做出許多不同的動作,發出許多不同的聲音。
這些口腔器官運動練習對唇顎裂兒尤其重要。許多有關唇顎裂兒語言發展的研究都指出,唇顎裂兒由於先天性的唇、硬、軟顎缺陷,其口腔運作的模式-特別是舌頭靈活度,自出生的哭啼,到語言呢喃期(6-10個月)甚至於單詞期(10-18個月),都不同於非唇顎裂兒的感覺迴饋系統。他們獨特的迴饋系統一經養成,即使在硬、軟顎修補健全後亦不容易自動改變,除非後天加以矯正。
因此希望父母能在唇部修補完後(約三個月大),便開始逐步利用遊戲和幼兒一起進行口腔運動練習。下面練習表是集合不同醫院語言治療的資料,取其精髓而成的,共分為五部份。
第一部份 /有關舌頭的運動/
在幫助舌頭上、下提昇力,及左、右的靈活度;這些動作是發舌尖音/ㄉ/、/ㄊ/、/ㄋ/,舌尖前音/ㄐ/、/ㄑ/、/ㄒ/、/ㄗ/、/ㄘ/、/ㄙ/等必備條件。
第二部份 /有關嘴唇的練習/
在強調雙唇的張力及形狀,有助於雙唇音/ㄅ/、/ㄆ/、/ㄇ/的發展及講話的口形變化,對於雙側裂、唇部修補過緊的幼兒尤其需要。
第三部份 /顎的練習/
指的是上、下顎,亦即是講話的口形及張嘴的程度。
第四部份 /吹氣練習/
目的在讓幼兒學習空氣從口中吐出,就像說話時的呼吸是吐氣的狀態;另外,吹氣練習有助軟顎口的功能,是減少鼻音的要件,此項練習可在硬、軟顎修補完後練習。
第五部份 /運用不同的口腔部位做輪替練習/
以增加靈活度,不致於講多了就含糊了。模仿動物的聲音是引發幼兒語言模仿的前奏,先培養他們模仿聲音的習慣,將來才能進行『仿說』。
最後希望父母在依據此表練習時,能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及創意,將練習的原則轉換成幼兒喜歡的遊戲。